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孩子都不想活了,你却还要他出成绩。咨询数据告诉你,你的孩子就是其中一个!

 半个春秋0709 2019-01-07

【作者是公益热线的志愿者。她坐在电话这端,倾听孩子们曾承受的伤痛、正在忍受的折磨及发自心底的呐喊。为了更多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警示更多的父母,特整理成文,分享给大家。惟愿已经做了父母的人,能从来电者身上,觉察并调整自身。------编者注】

-01-

你的陪伴,对我为时已晚

——躲在厕所里打来的电话

一个周六的上午,10点多钟,电话里传来一个女孩的哭泣。在哭泣声中,电话挂断。

大约过了5分钟,电话再次响起,仍是同一个女孩。她边哭边说,自己正读高二,同学们都在上课,自己躲在学校厕所里打的电话。

高二,正是高中最关键的阶段,但女孩听不下课去,她觉得爸爸妈妈不理解自己,还伤害自己,老师同学都忙着上课学习,自己有话根本无人能听。

在女孩的记忆里,从幼儿园起,就没有人和自己一起玩,没有好朋友,爸爸妈妈也特别忙,没空陪自己。

好不容易爸爸妈妈都在家,两个人却经常吵架,女孩不敢劝,只能躲在自己房间里哭。

上小学的时候,女孩英语成绩特别不好,妈妈就打她,罚她跪在门口背单词。她发着狠似的学英语,到初中时,英语成绩经常全年级考第一。

那时候,他喜欢上了一个男孩,竭尽所能地对男孩好,男孩接受了这份好,但同时不止一次说她“长得丑”,甚至班里另外的同学也笑话她长得胖、长得丑。

在这样的嘲笑中,女孩仍然考取了当地县一中。进入高一后,也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女孩渐渐发现,自己沉不下心来学习了,控制不住自己老想以前的事情:自己的孤独、父母的争吵、母亲的惩罚、同学的嘲笑……

成绩一落千丈,父母着了急,先到了普通门诊,又到了精神科门诊——她被诊断为双相心境障碍。

休学,治疗,在医生的帮助下,爸爸妈妈意识到曾经对女儿的伤害,妈妈甚至专门请假在家陪伴女儿。

“我小的时候她不陪我,现在我已经不需要了。”女孩说。

休学三四个月后,再度返回学校,女孩想把以前的事情都忘掉,一切重新开始。然而,还是控制不住地想。

“我特别想好好学习,但我做不到。”女孩想再去医院检查,看是否需要吃药,但爸爸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不让她再吃药。

“我能健康地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但她们永远觉得我还能更好……”

在叙述中,女孩不知什么时候止住了哭声。我感谢她的信任,简要地谈了自己的感受。女孩郑重地连说两声“谢谢”后,挂断电话。

【咨询师感言】

当一个弱小的生命呱呱坠地来到人间,除了吃喝拉撒,它最需要的就是陪伴。

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尤其是前三年,妈妈无论多忙多累,都必须抽出时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用陪伴,建立起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进而为孩子性格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石。

这个女孩,记忆中的孤独,为她的性格发展打上了浓重的阴影,记事后,爸妈的争吵,让她惶惶如处覆巢。

更可怕的是,妈妈为了督促她学习,打骂、罚跪,完全弃她的自尊而不顾。

在家里得不到温暖,青春萌动的她,企图寻求异性温暖的怀抱,然而,青涩同龄的男孩也同样面临爱的匮乏……

这一切伤害累积发酵,女孩再也无法安守书桌,不得不走向医院。这时候,父母再来陪伴,一切都为时已晚。

-02-

该上高三了却不去上学

——不良互动让孩子恐惧考试

“老师,你说,开学就高三了,孩子不想去上学怎么办?”

9月1日,星期六,是许多学校开学的日子,一个来自南方的中年女性,诉说起自己的烦恼。

她絮絮的诉说,勾画出女儿这几年的大致历程。

初中时,女儿的成绩还算不错,上高中后,女儿一直排斥这个学校,不喜欢和同学交往,也不听老师的话,为此,老师找了家长好几次,要求家长“好好管孩子”。

暑假里,她给女儿找了补习班,女儿也不去,自己在家刷题,基本没出去找同学和朋友玩。

重要的是,在妈妈眼里,女儿“老写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小说”,并且后半夜老是起来,好像睡不好的样子。

为了防止女儿夜里上网玩手机,她每天晚上都把女儿的手机放在客厅里。好在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女儿除了化学都完成了。

但是,临近开学,女儿白天睡觉越来越多,昨天(8月31日)就说了今天不去上学。今早,她和孩子的爸爸万般劝说,女儿才吐出一句话,“等想通了再去”

中年女性说,只要女儿上学就行,无论最后考什么样的大学,都不会怪她。“老师,你给劝劝吧!”这位妈妈说。

接下来,隐隐听到中年女性一阵儿低声劝说,两三分钟后,话筒里传出一个低低弱弱女孩的声音,“我没有什么事儿,就是害怕考试。”

女孩子说,每次看到自己的考试成绩,爸妈都是千篇一律一句话,“你不是说努力吗?怎么还是没考好?”

