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年级小学生的科学培育(学习辅导方法)

 木香草堂 2019-01-07
低年级小学生的科学培育(学习辅导方法)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这里讲的低年级小学生,是指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渡过了入学后的“不适应阶段”,初步熟悉了学校的生活和各项要求,学习兴趣与学前有很多相似之处,学习习惯正在逐渐养成,学习动机还不很明确或很肤浅,学习能力还很薄弱,学习上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基本不能自立。这时,他们基本上仍是一张较干净的白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家长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抓得紧与不紧、好与不好,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关系十分重大。按我的经验,这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父母操心的阶段。只有这个阶段抓好了,孩子的学习仍至以后的人生,才有可能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否则,就会“失之毫厘,拗之千里”,父母有操不完的心,劳不完的神。

    一、低级小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在小学生活了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对学校生活、对老师已经不再陌生,也不再有新奇感与神秘感。因此,就不如刚入学时那么听话了。他们已经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了了解,一般对于“上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有病请假”;“上课铃响立即进教室”;“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课后按时完成作业”等要求,都能较好地做到,但“上课要集中精力听讲”,“不在下面说话,不摆弄东西,不思想溜号”,“写字要姿势正确”,“发言要举手”,“完成作业要认真”等要求,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了。

    他们所学的功课也在不断加深。语文的识字量,第一学期只要求学会140个生字,第二学期会增加到200个,二年级会增加到每学期340个;识字的要求越来越高,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要会鉴别;近义词、反义词要会区别;作文练习也由“看图说话”变成了“看图写话”,有的老师还会要求孩子记简单的日记。数学由掌握百以内的加减法,扩展到万以内的加减法,并开始学习乘法和除法;由掌握混合运算、会做一步运算的应用题,扩展到了要会做两步运算的应用题;同时,还要掌握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和直线、线段、角等一些几何知识。

入学前,学过一点小学语文、数学的孩子,这时,那点“老本”渐渐吃光了,再加上听课和完成作业质量上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始分化,同一个班内出现了上、中、下三个不同群体。学习气氛开始变得紧张了,学习吃力或考试成绩不佳的孩子感到有了压力。那些自认为已经“努力”了却没能把成绩提上去的孩子,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开始滋生。一些孩子为了掩饰内心的苦恼,越发贪玩以消磨时间,有的还会以恶作剧的方式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那怕是得到的是同学的哄笑或老师的批评,也觉得心理得到了短暂的平衡和满足。

俗话说:“7岁、8岁讨狗人嫌。”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逆反期。一方面,他们渴望长大,渴望像大人一样独立活动,一方面又很留恋小时候那种父母、家人的娇宠、疼爱和呵护。这使他们内心产生了一种自己并不意识的矛盾,支配着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活动。于是,他们的小脑袋中,常会生出许多出让人意料不到的想法,行为上常会出现很多不顾后果的举动,而目的却大多只为了好玩,为了能像从前一样被父母或周围的人所关注,并无任何恶意。

孩子这次心理“逆反期”的出现,是孩子心理发展上一次较大飞跃,它是孩子入学后成长的结果,说明孩子的独立判断能力又有了增强,对周围的人和事进一步有了独立看法。所以,这时会出现孩子对老师和家长提出反批评的现象,让大人觉得不那么听话了,不那么服管了。他们这时的思维仍很简单,说话、做事不假思索、不顾后果;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还很缺乏,判断是非的标准和尺度还没有掌握,提出的意见和看法多半并不正确,很难为老师或家长所接受。可他们却自以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加上老师、家长又不可能不对他的错误认识和行为进行纠正,于是他们与老师的矛盾,与家长的冲突增多了。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很好解决就会逐渐积累起来,成为影响他们学习情感的干扰因素。

孩子上学后,通过学习知识在增长、视野在加宽,自己会觉得长大了。可他们在父母的眼睛里仍然是小孩子,习惯于像学前一样去管理。当父母的管理方法与社会提倡、老师所说的有矛盾时,孩子就会对父母的做法产生怀疑。如果父母并没发现并对此做出令孩子信服的解释,或是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母没能给予及时的帮助,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就会开始被怀疑,甚至出现动摇。

入学后的孩子,行为不再像学前时全被家长所控制。他们接触密切的成人,除家长外又有了老师。特别是接触的同学比幼儿园的又多了许多,这些同学出身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势必相互影响。同时,由于活动范围的扩大,孩子以其他方式接触社会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于是,孩子的心底不再像学前那么纯洁、那么干净、那么无忧无虑没有负担了。可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不成熟、不稳定阶段,他们与同学的相处不仅有亲有疏,而且友谊并不牢固。

