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活中医文化自信基因

 棋中王 2019-01-06

    田国垒

    近日,“丁香医生”发文称患癌女童服用天津权健公司保健品致病情恶化。1月2日,天津市就此事成立的联合调查组称,权健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涉嫌传销犯罪和涉嫌虚假广告犯罪,公安机关已于1月1日依法对其涉嫌犯罪行为立案侦查。同时,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取缔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的火疗养生场所、开展集中打击清理整顿保健品乱象专项行动。

    笔者注意到,此事发生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针对发布中医医疗广告、培训、保健服务及产品等开展全面排查和梳理,会同相关部门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从严从速处理。

    近些年,从张悟本到李一,从免费送鸡蛋到保健知识讲座,打着中医旗号的保健服务、产品、药品层出不穷。随着一个个披着中医外衣,吹嘘得天花乱坠的产品被揭开,公众的情绪由对“骗子”产品的痛恨,不可避免地衍生到对中医的怀疑和纠结。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部分民众一提中药就“风声鹤唳”“一棍子打死”;还有部分民众“唯成分论”,忽视中药配伍,不加求证思考,先自己“矮一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随着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中医药科技侧的知晓度、认可度获得进一步提升,但对中医文化的“软实力”却认识不足。一会儿马应龙走红国外,一会儿中药毒性有损健康,在“捧杀”“棒杀”的摇摆中,艰难传承。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中医药以其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等,越来越显现出独特的优势,不少海外网红药品,很多使用了中医技术。《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中医药已走进海外183个国家和地区,86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中医药方面合作的协议,世界卫生组织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反映出部分民众缺乏中医文化自信。这提醒我们,要深入发掘中医宝库精华,站在更高层面从精神领域构建中医文化自信。从中医沿革来看,中医有内涵、有价值、敢借鉴、能创新。有学者称,在科学主义兴起之前,中医药不仅是治疗疾病的手段,还融汇医学、文学、史学、哲学等于一身,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中医文化经典,成为传统文化的血脉。

    但,所有的文化都应是活着的文化,而非故纸堆里的死学问。从精神层面构建中医文化自信,一方面要严打各种打着中医旗号行“骗子”之实的产品;另一方面要脚踏实地,从科学、制度层面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等,让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爱中医,用获得感来强化国人中医文化基因,进而坚定中医文化自信。

    (作者系《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