父母面对成绩的指责,渐渐变成了一个大石头,压在她的身上,让她难受得喘不过气来,晚上难以入睡,每夜都醒来好多次。

“我不上学去,也就不用考试了。”不等我这端做任何反应,女孩在那端已经挂了电话。

【咨询师感言】

每个上学的孩子,都想学好,都想考个好成绩。对这点,所有的父母都应坚信不疑,并且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这个女孩,不想去上学的直接原因是“不愿考试”,这与其自身气质类型有关——

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学生面对考试容易出现焦虑过高的情况,特别是抑郁气质类型、不够自信的学生,面对考试与其他学生比会承受更大的压力;但考试焦虑的产生也与父母不当的期望、评价密切相关。

当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期望过高、把考试分数高低当成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尺,孩子学习动机和成就感过强时,学习成绩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目标。

成绩的不如意,会让孩子的自信心会深受打击;如果父母再批评、指责孩子,那无异于伤口撒盐、落井下石。

电话中的女孩,也就是在一次次被“落井下石”的体验中,感受到父母的冷漠无情,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上学望而生畏。

万幸的是,女孩暑假期间并未放弃学习,除了化学其他作业都已完成。

作为女孩的母亲,这时,首先要接纳女儿的现状,不论女儿是否去上学,都要尊重其选择:如果女儿能打起勇气再次走进学校,父母再也不能因为成绩批评、斥责她;如果女儿不去上学,那么就给她一段时间舔舐内心的伤口。

无论女儿做出哪种选择,父母都最好能找专业人员对她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因为,冰冻三尺,融化有一个过程。

-03-

我不想离开这个世界

——从英国硕士毕业归来的高材生

“我只有写遗书的时候,才会感受到自己还活着。”

电话那端的小伙子,自述今年25岁,刚从英国硕士毕业回到家——山东半岛的一个县级市。

“我不想死,我还想看看天,看看地,想感受被风吹着的感觉。”

现在的他,因为概率非常小的事儿经常焦虑得百爪挠心,所以根本无法继承家业,为此常被家族里的人指责“无所事事”。

好在,他有比较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自己和疾病进行抗争的坚持和努力。

然而,对过去的父母,他仍心存芥蒂,“如果不那么早让我出国上学就好了” 。

小伙子平静地说,好似在说着别人的事情。父母为了他有个好前程,有个光鲜亮丽的履历,把十二三岁的他送到国外。

只有孤独和压力,没有朋友,没有娱乐。”小伙子说,压力实在无法释放的时候,就禁不住诱惑,去尝试性,通过性的刺激保持心理的平衡。

两三年前,小伙子被诊断为抑郁症,边治疗边断断续续攻读学位;半年前,小伙子的一个同在攻读硕士学位的好朋友猝死国外,两三个月前另一个好朋友在家自杀,接连的打击让他找不到活着的兴趣。

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我害怕父母因为我自杀活不下去,曾想通过什么办法留下个孩子,让他们有活下去的希望。”

现在,他状态好时会陪着家人做饭、聊天,其他时间都穿梭在家和医院之间,陷在对将来的担心中。

【咨询师感言】

小伙子说得波澜不惊,电话这端的咨询师已然潸然泪下——为他那颗饱受疾病折磨却依然善良的心。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需要逐渐完成对自我的认同,但学业的压力、评价体系的单一,很容易让他们产生焦虑情绪。

如果自身不能把这些焦虑释放掉,那么,父母的关爱、同龄人的陪伴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惜的是,电话中的小伙子,身处异乡他国,犹如置身情感的荒漠,不能从周围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有效支持,父母偶尔的慰藉亦远水不解近渴。

焦虑在他的心中不断累积,抑郁情绪悄然发生,并且愈来愈重,最终导致不得不借助药物勉强完成学业,学成回国亦只能困居家中,游离在正常人群之外。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占总人口的4.2%。《全球青少年健康》报告显示,在10至19岁的青少年中,抑郁症是致病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应知道:孩子在校用心读书是好事,但如果形成“唯成绩论”的观念,则是天大的坏事!

因为一旦出现成绩滑坡,孩子很容易对自我产生怀疑,在承受学校压力的同时,家长如果也同时施压,孩子很容易被焦虑情绪困扰。

为此,父母可以重视孩子成绩,但更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需求,如发现孩子有抑郁情绪应立即引起重视,及时进行疏导和排解,同时想法设法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给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生活。

因为,学习成绩再重要,也没有心理健康重要。

一个学习成绩差、心理健康的孩子,依然有可能拥有幸福的生活、成功的人生;而一个学习成绩好、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则会成为埋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炸弹。

作者简介新月:微信公众号《爸妈必读》专家级撰稿人,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山东师范大学认证家庭教育指导师,做好父母读书会会长,媒体记者,新农村学习工程家庭教育课堂主讲。长期从事教育问题报道,关注教育现状,曾受邀到济南、泰安、菏泽、德州、滨州等地举行家庭教育上百场。

本文编辑✎予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