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鸭共作技术

 文明世界拼图 2019-01-07

稻鸭共作技术

   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人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与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将雏鸭放人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稻鸭共作具有五大优点:

稻鸭共作技术

一、除草

根据鸭的特性,它喜欢吃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和水面浮生杂草,但有时也吃幼嫩的禾本科植物。同时,鸭在稻田里的活动过程中,它的嘴和脚还能起到除草的作用。鸭能够比较干净地除去稻田中的杂草。

二、除虫

鸭非常喜欢吃昆虫类和水生小动物,能基本消灭掉稻田里的稻飞虱、稻蝽象、稻象甲、稻纵卷叶螟等害虫。这种除虫效果与使用杀虫剂有相同的功效。

三、增肥

稻鸭共作时期内,一只鸭排泄在稻田里的粪便约l0公斤,相当于:氮47克,磷70克,钾31克。每50平方米放养1只鸭,所排泄的粪便足够稻田的追肥了。

四、中耕浑水

鸭在稻田里不停地活动和游泳,产生中耕浑水效果。水的搅拌使空气中的氧更容易溶解于水中,促进水稻的生长;泥土的搅拌产生浑水效果,会抑制杂草的发芽。

五、促进稻株发育

鸭在稻株间不停地活动,鸭嘴不断地在水稻植株上寻找食物,这种刺激能促进植株开张和分蘖,促使水稻植株发育成矮而壮的扇形健康株型,增加抵御强风的能力。

稻鸭共作技术

   那么,稻鸭共作中,养鸭技术如下:

一、鸭品种选择

一般选择野鸭和家鸭的杂交品种,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体型的鸭品种。为避免鸭吃秧苗和压苗情况,注意培育体形较小的品种。鸭放人稻田的时候,以晴天为宜;寒冷的天气会使鸭体温下降衰弱而死的情况发生,这时应尽早将弱小的雏鸭带回家进行保温处理。

二、防强光暴雨

为了防止强光照射和暴雨,在稻田的一角为鸭修建一个简易的栖息场所。栖息场所也可防止因水稻晒田而鸭缺水活动。

三、放养时间

插秧后1―2周,待秧苗活棵后,将孵化1―2周龄的雏鸭(雌雄混合)放人稻田。从刚孵化的小鸭到1―2周龄之间,雏鸭应放在鸭舍里饲养,并在鸭舍里放置一些浅底的盛水容器,让雏鸭进行训水锻炼。

四、放鸭密度

一般稻田10―20只/1000平方米,早期栽插的水稻10只/1000平方米。

五、放水深度

稻田里水的深度以鸭脚刚好能触到泥土为宜,便鸭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搅拌泥土,随着鸭的成长,水的深度也逐渐增加,整个田面都要保留水层。

六、人工饲喂

为了提供鸭的辅助营养,每天一次以辅助饲料喂鸭。辅助饲料以碎米、米糠、玉米为主,或者是玉米加鱼粉的混合饲料,也可以采用成鸭的配合饲料,辅助饲料量的多少根据稻田内的杂草、水生小动物的数量来判断。

七、及时收捕

为了避免鸭吃稻穗,所以水稻开始抽穗时就要将鸭从稻田里收回。

 稻鸭共作技术

案例: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稻鸭共作”——南通港闸万顷良田收获首批有机水稻

13日,沉甸甸的稻穗荡起层层稻浪,收割机在田间来回奔忙。

港闸区万顷良田按有机水稻标准生产的百亩水稻试种成功,如今正是收割的黄金季。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52岁的陈亚明是万顷良田尝试有机稻种植的吃螃蟹者

1983年,陈亚明从东南大学数学系毕业进入军营,1997年已是中校的他脱下军服,投身现代农业。港闸区万顷良田工程实施后,他成为首批承包者,租种了2000多亩农田,其中粮食1000多亩,蔬菜600多亩。他还成立了幸福街道新天地蔬果生产合作社。

2014年5月,陈亚明拿出了100亩地试种有机水稻。有机农产品对质量管理要求极为严格。陈亚明在港闸区农经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从选种到栽种等各个过程,无不精益求精。

种植有机水稻不能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如何有效防止病虫害?陈亚明精心挑选南梗46号种子。“‘南梗46号生产周期长,抽穗较普通水稻晚15天左右,这样能够避开虫害高发期

在种植方式上,他采用稻鸭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把雏鸭放入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同时,鸭粪还可以作为肥料,促进水稻生长。

精耕细作,让陈亚明初获成功——种植的水稻穗大粒满,亩产水稻600斤左右,稻米总计四五万斤。

按照市场价,一般稻米是3元/斤,品质好的6元/斤,而有机稻米是16元/斤。虽然价格不低,但市场前景不错。陈亚明介绍,稻米还没有上市,就已经有商户上门求购

虽然小试成功,但陈亚明坦言,进一步大面积推广种植,还需不断摸索。

记者 苗蓓

稻鸭共作技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