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你苦苦思索的难题、难以释怀的困惑,答案都在哲学里

 正心正举 2021-04-07


说到哲学,很多人一看到就会被这两个字吓跑,甚至很多人会说我这一辈子最怕上的就是哲学课。

实际上我们对哲学有误解,如果没有哲学,人将撑不过那些艰难的岁月,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很多的想法说法,以及我们的做派,都能够找到这个最根源的依据——哲学

哲学是人类思想精华的浓缩,每个人学哲学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对普通人来说,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有三个重要的方面,会帮助我们思考人生,改变我们的处世之道和追求目标。

1

接受人生当中的不完美

有一个原则是,搞定我能搞定的事,但不抱怨我搞不定的事。这和《魏晋风华》中的中国古人倡导的雅量一样,就是当你在外界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时,要像谢安一样摇着扇子笑一笑过去。

因为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痛苦,是源于两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我们试图去掌控那些我们不能够掌控的事物,我们向某个外在的不在我们控制范围内的东西行使全面的主权,继而当我们未能控制它,便感到无助、失控、愤怒、愧疚、焦虑或者抑郁。

第二个错误是我们没有承担起对自己思想和信念的责任,相反,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归罪于外界,归罪于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爱人,归罪于经济环境、社会等级等等,最终,我们又感到愤愤不平,感到无助,感觉自己蒙受了不白之冤,被外在的环境摆布。

可以说所有精神疾病和情绪紊乱,都源于这两种致命的错误。

所以不要试图去控制你没法控制的东西,同时要在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上下足够的功夫,不要把一切不幸都归罪于那些不可控的要素,不要因为超出掌控范围的事而自责,不要推卸责任,拿别人当借口。

要把自己每一天发生过的事总结一下,然后看看哪些地方没有做好,然后去改变可改变的东西,就像给自己的心灵做瑜伽一样,能够接受人生当中的不完美。

这里有两个现实中的案例。

在前段时间的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中失联的15人中,有一人是巴中蓝天救援队队员周小波的父亲,但他在救援打捞过程中,在现场强忍悲痛坚持不懈地工作,只有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默默流泪。因为他明白公交车坠江这件事他掌控不了,救不了父亲和另外的14个人,他没有抱怨说如果父亲今天没有出门就好了,如果今天家里有事拖住他就好了,因为他知道这不由他来掌控,已经超出他所掌控的范围,他只有在下水打捞的时候,控制情绪保持救援动作不变形,不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他只有接受和适应这件事情中的不完美。

郎平教练在训练女排的时候最常说的话:我重视的并不是你们今天是否胜利,而是今天这场球赛给你们心灵带来的改变,你们自己有没有战胜你们自己的心灵,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也是在强调要大家接受不完美,比赛结果不一定要赢,但要接受比赛的结果,失败了就去总结改变,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变得更强大。

这些例子都在告诉人们,人要学会接受人生当中不完美的地方,要用接受不完美的方法来修炼我们的心灵。

2

快乐是人生的全部

接受人生中的不完美,并不意味着消极对待、得过且过这样的人生观,我们不能消极看待人生的不完美,而是要接受人生中不完美的地方,接受不完美的结果,要在不完美的人生中选择一种使你生活更幸福、更快乐的生活方式,享乐你的人生。

享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是什么是享乐呢?

它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享乐是使自己习惯于简单的饮食,满足健康所需,使自己不惧命运。当一个人不会享乐的时候,他才期望获得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条件,似乎只有满足了比别人更多的物质条件,他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开心。

这其实并不是一种幸福的状态,因为他根本不懂得快乐的来源,快乐的来源在于简简单单,在于去体会生活之美,所以人们不必做特别多的劳作的工作,因为那些会助长你的贪心。

我们读过很多类似的书,就是希望人生过得简单,希望人生过得愉快,希望能够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你会发现陶渊明信奉的原则就是快乐对物质的依赖是很有限的,所以陶渊明隐居在山村里边,因为他所追求的是活得不被觉察,享受自己的快乐。

现在的人们疯狂地选择了悲惨的生活,我们的耻辱感被文明弄得太精细了,导致我们感到神经焦虑,担心自己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我们把全部精力用于在陌生人面前好好表现,拿出精心打理的文明的面具,藏起任何看上去粗野狂暴原始的东西,害怕留下差的印象。

我们应该抛弃这些价值体系,按照自然生活。现在有很多人在做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说行者。

有一位东北小伙赵大宝,外号浪子野人,他带着一条狗,推着三轮车从黑龙江历时180多天徒步去云南丽江,5000多公里的路程,一路上艰辛跋涉,无比辛苦;还有一位爱尔兰老人,徒步27000公里来到中国,期间经历的艰辛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这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用这种苦行和自由的生活方式,他们感到活得更纯粹更愉快。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要经常去关注生活中快乐的东西,努力给自己制造许多“小确幸”,然后让自己生活得更愉快。生活中也会有人不断地告诉你,不要去担心琐事,要享受当下。

悲哀的是,你会忘掉这一点,你永远都会被生活中细小的琐事缠绕,根本没法去体会那些快乐,所以我们要去努力获得“小确幸”。考虑一下能不能过上一种不被觉察的生活,然后每天喝点小酒或者泡点茶,找几个朋友聊聊天看看书,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3

任何事情,都要掌控好“度”

在人生路中,快乐是人要追求的唯一目标,但要明白享乐不是叫人不思进取,享乐是使自己不惧命运。

在享乐之前,你要承担好自己的责任,不是抱着想怎样就怎样的态度去追逐自己的快乐,以自我为中心。要享乐,首先要承担起对家庭和孩子的责任,要懂得付出,所以,要享乐,就要掌控好享乐的“度”。

在西方哲学里,有一个观点说的是,一切美好的事情都处在黄金分割点上。

那什么叫黄金分割点呢?

比如勇敢,就是过度鲁莽和过度怯懦之间的黄金分割点;幽默,是过于严肃和过于滑稽之间的黄金分割点。所以,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不断地修炼自己,不断地去体会,就是要找到每一个事情的那个黄金分割点。

这也是孔子说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就是对于任何一件事,过犹不及,做到最合适的那个点是最难掌握的东西,要懂得“功不求盈,业不求满”的道理,无论处在什么境况下都要把握好分寸。

比如在教育问题上,孩子有的时候需要家长逼迫一下才能去做好一些事情,但却不能任何事情都逼迫孩子,家长最好确认哪些事是孩子能力所及的,否则就会带给孩子很多的挫败感,让他缺乏勇气去面对生活,并变得越来越退缩。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去享受做事情的过程,哪怕失败了,也要积极引导孩子。

所以,如果人们能够掌控好“度”,那么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会变得很有分寸,虽然不能掌控命运,却可以掌控自己。

·end·

文/向海旺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