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药典看川贝母,一头雾水

 369蓝田书院 2019-01-06

小编原先在《药店药师中药训练手册》中阐述了川贝母及其近缘的鉴别愚见,当时是基于野生品,单从药材的性状形态上去鉴别的,倒也清晰明了。简单的讲,川贝母是总称,其商品包含“松贝”、“青贝”和“炉贝”,以及它们的“栽培品”。但最近笔者又想从植物的来源上去找出它们的关联关系,给于归类划分,确令小编越看越糊涂!其品种与基原难以规划出恰当的“线路图”。

在现行版的《中国药典》中,对川贝母的来源收载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白贝母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即来源有5种,药材性状有3种,含栽培品有4种。

经在《中国植物志》查询,川贝母,乃卷叶贝母。

经文献及现代资料可以确定的是:暗紫贝母的干燥鳞茎为松贝,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为炉贝那么,川贝母、甘肃贝母、太白贝母、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又该是哪一种性状的贝母呢是“松贝”、“青贝”,还是“炉贝”,根据其“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是不是这些品种即可能生成松贝,又可生成青贝,还可能是炉贝或者是生成其中的某两种呢?甘肃贝母是不是就是传统上讲的“岷贝”呢,其性状又是什么呢?该归类于“松贝”还是“青贝”呢?还有所述的“栽培品”,那么栽培品的基原是哪一种,是川贝母、暗紫贝母、梭砂贝母、甘肃贝母、太白贝母、瓦布贝母的哪一种栽培的


再看《中国药典》中,对川贝母的性状标准的规定: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栽培品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0.5~2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浅黄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结合上面疑问,栽培品的来源是什么?所有上述的基原的栽培品有没有区别?哪一种基原的正品品更趋向于那个性状?是不是它们的性状都一样?常可引种的区域环境有没有区别?其栽培品的功效与用量与野生品是不是等同?

另从药典中的粉末显微鉴别看,松贝、青贝及栽培品是一样的,而炉贝是不同的,那么据此分析,松贝、青贝有栽培品,炉贝就没有,或者是没有与上述栽培品相同的性状了?或者炉贝的栽培品等同于野生品?如有区别,药典对此又无收载。

川贝母、暗紫贝母、梭砂贝母、甘肃贝母、太白贝母、瓦布贝母与松贝、青贝、炉贝及栽培品等药材到底有什么线性的关联关系?还望贝农贝商及有识之士或者专家提供和发表高见,小编再总结共享给同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