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葛根】

 花不言香 2019-01-06

             

【药材基原】为豆科植物甘葛藤的干燥根。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断或再纵切两半,干燥。以块大、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生用或煨用。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传统功效】解肌退热,发表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现代功效】解热、降温,益智,降压,抗心律失常,B受体阻滞作用,抗心肌缺血,扩张外周血管,扩张冠状血管,改善脑血循环,增强耐缺氧能力,改善微循环,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平滑肌、解痉,保肝,抗氧化,性激素样作用,抗生育,降血糖,抗细菌,抗肿瘤,解毒,弱局麻作用。

 

【主治病症】外感发热,头项痛强,麻疹透发不畅,温病口渴,消渴,泄泻,痢疾,酒毒,胸痹心痛。

 

【用法用量】煎服,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使用注意】胃寒者慎用,夏日表虚汗多者忌用。少数病例服药后有头胀感,个别溃疡病患者服药第1周内有轻度腹胀及上腹部不适。曾有静脉滴注葛根素发生皮疹、皮肤瘙痒的报告。

 

附:葛花

为葛的未开放的花蕾。性味甘,平。功能善解酒毒,醒脾和胃。主要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症。常用量3~15g。煎服。

 

【应用经验】

 

章次公经验

 

升降沉浮之说,余论药所不言也。彼谓葛根为透发药,为升提药,其根本错误,与视柴胡为透发药、升提药者,正复相同。然就经验言之,痧疹之不能透布者,葛根能治之:暑湿泄泻,外见身热者,葛根能疗之,则透发升提两说,有时亦有意义可言。大抵透发升提,为古人从经验归纳,然后拟定之名词,吾人断不可胶柱鼓瑟,谓升提是由下至上,谓透发是由内出外也。根据仲景方,项背强几几者,均用葛根,《肘后方》腰背疼痛者,饮生葛根汁,其痛乃止:项背强与腰脊疼痛,均为末梢神经疾患,葛根于此种疾病,以经验证之,可知其独擅胜场也。前人视葛根能升提清气,故治泄泻,实则葛根所以止泻,在其所含淀粉之作用,与升提无关。


《汤本求真》论本品曰:本药含有多量淀粉,故有缓和包摄作用,于表则缓解筋骨挛急,于里则制肠之蠕动亢盛,乃缓和包摄肠黏膜,故能发挥止泻作用。温病伤寒之争,为清医一大公案,至今犹纷呶未已,实则果能知《内经》热病者皆伤寒之真义,则伤寒温病之纠纷,当涣然冰释。

 

夫温病与伤寒,其证象之异,在伤寒恶寒,温病不恶寒耳。治疗所异者,伤寒用药宜辛温,温病用药宜辛凉耳。仲景方剂,有麻桂之辛温治恶寒发热,并有葛根之辛凉治不恶寒而身灼热。葛根除主治项背强急外,其作用为清热解肌,止渴除烦,用之治身发热不恶寒,或自身微汗出而喘渴之症,无不效如桴鼓。


今之俗医以为伤寒温病,截然两途,遇有葛根主治之症,偏以葛根性能升发,舍之不用,而用吴鞠通之银翘散、桑菊饮,病轻者幸能为力,重者必火势燎原而后已。故太阳表邪化热,将转阳明之时,其关键即在葛根,尔时之葛根,诚有举足轻重之势。所以医工懂得葛根之效用,则温病迎刃而解,此可断言者也。(《章次公论外感病》)

 

张山雷经验

桂枝为最细之柔枝。其气轻扬,其力甚薄。太阳中风一证,实即今世之所谓伤风。仅仅皮毛受有风寒,且所入最轻,止在卫分。但取轻扬而微有辛温气味者,以治此极轻微之风寒,斯为铢两悉称,此桂枝一味之妙用也。而俗子误以桂枝为大辛大温之猛药者谬矣。

 

