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通证系列:通证思想、通证设计、通证运行

 三鑫之家 2019-01-07


前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应该会走出一条小通证蓬勃发展,促进实体经济,推动监管完善,并逐渐向大通证接轨的路径。
本系列从实践中总结出来操作经验,系统介绍了通证设计的思维框架和方法论,追溯通证设计的第一性原理,帮助创业者厘清“为什么要做、为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怎么做”的问题。
并详细介绍了通证思维三步走“通证思想、通证设计、通证运行”,以及通证设计的“业务层、经济层、金融层、治理层”四层设计。以求在落地实操方面为广大项目提供实际帮助。



01

区块链进入下半场,

大、小通证出现分水岭


比特币前两天跌破了3200美元,随着币价崩盘,比特币领跌、币价归零,许多项目停摆,国内区块链行业进入寒冬。


约半年前,我接受专访的时候抨击了币圈群魔乱舞的乱象,这些乱象短期内制造出的疯狂泡沫和虚假繁荣,将给区块链行业造成巨大的伤害。


然而,我知道寒冬要来临,却没有想到代价如此惨重,信仰的流失,巨匠的陨落,令人心痛。这场违背基本规律和常识的泡沫本可以避免的,可是炫目的财富梦境和新事物的复杂带来的迷惑性太强了,最终以付出惨重的代价方式让大家逐渐看到本质。


其实,行业内一直不乏清醒的人,他们清明的不止大脑,还有内心。著名天使投资人王利杰、通证派创始人元道、孟岩等曾在多个场合提醒过泡沫的疯狂,陈菜根半年前撰文《99%的区块链项目要归零了!》,今天应验了。区块链上半场的主题是一级市场骗局和二级市场赌局,曾经吵得最热闹的号称“信仰者”,今天却销声匿迹。


反而是那些在币圈疯狂时坚持不同流合污的创业者,在行业低谷的时候在坚守,在他们眼里,泡沫破了、浮躁的人被挤出去了,沸腾才能安静下来,正适合踏踏实实做事情。


近日,菜根兄又发布了《区块链进入下半场》深度长文,为区块链行业掀起了下半场的序幕,明确指出区块链下半场远不止“活下去”这种消极被动,相反,应该更务实、更坚定、更清晰,甚至可以更激进。我是非常认同和欣赏这种态度的,我见到很多清醒的创业者从不曾停止探索的脚步,他们对寒冬早有洞见,对未来从未动摇,而且可喜的是,近期来找我咨询和交流的人中,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带着项目、带着认知、带着目标而来,这就是通证接轨实体经济的重要信号:区块链下半场早已悄然开始了!


那区块链行业下半场将会哪些主题呢?答案会有好几个,其中,通证方向一定是浓墨重彩的一个。通证方向里面,又有大、小通证之分。


大通证、小通证的概念是元道老师提出来的。近日,元道和孟岩老师的万字对话长文《通证经济将在两个方向上闯出新路》,正式提出来了“大通证”“小通证”的两套打法,这对国内通证的研究和发展具有“分水岭”的意义!


大通证功能完善,有很多种使用场景,包括,融资、资产证券化和数字化、交易媒介、激励等,由于其融资功能(个别项目通证具有货币属性)太具有吸引力,以至于风头远远盖过了其他,其他功能被严重忽略和埋没了。


小通证功能不完善,去掉了融资功能(不融资、不预售、不ICO,简称“三不”),重心放在激励、交易润滑和促进协作方面。当前,可以选择上链或不上链。在我看来,这才是通证促进实体经济、推动社会进程最有价值的地方。


大、小通证这样一拆分,可以帮助很多创业者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选择大通证的都想融资,我遇到的项目大多数都有这个需求,但是当前国内大通证的方向被限制了。我个人强烈认为小通证的方向更适合国内创业形势,小通证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行业发展最重要的重头戏。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为什么小通证将在中国大放异彩。



02

STO受制于政策,

小通证将成为“顶梁柱”


STO受限,倒逼小通证破土而出


大通证的典型概念是STO,虽然当前,STO的话题仍然很火爆,但通证融资和资产通证化等方向已有“降温”的趋势了,主要原因是政策限制。当前这种限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证融资功能在当前并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灵丹妙药,在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还会被恶人利用变成割韭菜的工具。反而,小通证却实实在在能发挥作用帮助企业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


通证融资并不是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灵丹妙药


通证金融的主要功能是融资和流通(数字货币是另外一个话题,由于政策限制,在此不谈)。首先来看通证融资,大家的期待主要是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但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的核心障碍是信用体系、风险评估体系、资产评估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的发展不成熟。由于这些原因,导致能够匹配的融资渠道比较少。


解决这问题有两个方向,第一是建立中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资产评估和风险控制体系,在这方面芝麻信用就做的很好,供应链金融也是很好的解决方案,核心是数据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第二个方向是拓展不依赖这些体系的融资渠道,比如靠眼光的风险投资,靠信任的内部员工募资、靠兴趣的客户群募资(股权众筹、产品众筹)。通证融资功能,比较适合于第二个场景,可以说是一种更便捷、更智能的股权众筹。


