分享

霸气凌云的战国玉器鉴赏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1-06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时期,诸侯国间战争不断,但相互间竞争大于对抗。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时期谋士游说之风盛行,使战事不仅依靠实力,也注重谋略。这种以兼并、扩大自己势力范围为主要目的的战争,破坏性相对较小,竞争相对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同时对战国玉器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诸侯国玉器进一步发展。其时由于政治、文化和对外交往及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各国都注重发展玉器,因此,称战国诸侯奢玉,一点也不过分。其时琢玉业是官方重要手工业之一,作坊多设在首都。考古学家已在郑韩故城、洛阳东周王城及凤翔秦都雍城等地,发现一批琢玉工场。据目前资料,以楚国玉器数量最多,琢工最精,艺术水准最高。

战国(曾国)兽面纹玉琮

宽6厘米。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新石器时代在神州大地风靡一时的玉琮,至战国时期呈现出最后的余辉,其时时作玉琮非常罕见,大多数是利用齐家文化、西周玉琮进行改制,方法有三种:一是剖切作为琢磨新玉器的玉料;二是添座加盖,改作他用;三是表面加刻纹样。此玉琮为西周矮琮形制,战国早期在器表通体加刻形象生动的主题兽面纹,并附刻卷云纹、阴线纹、细网格纹。细网格纹是战国新式纹样。

影响之二,玉器成为国家重器。夏商周三代,国之重器基本以青铜器为主,特别是青铜鼎,是国家的象征。《左传》曾载夏铸九鼎,因亡国而鼎迁于商及周的故事。至战国时期,青铜器虽仍以独特的艺术风格继续发展,而它作为国家之重器的地位开始动摇,由玉器取而代之。卞和献玉璞予楚王,和氏璧,完璧归赵,以及传国玺的故事等,均发生在战国时期,充分说明玉器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影响。

战国(宗周)谷纹玉璧

直径11厘米。陕西省长安县韦曲北出土。战国时期是中国玉璧最辉煌的时期,不仅因为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和氏璧的故事就发生在战国时期,还因战国玉璧在表面装饰、内外出廓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战国玉璧有内外分区璧、出廓璧、谷(卷云、蟠虺)纹璧三种形式。此谷纹玉璧,扁平圆形,内外边缘各琢一周突弦纹,两面浮突密集的谷纹,并有阴线纹相连,脱胎于春秋浅浮雕蟠虺纹,又与战国勾云纹关联。

影响之三,玉器成为国家的重要财富。战国时期,上起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玉为贵,视玉为宝,玉器不仅成为个人的财富,也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周时期楚国逐渐东迁及吴越两国与楚屡次交战,除政治因素外,掠夺矿藏资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战国策》载楚地多金玉,故玉金工艺特别发达。事实上,玉器在战国时期既是国家财富,也是无价之宝。秦愿以十五城换取赵国和氏璧,足以说明玉之不菲的价值。

战国(鲁式)双区龙谷纹玉璧

直径19.9厘米。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乙组52号墓出土。战国时期玉璧成为价值连城的宝玉,成为显示身份、国力的宝器。于是玉璧越做越大,越做越精,越做越多。玉璧做大了,单一纹饰就显得比较单调,于是出廓,于是内外分区,饰两种以上纹饰,如双区龙谷纹玉璧,内区饰谷纹,外区饰四组双尾龙纹,以绞丝纹间隔。两面纹样相同。据研究,战国时期只有楚国、鲁国能琢磨双区龙谷纹玉璧,鲁国还能琢磨三区龙谷纹大璧。

影响之四,玉器成为修复邻里关系的重要馈赠品。当时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离不开玉器,君臣相处也离不开玉器,聘贤、聘女及逢吉过节更离不开玉器。玉器成为传递信息、连结友情的纽带。楚襄王曾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荀子·大略》载:“聘人以圭,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当时的社会活动,玉器均可作代言物。一个戍边疆场的人,如果得到一块玉玦,只能继续在那里服务;若得到一件玉环,则可荣归故里,因“环”与“还”同音,具归还、返回之意。而“玦”与“决”同音,含拒绝之意。

战国(曾国)透雕龙纹玉璜

宽16厘米。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娴熟地使用透雕镂空琢玉技艺,并将主题纹样表现得更加生动活泼,神情并茂,是战国玉器的重要琢玉成就,重要艺术特征,在细长条形的玉璜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此扁平弧形玉璜,正面以透雕、浅浮雕、阴线刻等多种琢玉技艺,琢磨四龙、双蛇、双鸟等图像,图像严谨,以对称方式左右展开。顶端有一同体双首龙纹将左右两部分紧密联在一起。背面光素。

用途扩大

战国玉器用途空前扩大,已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和氏璧的故事,我们知道,玉器在战国时期已应用于外交领域。从战国玉器的诸多用途中,我们可概括为政治用玉、军事用玉、生活用玉和丧葬玉等方面。