若太阳伤寒证,则寒邪较重,胰理已闭,故恶寒必甚。且肺气被遏,金塞不鸣,必有咳嗽不扬,呼吸不爽之兼症。惟麻黄轻散,既开皮毛以祛风寒,而又复入肺宣扬,善通闭塞,一举两得,此麻黄一物主妙用也。止 麻黄有发表之功,而不知风寒为咳非此不除,亦一蔽也。


若夫伤寒之邪已入阳明,则为传经之候。或有太阳阳明两经兼症,是为合病。邪入又深,非仅麻黄、桂枝轻浮之力,所能兼及,故必用入士甚深之葛根方能达到病所。且阳明受寒?胃家之清阳被扰,惟葛根又能开发胃土之气,举其陷而解其闭。此葛根一物所以为寒邪传入阳明之惟一要药也。


乃晚近之误读《伤寒沦》者,辄谓葛根专主阳明,每遇阳明热病,亦以葛根主活,而不悟热在阳明,升之发之,未有不教揉升木、为虎傅翼者。吁!此岂仲师治伤寒之本旨也耶。(《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张山雷专辑》

 

朱良春经验

颈椎增生引起颈椎综合征,中医为骨痹,以项强肢麻、眩晕、胸闷为主症,治疗常以益肾壮督治其本,竭痹通络治其标为大法,在辨证用药中朱师必加葛根,用量大至30-45g,他说:葛根善治项强,能扩张脑血管及心血管,并有较强的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如朱师治阴虚骨痹的处方:葛根30g,石斛10g,生地黄15g,骨碎补11g,鹿衔草15g,赤芍、白芍(各)15g,炙全蝎末(吞)3g,炙僵蚕12g,鸡血藤20g,炙甘草6g。服20剂而痊。[云南中医杂志,1992133):18.]

 

还有多位医师有类似经验。如金翠萍医师根据葛根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头痛、发热、项强及脾虚腹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有扩张脑血管,使异常的脑循环正常化的作用。金氏受二者启发,将葛根用于颈椎病的治疗,取其辛散之性、解肌升清之功。


颈椎病多因局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见颈部酸胀、疼痛,清阳不能上达则头晕不适。在辨病及辨证的基础上加入大剂量的葛根(20~30g),的确有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脑供血的效果。其中以神经根型及椎动脉型效果为佳。

 

[内蒙古中医药,19983):40.1费伦桥医师重用葛根治疗颈椎病,效佳。基本方:葛根60~120g,桂枝20g,赤芍12g,白芍20g,炙甘草10g,当归10g,川芎10g,木瓜12g,威灵仙12g

痰重加细辛3g,湿重加羌活、独活各12g,有瘀加桃仁、红花各12g7天为1疗程。治疗30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0%,治疗时间最短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

 

本方是在学习《万友生医案》后拟就的。万老先生临床数十年常用葛根治疗项背强痛,无论新久轻重,莫不应手而效,且可重用,而无流弊。[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145):401.]


刘志伟医师以重用葛根为主,辨治颈椎骨增生症20余例,获较好疗效。若量小于50g以下,则效果不显。葛根药性平淡,重量之大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值得研究和推广。[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3):61-62.]

 

孟景春经验

用于治疗慢性泄泻。凡大便泄泻,日行2~3次,更见口渴者,多在辨证处方中重用葛根20-30克,必须用煨葛根。因其味甘辛、性平,煨后性转温,而慢性泄泻者大多偏阳虚,故宜煨用。其止泻机制,近代名医章次公先生说:葛根的止泻作用系它含有多量淀粉,有缓和和包摄肠黏膜的作用,并能抑制肠蠕动的亢进,故有良好的止泻功能。

 

