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于晏女神又火了,她凭什么活出无数人想要的样子

 晴朗的天1166 2019-01-06


如果你可以选择,你会走哪条路?


第一个,花了6年时间努力读书,成为法律专业的硕士;


第二个,试镜试了40次,仍然没有工作机会的临时演员。


这个问题,张钧甯在20岁时面临过。


她的妈妈希望她走第一条路,成为一名硕士。


而她,转向了第二条。


第一条也没放下。


从硕士到临时演员,在经历十年的演戏磨练后,有了演员张钧甯。


《如懿传》大热之后,她更是凭借出色的表演圈了不少粉。

 

张钧甯饰演的海兰,赢得不少人的喜爱 / 《如懿传》


自律、自信、自爱……不少人说,张钧甯是女孩们想成为的样子。


1

 

教养

“教”比“养”更重要


张钧甯身上有很多标签——“高颜值学霸”、“元气女神”……


她很爱运动。


任何事都不会成为阻碍 / 微博@张钧甯


只要没工作,就会在六点起床跑步。


在健身房相遇,连彭于晏都会大呼:“女神!”


彭于晏和张钧甯在健身房 


这些年的身材保持,全靠十年如一日的自律。


这也给她的好衣品,留了施展余地。



28岁坚持念完硕士,十几万字的论文她硬是以90.5的高分毕业。


她说,这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为了心安。


跑步&看书是日常 / 微博@张钧甯


在她身上,你看到的永远是积极生活的人生态度:去旅行、去跳伞、去转山、去做公益……


尹正在提及她时,不停说:“她是N高女神,颜值高,情商高……”


尹正夸张钧甯 / 《二十四小时》


而对于颜值高、情商高的张钧甯而言,她最感谢的人,是她的妈妈——郑如晴。


她说:


“我一直很庆幸有一个这么棒的妈妈。我们之间有朋友般的信任和亲密。只有分享,没有分担。”


张钧甯向妈妈诉苦当场飙泪 /《年味有fun》第二季


张钧甯小学三年级时,父母离异。


她和姐姐跟着妈妈郑如晴生活。


和郑如晴担心的不同,在单亲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张钧甯,没有因此变得孤僻冷漠。


因为妈妈给女儿教导,也给女儿平等和尊重。


郑如晴的教育理念中,孩子的成长过程无非是教养问题。


而“教”,比“养”更重要。


她从不以教训的方式对待孩子。


因为,“父母不该是塑造理想儿童典范的教官。”



张钧甯的姐姐张瀛,从小就对数学不感冒。


初中时数学考试永远考三四十分,有一次考了五十分。


妈妈夸她:“你好棒!进步了十分!”


张瀛听了很高兴。


郑如晴说,看到她高兴,自己也开心了一整天。


“因为,我在意的不是那十分的分数,而是她的欢欣。“


张钧甯在读高二时被选进了仪仗队,担任队长。


这件在张钧甯看来振奋人心的事情,在郑如晴眼里,却是备战高考的极大障碍。


“这是你的人生,还是我的人生?”


张钧甯的一句话,堵住了她的干涉,也敲醒了她自以为是的家长权威。


“爱她们逾生命,但我也知道,这个由我创造的生命,并不受我的控制。''




尊重不等于放手,郑如晴对女儿的爱,并非是放纵式的溺爱。


她在给孩子尊重与自由的同时,也会给孩子画下一个方圆。


有了这个圆,也就有了规矩。


不少家长在宠爱孩子的同时,不免陷进一个误区。


以孩子为中心,随时待命,天塌下来,都有父母一肩抗住。


张钧甯在上小学时,有过忘带运动裤的经历。


体育课不穿运动裤,会在体育场中央被罚站


她打电话向妈妈求助。


妈妈却说:“那就站啊,谁让你忘记。只有这样你才能记得。“


在张钧甯的成长中,“不做书童“是她们家雷打不动的规矩。


有任何东西忘记带,直接领罚便是。妈妈永远不会去送。


对自己负责,是郑如晴始终对女儿传达的观念。

 

2

 

关爱之外

多放手给孩子自由


与丈夫离婚之后,郑如晴曾问过两个女儿:“你们会不会觉得这个家少了点什么?会不会有些遗憾?”