战国(楚国)双龙玉璜

宽17.5厘米。安徽省长丰县杨公2号墓出土。西周时期龙形、龙纹、凤纹玉璜并存,东周时期玉璜以龙形、龙纹居多,几乎不见凤鸟纹玉璜,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造型所需,双龙首下垂,形态更优美;二是用途所求,以大璜祭祀求雨,双龙可饮水。此玉璜呈扁平弧形,两端下垂,镂雕龙首纹,以细阴线进行细部刻描。双龙同体的璜身,通体装饰井然有序的谷纹,并以细阴线勾连成组。两面饰纹相同,典型战国晚期双龙玉璜。

政治用玉,主要指政治、外交、祭祀、聘贤等与政治活动相关的用玉情况,这类玉器以玉璧、玉圭为多。楚国曾有“当璧立翮”的习俗,就是王位继承人以是否碰到玉璧来决定能否继承王位。玉圭是一种扁平长条形玉器,种类很多,有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圭、青圭、大圭、琬圭、剡圭等。玉圭形式既多,用途也多,不仅用来祭祀天地鬼神,象征等级制度,也被用于朝觐、婚聘等。

刘迎春老师玉器鉴定微信号 jcyy988

战国(楚国)镂空龙凤纹玉佩

长15.4厘米。安徽省长丰县杨公2号墓出土。战国时期的南方大国楚国,国力雄厚,人才荟萃,文化艺术灿烂辉煌,作品题材丰富多彩,内容高深莫测,技艺巧夺天工,创作出了许多独一无二的精品力作,成为华夏瑰宝,此龙凤玉佩是其中之一。形呈扁平形,以镂空、浅浮雕、阴刻等高超技法,琢磨双龙双凤图像,龙在上,凤在下,龙凤皆同体相背而立,昂首阔步,并以祥云巧妙连结龙凤,龙凤呈祥,精美绝伦。

春秋时期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尚武玉器,战国时期由于战事的扩大和等级的提高,军事用玉亦较春秋时期多,主要是玉带钩、玉韘、玉戈、玉具剑的大量增加。

战国(曾国)透雕双龙玉佩

长12.9厘米。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东周时期诸侯国的玉琢业越来越发达,许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诸侯国,都拥有自己的琢玉业,生产的玉器,既有东周的时代特色,又有诸侯国的地方风格。曾国地处中原与楚的中间地带,得两地之优势,故青铜玉石工艺特别发达。此透雕双龙玉佩,近似扁平长方形,透雕镂空,双龙连体,龙首相背,尾部相连,左右对称,以卷云纹阴阳线、细阴线、网状纹装饰龙纹,纹样精细。

战国玉器礼性淡薄,加上赋予玉器道德观念,同时又成为可以卖买的商品,因而生活用玉增加最快。战国生活用玉有两大类,一类是成套玉组佩的大量出现,另一类是实用生活用具的普遍使用。战国玉组佩不仅数量多,结构复杂,而且器形大,趋向成套化而不是组合化,有的将整套玉组佩镂雕成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令人惊叹不已。战国时期的生活用具玉器,有玉杯、玉羽觞、玉灯、玉奁、玉博具、玉梳等。

战国(曾国)S形对龙玉佩

长11.5-11.6厘米。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战国S形玉龙,不仅形态优美,而且多成双成对,主要原因取决于二,一是取决于用途,佩挂时左右对称,具有君子风度;二是取决于加琢磨工艺,成对玉龙琢磨,或上下对剖,或左右对称,省工省料,事半功倍。此对玉龙,尽管形态、大小略有区别,但从玉料质地色泽观察,为成形后对剖而成。扁平镂空S形,出细阴线纹边郭,龙身通体饰卷云纹,以谷纹间隔,纹样略粗。

战国丧葬玉较春秋时期有较大变化,一是面幕玉器数量增加,结构较为复杂。二是由其它玉器改制的玉甲片广为流行,这是汉代玉衣的雏型。三是玉龙、玉璧等,不仅作馈赠、佩挂等实用,也大量用于丧葬,但玉质较次,多用次玉(珉)制作,雕刻马虎,草率从事。

战国(楚国)镂空龙形玉佩

长21厘米。安徽省长丰县杨公8号墓出土。战国S形玉龙,除单龙独飞、双龙同体、龙飞凤舞外,还有许多是龙首凤尾形,特征是一个大龙首,辅饰若干小凤首,形成一龙一凤或一龙多凤的现象,不知是否是当时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制在玉器艺术上的反映?镂空龙形玉佩,出土一对,大小形态基本一致,主体纹样为回首S形龙纹,辅饰纹样为三凤纹,两面琢磨排列有序的谷纹,气势磅礴,为战国楚国镂空S形龙精品。

新款新式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冶炼术有了进一步提高。铁器的发明及使用,使玉矿的大量开采,大块玉坯的切割、浮雕、透雕和线刻等综合雕琢技艺的灵活应用成为可能。战国时期以铁器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在工具制造及加工技术方面,进行了一场影响广泛的革命,对其时的制造业影响深远,推动了玉器在造型、装饰方面向更高艺术水平迈进的步伐,呈现出一派崭新的面貌。