再来看通证流通功能,即资产token化。主要场景是资产证券化和数字化。资产证券化、数字化是解决资产的标准化、小额切割、可流通的问题(由于标准、小额切割和流通, 也可以用来融资)。资产token化,可以说是一种更便捷、更智能、自动化的资产证券化。


上述这两个场景当然非常重要,但都需要以完善的监管为前提。而其他金融场景,已经有比较成熟的金融解决方案了。


小通证继承了区块链思想、通证思想的精髓


本来小通证和大通证同步发展,是很理想的。但是大通证不适用于当前中国的环境,并且受到严格的限制。在国内就出现了有意思的现象,大通证的禁止,倒逼了行业在小通证方向上研究和探索。大家反而更加注重通证经济的激励、交易润滑、促进协作上的这个方向上的应用和价值。


而我一直认为这才是通证的核心所在。比特币并没有用token来融资、ICO、预售,从这个层面来讲,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小通证”。它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个是货币的创新,一个是区块链底层技术,还有一个就是让人们看到了新型“通证激励模式”下可以诞生一个生命力极强的分布式社区型自治组织(自治是一种方式,核心是健全有效的治理机制,这方面还需要大量探索、研究)。


第三点本质上是组织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创新——激励体系(分配)、分布式协作+接口、领导力(中本聪的“无我”领导,看似是最容易的,其实是考验人性的),在此基础之上还加入了经济、金融元素(价值来源、价值评估、价格形成、价格走势等等)。这就是我理解的小通证研究和运用的主要方向。


后面的系列文章中,我会以比特币为例,撰文详细拆解比特币网络的通证设计中的价值来源、价值怎么注入token中、价值如何分配(激励),价值和价格关系等问题。


中国会走一条小通证蓬勃发展,

逐渐向大通证接轨的道路


我从5月份开始专注于小通证研究,来向我咨询的项目,我也建议他们走小通证方向,暂时不去碰大通证方向。选择小通证方向的项目,都成功地躲过了币市崩盘、政策禁止等生死攸关的大坑,避免了动荡,稳健地发展,比如区块链界原生项目天天抖料、吃货大陆,以及互联网界的享物说等。


近期,我还发现,有些背景、基础很好的创业者,主动要求走小通证方向,这都是小通证粉墨登场的重要信号,这种转变,是让人欣喜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通证发展应该会走出一条小通证蓬勃发展,促进实体经济,推动监管完善,并逐渐向大通证接轨的路径。



03

打造“社区型分布式经济体”


通证到底是解决什么问题的?


不同项目给出侧重点也不同,比如,对于公链,通证激励记账者维护网络运转;对于数字加密货币项目,通证是承载价值的货币;对于商业应用项目,通证可能是促进交易的积分,也可能继现金补贴之后,冷启动、热启动的用户激励方式。


这些答案都正确,但是角度较窄,缺乏系统性,我们需要一个更高的角度,如果有一个角度可以解释所有类型的情况,那么这就是原点视角(第一性原理),即“通证思维”。


在我看来,通证思维的第一条,就是打造“社区分布式协同经济体“。


在观念上树立“通证三观”——无边界的组织观、无边界的资源观、可分布的协作观;

在执行上落实“通证四化”——组织社区化、业务社区化、权益社区化、治理社区化,从而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的颠覆式创新。


什么是“社区型分布式经济体”?


社区化——社区化对应的是公司化,社区化组织对应公司组织,是对组织范畴的描述。一是组织边界的范畴,与公司化组织相比,社区化组织的边界更模糊、无边界化;二是组织结构的范畴,社区是一种分形化组织(分形化组织,是指由成千上万个信任度和协作效率最高的小团队构成的扁平化的网状组织),区别于当前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普遍使用的层级化组织。


分布式协同——分布式对应的是集中,分布式地协同对应集中化协同。分布包括空间分布、信息分布、业务分布、决策权分布(资源使用权)、收益权的分布等等。选择分布还是选择集中?主要是根据行业、业务特点来决定,并不是所有业务都适用于分布式,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比如高精尖科研机构,人才稀缺且分布较为集中、对信息保密要求高、研发需要集中管理的高端设备,这种类型的项目就不适合分布式。如果是一个全球多所研究机构联合开展的科研课题,希望更多的学者主动参与,那么就可以分布式。还有很多应用,比如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开发等等。有很多项目适合于部分工作需要集中协同、部分工作适合分布式协同。下一篇文章我会详细分析采用集中协同和分布协同的原因和改进的方向。


经济体——随着组织边界的模糊和利益相互绑定,组织会从当前企业形态为主转变为越来越像一个经济体。当所有参与者利益关联的时候,人人都是经营者。经济体将区别于传统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大家将更加关注整个生态的健康发展。


综上,社区化分布式协同经济体的特点是通证“四化”——组织社区化、业务社区化、权益社区化、治理社区化。具体而言,是组织形态由有边界向无边界进化;业务协作由集中化向分布式进化;业务创新由组织内创新向社区型创新进化;权益分配由企业股东分配向社区交叉分配、社区共享分配进化;治理机制在现代企业治理基础上要向适应于社区型组织的方向改进。(什么样的治理机制能够适应社区型组织的需要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概念?


