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伊始,送你一份大礼

 人品第一学问二 2019-01-07


“运气”一词,常挂嘴边,但今天我们要谈的此运气非彼运气,而是中华先民探索自然界周期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一门学说,全名叫“五运六气”。对于很多人来说它是陌生的,但是它又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身边。


习医者,更当识得五运六气。宋代有一本叫《针灸神书》的书,上面写得更明确:“凡医人一要识字,二要晓阴阳,三通运气,谓之明医。医不识字,不晓阴阳,不通运气,谓之盲医……”


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有很多关于运气学说的内容,同时这部书上也强调了作为临床医生掌握这门学问的必要性。《素问·六节藏象论》一篇中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要想成为医生,不懂运气是不可以的。


五运六气  处处有之

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的重要特色之一,体现在一系列的周期节律规律中,如昼夜节律、月节律、四季节律、年节律、节气节律。还有一种五、六节律,这就是五运六气,它客观展示了自然界气化运动的周期性节律,并与节气关系密切。


五运六气的节段是依据岁气来划分。所谓岁气,是指一个节气到下一年同一个节气称为一岁,而五运六气是从大寒节气开始交接,从六气分段看,“初之气”从大寒到惊蛰,“二之气”从春分到立夏,“三之气”从小满到小暑,“四之气”从大暑到白露,“五之气”从秋分到立冬,“终之气”从小雪到小寒。

现在,虽然已到2019年,但还属于戊戌岁“终之气”时段。


掌握运气  防患于未然

掌握了五运六气,可以对天时气候,乃至疾病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然。


以2018年为例,属于干支甲子戊戌年,年干戊,为阳干,属火,即火运太过;年支戌,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这就造成了有火又有寒,寒热交争的格局,所以这一年的气候变化较大。从去年的实际情况看也是吻合的,比如伏天出现了高温,虽然冬季总体感觉不是很冷,但有些地方还是出现了短时相对寒冷的气候,这是运气理论中的胜复自稳调节机制。


从发病上说,运气影响人体具有群体趋同性,即在同一运气条件下,会引起一部分人发病,尤其对于流行性传染病更明显,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素问·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比方说,最近时段属于“终之气”,客气为太阴湿土,主气为太阳寒水,运气因子中有寒又有湿,所以最近出现的一些外感病症,存在某些共同的特征,如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纳差、腹胀或腹泻,舌像多呈现胖舌、白腻苔,脉象也多濡。此时运用神术汤效果比较好,因为该方契合运气病机。


术汤

该方,出自王好古的《阴证略例》,由苍术、防风、炙甘草、姜、葱白组成



宋代政和七年(1117年),宋徽宗就曾命政府“公布次年运历,示民预防疾病”。《圣济总录》开篇就有60甲子五运六气图,对气候特点、发病、预防、调治做了详细交代,已达到“御五行之数,运六气之化,以相天地,以育万物”。


但是,运气的推演只是一个常规。五运六气有常有变,有未至而至,有至而未至,有至而太过,有至而不及,有胜气、复气之异,有升降失常之变,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运气学说在实际运用中又与气象、物象、病象、证象、脉象密切相关。在预测气候、疾病时,还要灵活对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内经》早有“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之明训,2019己亥年,为土运不及之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上半年可能风比较大,春天来得早,但是倒春寒的几率大,容易出现脾胃系统疾病;下半年,少阳相火生之,可能又是暖冬,即“终之气,自小雪日卯正……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文献记载“其病温厉”,就是有发生疫病的运气条件。


2019年的具体情况,还要等到大寒节气,才可以做相对准确的预测。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