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之路》:把心中信仰唱成永远的歌

 徒步者的收藏 2019-01-07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众多以“改革开放”为题材的作品相继呈现在了舞台上,以相同的时代为主轴,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式表达了人民对这段历史的深情回顾。这一年也被称为舞剧创作的“天路年”。在舞剧《天之路》公演前,铁路文工团创作的舞剧《雪域天路》和国家大剧院创作的舞剧《天路》,都不约而同地将青藏铁路作为创作讴歌对象。如何推出标新立异的作品,对《天之路》主创团队来说很有挑战性。中央民族歌舞团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少数民族文艺院团,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民族精神文化建设任务。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凝结了众多民族情怀与期盼,将《天之路》呈现给观众,体现了这条铁路对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腾飞承载的特殊意义,也体现了民族艺术家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对中国精神讴歌的再度表达。



真情的历史回望

整剧共分六个篇章:年轮、芒种、寒露、大雪、惊蛰、彩虹。用简单的节气概念,勾连起青藏铁路从开始勘探到胜利通车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用丰富的人物形象叙述了感人的民族故事,既表达了沧桑的历史,又体现了新时代的内涵。


大幕缓缓拉开,在空灵而神秘的音乐中,身着藏袍、手持转经筒的老年卓玛蹒跚走来,在“玛尼堆”旁深情地望着那些充满回忆的老物件。一顶帽子、一把格桑花、一把手风琴……这些平常的老物件,似乎承载着特殊的意义。回望天边,一声火车长鸣划破了天空的宁静,把人们带回到了那段五十年前的记忆之中……故事从这里开始讲述,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这在电影、戏剧中很常见,但在舞剧中并不常见,这种意境的营造,颇有意味。



舞剧共分为三个时代结构,用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贯穿其中。第一幕《芒种》,时光回溯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主人公张工偶遇美丽的藏族姑娘卓玛,卓玛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儿一见倾心,让这份特殊的感情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种子。藏族人民热情洋溢的载歌载舞,已经超脱了人们印象中对“舞剧”限定的多以舞蹈肢体语汇表达的形式,对民族歌舞文化的呈现,中央民族歌舞团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独到之处。舞台上藏族与汉族的形象形成强烈的对比,导演用极具差异的人物形象向观众展示了文化的差异性,也通过相互“炫技”的互动把他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民族间的相识、相交、相融在这里被淋漓尽致的展现。



第二幕《寒露》,导演用比较纯粹的肢体语汇,通过当代舞与民族舞混合的形式,表现人与自然抗衡的情景,相较现在很多舞剧中习惯应用舞美技术对恶劣自然环境进行渲染,又保有了对舞蹈语汇追求质朴的探索。显然,这需要导演对肢体语汇的把握有极高的驾驭能力。这一幕中爱情的生发也描述得更加深刻,让我们解读到民族间对于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之处。美丽的藏族姑娘大胆向汉族小伙儿张工示爱,而张工却漠然视之。美丽的卓玛寄情于梦,唯有在梦境中才能与心爱的人相拥,而残酷的现实却是无情的风暴夺走了张工身边“小机灵”的生命,让这段情背负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第二个时代结构,回望到八十年代初,筑路大军开进高原,青藏铁路工程再次上马。以《大雪》为叙述核心,编导融入了许多现代舞的语汇。手持铁锨的筑路军人,不畏严寒砥砺前行。再次回到青藏高原的张工已是两鬓灰白,人物服装造型也呈现出变化,群舞中极具张力的肢体语汇展现了人民军队顽强的斗志精神。在筑路大军陷入雪灾困境时,中年扎西带着藏胞们解救出了被困的筑路大军,已到中年的张工与卓玛再次相遇,呈现出美好炙热的爱情画面。两人积压在内心深处多年的情感再也无法掩埋,男女主角几度深情对望,真情相拥,用极简单的肢体语汇构成了巨大的情感能量,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



第三个时代结构,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青藏铁路开始最后的大会战。此段借助了许多道具,舞台布景更写实,更贴近生活。用舞蹈语汇描绘“科研成果”,有些强人所难,能看出编创团队也是下了一番苦工。一张办公桌,一群发光的“保温棒”,大胆的创意与巧妙地运用道具是整段的创作亮点。借物抒情,也是导演对于舞蹈语汇之外在舞剧中叙述的新探索。在表现张工由于积劳成疾而离开了心爱的卓玛时,道具“办公桌”被升至空中,构成视觉的冲击,也给观众营造了想象的空间,用简单的小物件,塑造了人物的大情感。尾声《彩虹》,五彩绸缎从天而降,一列火车蜿蜒而去,凝结了几代人心血的青藏铁路全线贯通。人民载歌载舞,歌颂美好。那首动人的主题歌曲,不禁催人泪下:

回望一路天地壮美的轮廓,

又见青春热血在高天跋涉。

多少风雪,脚步依然执着,

生死不弃只为你一个付托。

天之路,唱起我们希望的歌,

高山相聚,不再相隔。

天之路,留给我们一生诉说,

把心中的信仰唱成永远的歌。



质朴的民族情感

全剧始终贯穿着一个“情”字。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维度阐释了民族间的友情、军民间的亲情、恋人间的爱情。舞台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都充满了有血有肉的“情”意。与众不同的是,当我们看到由这些多民族演员阵容演绎的作品时,会体会到让人难以言表的民族情感。公演前,总导演邓兰英在媒体采访中说,“这部剧虽然启动得较晚一点,但酝酿了很久,有其独到之处。我们本身就在做民族工作,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就是各个民族在一起,像一个大家庭般其乐融融,这就是我们的特色。”



讴歌时代的情怀

整部剧用真情的回望、质朴的民族情感编织了对时代的讴歌,在回顾那段艰苦决绝历史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情怀。上世纪50年代,党中央决策:要把铁路修到拉萨。经历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青藏铁路成为了世界建设史上的奇迹。这条处于世界屋脊的铁路为世人展示了青藏高原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也让这条希望之路、幸福之路、团结之路,给边疆各族人民带去了幸福与喜悦。


中央民族歌舞团用极具民族色彩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人们对这条“天之路”的民族情怀,也用民族的视角向我们叙述了中国故事,向各族人民共筑的新时代致敬!


我们很感动看到这样风格浓郁、情感充沛的民族现实题材舞剧作品,这符合了时代的民族审美需求,对于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富强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期待《天之路》舞剧可以在艺术家、专家的意见下进行不断地打磨,让这部记载着民族精神的作品成为时代经典之作,走进更多观众的心里,让感人的民族情怀源远流传。




来源:创作研究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