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焦虑是“自己不够优秀,担心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

 首都父母学堂 2019-01-07

这是篇文章来自于一个妈妈对自身的焦虑,她认为自己身上有太多不足,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同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我看完也表示深有同感。图图妈妈提到的许多问题,相信好多家长 也遇到过,那么图图妈最后是怎么克服的呢?我们一起来阅读文章吧。



妈妈们的焦虑


之前我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个总结妈妈们焦虑的贴子,文章里面说丧偶式育儿、别人家的孩子、更年期遇上青春期、学区房、赡养老人、二孩压力、婆媳问题……都是引发妈妈们焦虑的因素。


而我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现在最焦虑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都不够优秀,怎么可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妈妈们的抱怨和攀比


我加了好多育儿群、妈妈群、家长群,本想可以从中学习些别人育儿的经验,没想到最常看到的却是妈妈们对自家孩子的各种抱怨:


在学校打架,被叫家长;

上课说话、不听讲,让写检查;

回家不写作业,只玩手机;

考试才70多分,还顶嘴;

今天又撒谎了,还不承认;

在超市里又和我撒泼耍赖,躺地上大哭大叫……


还有更多的全职妈妈,每天马不停蹄的带着孩子参加大量的兴趣班、培训班,整天的攀比和炫耀。


我的孩子考了几级、参加了什么比赛、得到了什么成绩等等。



妈妈们这样赤裸裸的表达对孩子的嫌弃和炫耀真的好吗?


每当看到这些讨论时,我常常在想:

孩子们刚出生时都是一样的,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孩子阳光自信,而有的孩子却成为老师、家长们眼中的问题儿童了呢?


从家庭暴力事件中,反思自我


前不久,有两个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一是,湖南12岁男孩20多刀杀害母亲。事件的起因是男孩在家吸烟被发现后,母亲用皮带抽打儿子,儿子冲进厨房用菜刀砍杀了母亲。



这个案例可以说是典型的不良教育引发的惨剧。当然事件的发生与长期累积的各种因素是分不开的。比如留守儿童、隔代养育、家庭暴力等等。


二是,深圳8岁女童被家暴事件。视频中的女孩经常被母亲、父亲打耳光、揪头发、扫帚抽打后背、拉扯推到在地。每次女孩都沉默的站起来,回到椅子上坐好,看着真让人心酸。



这两起事件的曝光,让我们看到不良的家庭教育,直接将一个孩子培养成为了杀人犯,而另一个孩子长大成年后也会存在极大的心理问题。


反思我的家庭教育中有这样的问题吗?

我承认语言暴力真是有的,也是大多数家庭中都存在的吧。


发现自己的原生家庭教育


80后的一代,从多子女家庭一下变成了被捧在手心里的“独苗”,成了整个家庭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验品。


那时候的父母都忙于工作,也没有高质量陪伴的说法,他们教育儿女都是传承于自己成长过程中家家户户5、6个孩子的集体管理方式。

不关注孩子的情绪、兴趣、心理等方面,大多数家庭都是使用简单、粗暴的管教,认为那是最高效、最实用的家庭教育。


我不知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哪些事件的影响,但我清楚的知道,我完全学习了妈妈的唠叨、消极和无能为力。以及爸爸的暴躁、控制和不会表达情感。



当自己走入婚姻、人到中年、面对工作压力、育儿压力时,才发现我在家庭中“控制的欲望”“唠叨的能力”与当年自己的父亲、母亲如出一辙。


有一次训斥孩子时,老公终于忍无可忍地说“你小时候你妈就这样天天骂你?你就不能好好和孩子说话吗?”。


一句话如雷灌顶,现在的我不就是小时候最讨厌的妈妈的样子吗?


发现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对自己有多不满意,就会对孩子有多高要求。总想把自己身上的不如意在孩子的身上弥补回来。


虽然孩子们在幼儿园和学校里表现的都很优秀,是其他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但他们“在家里的表现”和“我的眼中”却是那么的不尽如人意。



为什么外人的评价和我眼中的孩子相差这么大呢?这让我经常反思。


如果孩子的教育出现了偏差,肯定是要从我这个做家长的身上找原因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在我的面前展示好的一面?


我想可能是三个原因:

一是,在家安全、放松,他暴露出孩子贪玩的天性

二是,我的要求太高,就算再多的努力我都看不见、达不到

三是,我给的否定太多,让他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当我看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有问题时,特别的担心。


虽然现在他表现的很优秀,但是长此以往会不会出现其他方面的问题呢?

青春期会不会更叛逆了呢?

长大成年后会不会也不喜欢自己的样子呢?

在将来他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会不会也不由自主的学会了我的方式呢?



我也才明白,我是把对自己的不满意,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想要他变得更好、更完美,却用错了方式方法。细思极恐!


成长只有一次,我应该为了孩子的明天未雨绸缪,学习改变自己。


迈出这一步,给孩子一个好妈妈


我是如何面对生活,如何教育孩子的,都与成长经历、成长环境有关。


但成长不可能重来,我要做的是提升教育观念,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和情绪,给他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一直缩在自怜自哀中,虚度时光,不正在浪费孩子成长的宝贵时间吗?不论我曾经是如何做妈妈的,从现在起我要学会释怀、接纳,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不再让孩子去承受我的任性。


会焦虑,是因为我想成为一个好妈妈,我想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孩子。我想孩子成年后会喜欢他自己的样子,是一个积极、阳光、乐观的人,这些愿望都代表着我有进步的动力。


只要有学习和改变的愿望,终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好妈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