用于解肌肉的痉挛。是根据张仲景项背强直用葛根汤的启示,现在移用于颈椎增生与面肌痉挛,均可用葛根为主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用于治疗冠心病。这一应用是根据葛根的药理实验,葛根的提取物黄酮苷(为葛根苷、葛根黄苷、大豆黄酮苷、大豆黄酮等)能扩张脑血管及心血管、降低血糖等,从而可以改善心、脑间的血液循环,故可以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的病变。附:葛花,是葛根的花,味甘,性平。功能解酒毒,醒胃止渴。适用于饮酒过度,口渴,胃气受伤。一般用量可3~6g

 

葛根的用量:一般用量10~12g。大剂量30~60g。(《孟景春用药一得集》)

 

刘茂甫经验

中老年颈椎病,是由于脊椎老化所引起的退行性脊椎病之一。临床症状多,治疗难度较大,刘茂甫教授认为其发病与肾虚、血瘀有关,用补肾化瘀法,对缓解症状效果较好,其常用方如下:枸杞子15g,菟丝子15g,五味子15g,天麻15g,钩藤15g,葛根30g,丹参30g,地龙9g,茯苓30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方中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补肾益精,茯苓健脾除湿,丹参活血化瘀通经均为君主之药,葛根升阳生津解肌、润养筋脉为臣药,天麻、钩藤平肝息风,地龙通络利湿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化瘀通络之效。本方特点为:除用补肾、活血、祛湿化瘀外,重用葛根。


葛根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味甘、性平、入脾胃经,为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常用药。唐以前多用于解肌、调胃、止泻、止痢,宋代以后又常取其升阳止泻及透疹退热之功,以治脾虚泻泄和疹透不畅之症。近代又常用治高血压、头痛、冠心病。


刘教授用此洽颈椎病。他认为该药既能解肌,又能透疹,说明其有表里双解之作用,颈椎病虽非外邪侵犯于表,但多有项背强痛之筋脉不通之证,故取其生津液、润筋脉之效用于颈椎病。刘老还指出,此非表证,要用此药量宜大,方可全效,故一般用量多为30g,远大于正常量(6~12g),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葛根提取物总黄酮及葛根素有增加冠状动脉、脑血流量的作用,对解除项背强痛效果颇好,对头痛、头晕、耳鸣及肢麻的症状也有改善作用。(《刘茂甫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王荣山经验

重用葛根治疗肩凝症《伤寒论》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儿,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王荣山老中医认为项背强几几是因经气不利所致,葛根有轻清舒筋之功效,故治肩凝症可选葛根汤,重用葛根至120g,并取得满意效果。


1972年,刘某病肩凝症数月,经过中西药物治疗罔效。患肩疼痛,局部灼热,臂后旋抬举受限,颈项亦牵引疼痛。即用葛根汤加威灵仙、秦光治之,方中用葛根120g,白芍30g,每日1剂,服3剂而病症。王老指出:葛根汤为辛温甘凉之汗剂,凡病在太阳阳明,筋脉不利即可适用。葛根用量要大,需要解肌、透疹、升清气、利筋脉的病症,无论属表热或里热,用量均不宜小,效果才理想。[湖北中医杂志,

19903):5.]

 

杨觉愚经验

前贤有云葛根竭胃汁,亦有日只用此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者。先祖不囿于上说,对葛根颇喜运用。常说:葛根根长入土深,得造物之精化,禀土气最纯。

 

同气相求,经归脾胃,能生脾胃津液,善解肌肉之邪,诚脾经要药。其发散而无损中气耗营血之弊,生津有升阳气醒脾胃之妙。诚如李果所说:'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液,又解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圣药也。举凡寒束太阳经枢,阳!明风热头痛、泄泻、痢疾、烦热、消渴多用,麻疹出疹期,又为透发出必用之药,临床用途甚广。

 

周某,男,16岁。壮热持续不退,肩、背、胸、腰部疼痛,周身不适,曾经多医治疗,从热从湿均少疗效,病日加重,脉浮数有力,舌苔黄白相兼。此太阳经脉为风寒阻滞,内有痰湿搏结,用葛根汤加味。粉葛根16g,麻黄4.5g,桂枝4.5g,天花粉6g,羌活6g,白芍6g,独活4.5g,法半夏4.5g,茯苓6g,砂仁2g,续断10g,甘草3g