张钧甯和姐姐都说:“我们一直都不缺什么,你给我们很多东西,比其他家庭的还要多。”


十几年前,这个家曾历经了一次大地震。


来不及收拾震撼,首先想到的是两个女儿是否受伤。


而家的温暖必须继续,厨房炒菜的声音要依然有力,餐桌前的谈笑声要依然响亮。


我努力让家没有改变,只是这个家,从此少了一个人回来吃饭。


——郑如晴《和女儿谈恋爱》


单亲父母总会对孩子深怀愧疚。


为了不让孩子感到“爱”的缺失,恨不得用更多的爱去弥补。


但表达爱,是个讲究技巧的过程。


多少父母,爱着爱着,把爱变成了无孔不入的干涉和压力。


《大江大河》中杨巡(董子健饰)的妈妈,是大队妇女主任。


一人拉扯四个孩子长大,要强又能干,典型的严母形象。


她几乎是毫不避讳干涉着杨巡的恋爱。


因为不喜杨巡女友戴凤娇,会直言:“这姑娘长得太漂亮,不太像会过日子的。”


杨巡妈妈评价戴凤娇 / 《大江大河》


金星也曾讲过一个朋友——“徐大总管”的故事。


“徐大总管”离婚后,便把儿子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从小到大,每一件事情都要给儿子谋划。


甚至儿子在开始谈恋爱后,连约会都要跟着。


金星转述徐大总管的话——“自己剩下的半辈子就是为儿子而活的” / 《金星秀》


怕孩子被冷落,所以给予孩子更多关爱,事无巨细为孩子把关。


这是很多单亲父母的通病。


殊不知,以自我意愿为主的指导,反而会适得其反。


张钧甯和母亲郑如晴互相调侃吐槽 / 微博


事实上,单亲家庭的孩子并不特殊,给予了尊重和自由,他们自己会成长得很好。


在跨文化比较研究中,人们发现,没有哪种单一家庭模式,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完美的成长环境。


相较于充满矛盾争吵的家庭,单亲家庭对子女可能起着更为积极的作用。


95后导演饶子君为完成和父亲的承诺,拍摄了记录片《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


2013年,因为一次事故,她失去了父亲。


饶子君9岁时,父母离异。


父亲找了新的伴侣后,告诉她,这个人不会扮演母亲的角色,她们彼此之间只以姓名相称就好。


“你有你自己的妈妈,她是我的伴侣,不是你妈。你们是平等的。但你有问题可以找她。”


饶子君怀念父亲 / 《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


张钧甯也曾说,妈妈带给她们的“开放式”教育,让她们像朋友一样相互信任。


不仅是单亲家庭,开放式的家庭氛围,对任何亲密关系都至关重要。


3

 

亲情这条路

需要共同成长


郑如晴在书中写到:“没有人会天生做父母,父母一职必须学习。”


何止学习,我们都应该在亲情关系中成长。


成东日在《请回答1988》的一句:“爸爸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


化解了很多人心中对父母曾有的抱怨和委屈。


成东日向德善道歉 / 《请回答1988》(下同)


德善一定埋怨过父母的偏心,但一定也相信着父母的爱。


德善接受爸爸的道歉,一起给蛋糕点蜡烛 


成长道路上,你我也许都曾在亲情关系中,经历过昏暗不明的灰色时刻。


那些委屈与埋怨,像藏在心里的一个黑洞,不经意间被戳到时,会涌上一股酸涩和苦楚。


父母一句道歉,便可以拥抱那个在黑暗中的自己。


毕竟,孩子是最容易记仇,也是最容易释怀的群体。


记得那部轻喜剧《家有儿女》吗?里面有场很生活化的对话,也许你就经历过。


三个孩子对节日礼物不满意,对爸爸妈妈准备的各种活动毫无兴致。


失望的刘梅对夏东海说:“我们真不应该生这仨孩子出来。”


刘星回道:“谁让你生出来了,你经过本人同意了吗?”


刘星反问刘梅和夏东海 / 《家有儿女》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是第一次在彼此生命中扮演角色,不完美是常态。


表达歉意和谅解是父母与孩子的宿命。


在这段首次尝试的亲密关系中,每个人都应一步步学着成长。


少一些自以为是的家长权威,多一些倾听与换位思考。


少一些自鸣得意的小孩心性,多一些理解与易地而处。


亲情是生命中难以割舍的羁绊;


即便它时常会产生琐碎的苦恼,它也是失落时汲取原始力量的地方。


爱情发生时,土味情话常这样说:“往后余生,请多多指教。”


小妹认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亲情。


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做人子女,余生,都该请对方,多多指教。

 

参考文献:

[1]郑如晴著.和女儿谈恋爱[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王世军. 单亲家庭及其对子女成长的影响[J]. 学海, 2002(4):84-8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