近年,组织理论方面有很多新的发展,其中还有从区块链中诞生的组织概念,但是没有一个概念能贴且的适用于那些运用通证来进行 “通证四化”创新的创业者和新型组织,所以针对他们具体情况,提出了这个适合他们的概念。


同时,我认为前述提到的一些先进的组织理念,也具有很好的参考性,在此也介绍一二。比如:


1、DAO分布式自治型组织(公司)


DAO全称是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Corporation.)。这种形式的组织是完全通过计算机程序(智能合约)运行的类似公司的实体,其财务事务记录以及程序规则都是放在区块链上运行的。没有founder, 没有CEO,没有CTO,没有人事财务研发市场销售部,能够彻底根除影响公司效率的人为因素。比特币就是这种组织。


然而能运用这种纯计算机运行的组织形式,在当前的技术、社会发展条件之下,能够适用的范围很小。当中国的创业者、企业家想利用通证思维来改革、创新时,无法直接套用这个概念。


2、“可编程组织、可编程经济、可编程社会”,这一组概念与DAO类似,即规则可编程、协议可自动化执行。在我看来,可编程与信息化是有关联性的,信息化的发展就是把部分规则编程、由计算机自动执行。可编程的程度越高,则更多的规则和协议可都通过代码来表达和执行。当然,目前的经济活动中,还是存在大量无法用代码来表达的规则,尤其是很多协议涉及到实物资产时很难直接通过程序来执行。


3、北大陈春花教授在《共生——未来企业组织进化路径》中提出的“共生型组织”。“共生型组织”描述了成员之间的关系,随着“个体价值崛起”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组织必须要由个人服从组织目标的“服从关系”转变为“个人与组织“共生”的关系。这种组织(的成员)互为主体性、整体多利性、柔韧灵活性,效率协同性,其核心价值在于怎么去赋能和激活个人。陈教授认为未来最大的挑战是不确定性,只有激活和赋能个体,释放个体灵活性等潜力,才能驾驭“不确定性“。


4、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等人在组织管理著作《赋能(teams of teams)——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中提出的“赋能型敏捷共创团队”的理念,本书同样认为未来是不确定的,要应对不确定,需要有一个敏捷的、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团队,特别强调决策权下放一线、每个人都要知道相对全面的信息,成员之间进行有机的互动,而不局限于部门组各,组织要扁平等。


综上,大家可以理解为“社区型分布式协同经济体“,是组织向DAO、可编程组织、可编程经济、可编程社会发展的过度形态,随着社区化程度、分布式的程度不断提高,最终会走向DAO。社区型分布式协同经济体,通过利益相关者交叉持有token,以及组织形态的分形化,来打造共生的利益共同体,在激发个体价值的同时激励个体的协同,从而使组织编程一个高度敏捷、灵活应对环境的有机体。我认为通证类项目的创业者,不需要去生套DAO等概念,各个项目的情况千差万别,不管哪种情况,都可以向组织社区化、业务社区化、权益社区化、治理社区化方向发展,以优化自身竞争力。


通证思维的“三观”,打破公司边界,调用社区资源。


打造“社区型分布式经济体“,核心是一种“无边界的组织观、无边界的资源观(所有相关者都是实现共同目标可调用的资源)、可分布的协作观(可接口、可标准、可量化)”,简称“通证三观”。


组织就是调用资源去实现一件事情,包括资金、人才、数据、关系等等。用通证激励将利益分配给相关者,组织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边界被打破,资源观念就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组织内部的资源,整个社区都是资源,基于同一种共识的都是社区成员。


比如,以前的用户就是用户,以前的顾客就是顾客,现在,用户可以是外部人力来源、资金来源、研发来源等等。以前自己的员工是自己的员工,别人的员工是别人的员工,现在,自己的员工可能是别人的员工,别人的员工也可能是自己的员工。


需要注意的是,可以调用的资源变得丰富了,不代表这些资源都能被挖掘和利用起来。首先要想清楚需要调用社区哪些资源,这些资源的分布程度和分布情况,这些资源可否量化、标准化,可否用接口来承接,程序接口还是人肉接口。只可接口、可标准、可量化的有协同价值的资源,适合于用分布式的方式来协作。


协作之后就是激励,激励内容的(经济利益、某种权益、荣誉等等)确权和计量、激励发放方式、激励效果反馈也都是需要考虑和设计的问题。


其实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探索,比如海尔“人单合一”模式,世界的人才是我的人才+每一个人都是CE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