姜、枣引,3剂。方用葛根汤解肌驱邪达表,羌、独、续断散经脉之邪,与葛根汤配伍加强解肌驱邪之功,半夏、茯苓、砂仁健脾祛痰,天花粉益阴和阳发中有收。上方服1剂大汗淋漓,身痛加剧,服完3剂,热退痛止,诸恙霍然。(《杏林医选·江西名老中医经验选编》)

 

言庚孚经验

粉葛根治水肿 粉葛根一味,何以用治水肿?言老医师谓,《内经》有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之训,此即指水由中焦入胃之饮而生成。肾主开阔,开阖正常,不至聚水为肿。关门不利,开阖失司,则聚水而为肿。粉葛根可通关开泄,利水道,故现已成为水肿病之常用药物。(《言庚孚医疗经验集》)

 

张云鹏经验

血压较高者,大剂量使用葛根,是先生的经验用药,一般用30g,可增至70g,常与牛膝配伍升清津,降气血而柔肝平肝。[山西中医,2006226):5.]

 

陈建新经验

葛根重用取奇效 余用葛根治外感风热之头痛、项背强痛、肌肉痉痛和湿热泻痢或脾虚泄泻、热病口渴等症均以量大取效,每每下笔即120g一剂,药房中人因量大曾质询于余。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辛味虽有发散之力,使本品具发表、解肌、升阳透疹之功。但甘味重而辛味轻,其升透力并不强,兼之性凉并不甚寒。而脾虚泄泻则葛根宜炒,世人有土炒,余用米汁浸润后炒至老黄,与方中诸药同煎亦获其效,米汁有健脾胃作用,炒后葛根凉性减,升发清阳之力增。

 

余用葛根大量取效来自三证:以生活中实例证之,世人每用塘葛菜或生鱼煲葛汤,一家四口每用1~1.5kg葛煲汤,实即1000~1500g。四人平均分之,每人250~270g,诚然为鲜品,但葛根120g仅及一半或1/3而已,故虑其升散太过或过凉诚属多余之虑。其次证之古人:仲景《伤寒论》葛根芩连汤证喘而汗出

 

用葛根0.25kg。《梅师方》治热毒下血用生葛根1kg。三证之今人:有郭姓患者,女,33岁。19832月来诊,连日头项痛不能转侧,微恶寒,舌淡苔薄,脉浮紧,笔者头二诊4剂均用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初诊15g,二诊30g),证如故。三诊葛根改用120g,上午服药下午头项痛即止,转动自如。

 

1983年秋,有李姓患儿,男性,2岁。患秋季泄泻3天,日下十数行,前!

 

医以葛根芩连汤(葛根12g),笔者以同方葛根30g,按上法处理。下午服药,当晚泻即止。


由此看来,葛根可重用而取奇效,无论从生活饮食或长期临床实践都说明葛根重用得当,可药到病除。(《南方医话》)

 

哈振冈经验

葛根一药,哈老认为不仅有解肌清热的功能,且有舒经活络、通调血脉之作用,故寻常用量三五钱,多时达一两半。(《津门医草·1释》)

 

谢新年经验

葛根治疗肌肉痉挛 河南中医学院谢新年教授善用葛根。'他认为葛根对于肌肉痉挛,存在量效关系,葛根的用量可达100g。在临床中屡用大剂量葛根治愈疑难之病。如张某,脑梗死后,头昏痛,烦躁,左上肢疼痛,左脚跛行,舌略暗、苔薄白。予葛根100g,黄连、生甘草各3g,白芍20g,桂枝、桃仁各10g,制大黄6g。服7剂后,左上肢痛消失,诸症向愈。另外,谢师认为,葛根汤证多见于体形较胖,四肢肌肉厚实拘急的患者。[浙江中医杂志,2007425):3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