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文章是鸡汤文吗?

 wzchen666 2019-01-06

01



我也不喜欢变了味的鸡汤文,不仅不喜欢,还很厌恶那种嘌呤过高的鸡汤滥文。


02

最早的“心灵鸡汤”的熬制者是一个美国人,杰克·坎菲尔德,哈佛毕业生,他雇佣了十几个编辑,分门别类整理各种励志故事,用以激励安抚各种处境中的人们。


看来,生活中需要被安抚、被激励的人很多。因为杰克·坎菲尔德在25年间编写了80本《心灵鸡汤》,至今卖出8千5百万册,创了畅销书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于是很多人开始炮制鸡汤文。他们脱离客观实际,编造一些假故事,过分强调成功的片面因素,用一大堆暖而空的话语来麻痹读者,误导读者逃避客观事实,仿佛只要我努力了,世界都是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


其实,鸡汤充其量只是可以养养身子,并不能包治百病。假如鸡汤熬久了,还会嘌呤过高,不仅对健康无益,还会有害健康。


典型的嘌呤过高的鸡汤当属于丹的“雾霾版鸡汤”。


面对雾霾,于丹的制霾办法是,让人们“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


这种“不管世界多丑恶,我都坚持心灵美”的鸡汤其实是一种精神鸦片,具有很强的欺骗性、粉饰性与自我麻痹性。


读多了此类鸡汤论调,读者只会越来越愚蠢,越来越怯弱,最后沦落到“别人打你一边脸,你送上另一边脸”的境地。


03

于是又有一些人矫枉过正,出现了一些反鸡汤。


反鸡汤者常常以戏谑的语气调侃着这个世界。他们一棍子打死所有的传达正能量的文章,他们鄙视一切有励志作用的传达积极人生观的文章。


按照这种逻辑,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孔子与孟子,因为他们是传达积极人生观的鼻祖。


一部《论语》讲的不就是“仁、义、礼、智、信”吗?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跟我们讲的不就是“如何培养他的浩然正气”吗?


“鸡汤”本是指给人们以精神滋养的思想、故事或读物,被有些人滥用,又被有些人误解。因而形成现在的局面,读文的人喜欢给此类文章贴上“鸡汤”的标签,写文的人又怕自己的文章被贴上此类“鸡汤”的标鉴。


所以我觉得有纠正视听的必要。


04

再回到我的迎新文章上来。我觉得它并不类似于粉饰太平、麻痹他人、欺骗自己的鸡汤文。


我记叙自己亲身的经历,一次“迟到7分钟仍然获得12名”的环湖跑,得出“起步慢只要不停步并非没有希望”与“人生在于自己的随心选择”的感悟。


我的写作思路及篇章结构有点学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记叙自己的一次游玩经历,得出“尽志尽力才能无悔”以及“治学要深思慎取”的感悟。


再看看我们喜欢的文章大家苏东坡,他的名篇《赤壁赋》不也是这种思路吗?清风明月之下,他思考宇宙、人生、自然、生死,实现了精神的突围。有多少后人从苏轼的超脱与豁达中获得了精神的滋养!


又有谁可以理直气壮地鄙视这些真正滋养人的鸡汤?


我想,有了大师的作品作摹本,我在写文上总不至于误入歧途吧。


我以为,写文章只要做到不粉饰,不麻痹,不逃避,哪怕被贴标签,只要对人有滋养的文章都是值得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