战国(曾国)龙凤纹四节玉佩

长9.5厘米。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精美的和田玉料多为籽料,籽料体量一般不大,如何在有限的体量内做出更大的体量,更多的空间,古代玉匠的聪明办法,是利用不间断的套链、套环等琢玉绝技,把玉器做大做精,不浪费一点玉料。此玉饰,由一块和田白玉籽料剖解为四片(节),三个椭圆形环将其连成一体,以小做大,展开可佩,折叠可藏。通体镂雕7龙、4凤、4蛇纹,并饰精细的龙鳞凤羽纹,精美无比。

战国玉器造型,方、圆几何形玉器进一步减少,其背后原因可能是礼玉的进一步衰弱。其经典造型是S形龙凤玉佩的大量涌现,这种玉佩形式多样,千姿百态,有的单龙腾飞,有的双龙戏游,有的群龙相盘,有的龙腾虎跃,有的龙凤合欢,将龙凤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将龙凤艺术刻绘得曲尽其美。S形艺术语言,孕育着阴阳太极、事物周而复始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古代宇宙观及认识论的形象概括,是中国艺术民族形式的母体,闪烁着强盛的生命力。

战国(越国)凤形玉佩

长3.3厘米。江苏省无锡市鸿山镇越国贵族墓出土。凤鸟是中国古代玉器的主题纹样,既有石家河文化的扁平蜷体凤鸟玉佩,又有大量周代凤鸟纹玉饰,但圆雕凤鸟玉佩一直比较少见,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圆雕玉凤三件,此为三件之中最精美的一件。青白玉质,受沁呈牙白色,额头带半透明的红色圆点。凤呈展翅飞翔状,翅作S形,略高于凤尾,凤冠、凤目凸起,以片状羽线纹表示凤鸟之羽翎,细如毫发,为罕见东周微雕玉作。

随着铁钢质工具在玉器加工方面的广泛使用,S形构图法则的灵活应用,春秋时期几乎不见的镂空技艺,在战国玉器上大放异彩,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其特点是在器物的边廓外加以镂空刻画,或雕龙凤纹,或琢祥云凤鸟纹,装饰韵味很浓。与镂空琢玉密切相关的是,战国还发明了套链琢玉术,即在一小块玉料上通过镂空及切剖技术,扩大玉的空间,增加玉的体量,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在玉组佩、玉具剑上应用得非常成功。这是战国琢玉术的重大改进。

战国(宗周)勾云纹高足玉杯

通高14.6厘米。陕西省西安市西郊车张村秦阿房宫遗址出土。战国玉器在成型、装饰等方面的琢玉技术,达到了相当的高水准,设计琢磨出既科学合理又方便实用,同时又显示玉之美的器皿,是重要成就之一。此玉杯材质呈糖色,温润细腻,由杯身和底足两部分粘接成一器。杯身、底足外表分层琢磨柿蒂纹、卷云纹、几何纹、花瓣纹等,布局合理,琢磨精细,为战国晚期玉器装饰风格。此杯原定为秦代,现有学者定为战国,笔者从其说。

如果说春秋玉器表面花纹以蟠虺纹、卷云纹、兽面纹占主导地位的话,那么,战国玉器一改春秋玉器繁缛的装饰风格,向简练、清新、规范化方向发展。谷纹、蒲纹、勾云纹,成了战国玉器的当家花纹。花纹布局严谨,在玉器边廓内精细刻画,显得井然有序。

战国(曾国)云纹玉梳

长9.6厘米。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梳篦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古称为栉,区别在于齿,齿粗而稀者称为梳,齿细而密者称为篦。此玉梳系用籽料切剖而成,淡青玉质,边皮呈浅褐色,质感、色泽分明。略呈扁平长方形,分梳背与梳齿两部分,梳背阴刻卷云纹,梳具计23枚,呈均匀细密排列。顶端穿有一孔。此玉梳是战国早期为数不多的贵族玉梳之一,既可梳理,又可束发,融实用与装饰于一体。

镶嵌技术是中国古代重要工艺之一,曾得到广泛的应用。反映战国玉雕工艺水平标志的另一方面,是镶嵌技术的完善,当时琢玉业和金银细工结合起来,将金银铜铁和玉、绿松石、琉璃等多种材料综合使用,创造了错金银镶嵌宝玉新工艺,成为玉雕作品的新贵,受到当时上层贵族的热烈欢迎,争相索求。

战国(越国)椭圆形龙纹玉佩

长7.9厘米。江苏省无锡市鸿山镇越国贵族墓出土。东周越国琢玉水平本不高,灭吴后技艺大大提升,可能与越从吴国获得大批玉器、玉匠有关,此玉佩是越灭吴后在吴地越国贵族墓发现的精美玉器之一。器呈长圆形,左右两侧带双穿扣系耳,单面雕,正面以十字形纹带分为四区,各浅浮雕一回首龙纹,并填充阴线纹。此类玉饰,东周时期发现多件,是饰玉还是葬玉,确切用途待考。

战国玉器不仅美在材质,美在工艺,美在造型,美在装饰,而且美在整体,美在艺术。玉器虽是工匠艺术,但战国玉器匠意大减,艺术趣味很浓,每件作品都有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主题明确,含义清晰,这是战国玉器古典主义美的内在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