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准备 任何单位的部队在接受了进攻任务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作战准备。 在组织步兵连进攻战斗时,连长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1. 查明敌军防御的薄弱点; 2. 为各个攻击排指定攻击发起位置; 3. 依据“空间位置和时间”组织支援火力与攻击排之间的协同; 4. 在选定攻击目标之后,组织轻机枪在步兵排之后跟进,为步兵排提供伴随支援火力; 5. 为炮兵明确打击目标; 6. 组织重机枪在远距离,也就是在1457米左右的位置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7. 在弹药保障允许的情况下,60毫米迫击炮尽可能靠前配置,主要打击防御前沿之后366米的区域,为此,必须组织好前进观察工作,为迫击炮提供情报保障,校正弹着点; 8. 组织轻机枪火力掩护暴露的翼侧, 填补步兵连之间的火力空白; 9. 步兵手中的武器仅在接近至攻击发起位置之后才使用,作为连长,在进攻战斗中还必须指定一些武器担负“预备火力”,在全连快速向前推进时弥补全连的“火力空白”或应付突发情况。 同时,连长必须掌握一支机动力量,用来应付突发状况或者敌军的反冲击。 上图摘自1943年版的《步兵排和步兵班进攻战斗》,解释了步兵排在营的编成内,从接敌行动开始,至冲击发起前战斗行动: 1)步兵排离开机动道路后, 以班为单位,成3路纵队,向营进攻出发阵地机动; 2)离开冲击发起线后,步兵排在上级火力掩护下,与步兵营其他单位协同作战,共同发起对防御之敌的冲击; 3)到达火力交战点后,步兵排成三角队形,2个步兵班在前(成散兵线),1个步兵班在后(进行支援);防御之敌被己方火力有效压制时,即利用火力掩护效果对敌强行发起攻击。 上图展示了如何从行军队形展开为三角队形 冲击突破 在做好所有准备后,连长就要指挥部队占领出发阵地,而一线的步兵排要在距离敌防御前沿足够近的地区选择一处“最后的跳跃点”。当步兵排进至该点后,立即向敌防御前沿实施突破。 发起攻击时, 1.各分队和所有士兵要与视线内的友军密切协同,以增强攻击力度; 2.此时排长向上级支援火力发出信号,要求支援火力停止支援行动或向敌防御纵深转移, 3.负责攻击的士兵或小分队对防御之敌实施密集火力射击,而后为步枪装上刺刀,利用坦克、巨石、树木、砖墙和土堆作为掩护,快速向敌发起最后的冲击,到达预定目标后,即以猛烈的火力打击发现的任何敌军。 在通常情况下,排长将全排划分为若干个攻击梯队,攻击时排长应紧随这些攻击梯队行动,以便及时观察战场和指挥攻击梯队的行动。此时排长应注意一下几点: 1.指挥与敌接触的分队占领有利地形,发扬火力,从翼侧或正面压制防御之敌; 2.时指挥全排其余分队利用地形掩护,逐步向前推进; 3.应密切观察敌军防御情况,发现并确定敌军防线上的薄弱地点,而后组织上级支援火力压制薄弱地点附近的敌军,同时组织本级支援武器发扬火力, 从翼侧或后方打击薄弱地点附近的敌军; 4.敌军防御严密时,排长要组建渗透攻击分队,在己方火力掩护下逐步向敌防线实施渗透攻击。此时排长要指挥全排其余分队,并申请上级支援火力,猛烈压制防御之敌,掩护渗透攻击分队的渗透行动,同时指定若干自动步枪手,发扬火力掩护己方的翼侧与后方,防敌从该方向的突然打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