这种不成熟、不稳定性还表现在学习上。这个阶段,爱学习仍是孩子们的主导方向,学习兴趣还很容易激发,也很容易转移;学习习惯正在形成,而且一般都很愿意按老师的要求做好。只是不良学习习惯也在形成之中,如坐姿和写字姿势不端正,写字、看书毛毛草草等等。虽然这时孩子的各种习惯都还没有定型,还有很强的可塑性,可是不良习惯一般都与惰性、贪玩相伴,很容易养成,却很难克服。相反,好习惯必须以孩子能自控自律为前提,倒是很难养成,而且稍不注意很容易丢掉。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会计较了,主要是计较老师对自己和同学的态度,究竟对谁更好一些。如果他认为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不如别人,心中会有不平之感,并把父母作为主要倾述对象。由于每天和同学生活在一起,大家学习成绩各不相同,老师评价有高有低,每人穿戴不同、用品各异,有的孩子还开始有了攀比心理。有的孩子注意与别人比的是学习,引导得好可以形成竞争意识,引导不好会产生忌妒心理。有的孩子则更注意与别人比吃比穿、比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多少,如果父母缺乏警惕,不及时加以教育,反而有求必应,不断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就可能助长他从此走上歧途。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仍然很强。父母在他们眼里,还是最可信赖的人,最能为自己提供保护、主持公道的人,有什么心里话还会对父母说。这种依赖性也表现在学习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学习上还不能够自立,需要父母经常加以督促、给予帮助。他们往往不懂得时间的宝贵,做事不讲效率,一玩起来常常忘了的学习,离开老师和父母的眼睛,做功课就对付,甚至一离开父母的监督就不能完成作业。

为此,他们的学习状态很不稳定,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如果班主任有经验,班级管理严格,父母又教育得法,他们的学习状态会很好。哪怕是很贪玩的孩子,上课时也能注意听讲,放学也会先完成作业再去玩。如果班主任缺少工作经验,班级纪律较差,就是班里的好学生,也会时常违反课堂纪律,学习上并没做到“专心至志”。他们学习成绩的不稳定性更为明显,往往是老师和父母抓得紧一点,就会上去;抓得稍松一点,又会下来。

这个阶段的孩子,上进心和自尊心都很强,对于自己行为的是与非也已有了一定的判断力,但却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言行。所以,他们会经常做错事情,又只要大人一说就知道错了,并且下决心想改好。可是,过后不久,他又全忘了,经常是“一再检讨,一再重犯”。这并不是他们想诚心气人,而是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如果老师和家长教育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犯错误的机率会逐渐减少。如果教育不得法,他们会由此对自己失去信心,到了三年级以后,有的就会“破罐破摔”,开始放纵自己,你咋说我,我也不改了。

二、家长容易出现的不良心态

孩子的情况如上面所说,家长的情况又怎样呢?由于孩子的状况不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同,家长对教育规律了解的多少不同,这时家长的心态和表现,不再像孩子要入学时那样基本相同了,不仅出现了差异,而且差异还会不断加大。

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情况不错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在95分左右),心情比较轻松、乐观,但很容易陷于盲目、掉以轻心,对孩子潜在的学习困难和学习滑坡缺乏必要的警惕。其实,这时候的孩子,学习状况还很不稳定。应当说,只要孩子的成绩不是满分,就说明他在知识点的掌握或是学习习惯上存在欠缺。何况无论测验和练习怎么多,也不可能把书上所有的知识点都检查到。就是孩子的成绩总是满分,也不能说所有“应知应会”都没问题了。对于孩子学习中遗漏的知识点,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帮助孩子补上,那就为孩子以后的学习留下了隐患。

而那些觉得孩子学习情况不妙的家长(孩子的考试,特别是期中或期末的成绩不佳),这时往往比孩子先有了压力和紧迫感,也容易同时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与心理。

一是浮躁心理。一看孩子考试成绩欠佳就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不能客观地、冷静地去找出原因,准确地为孩子定位,判断出孩子的成绩不佳是偶然的,还是真的跟不上了;不能认真地想办法给孩子一点实际帮助,只是瞎着急,瞎忙活,结果什么用也没有,反把孩子弄得没了信心。

二是攀比心理。不顾孩子的实际的情况,盲目与别人的孩子比成绩,全不顾条件是否具备,自己的功夫是否下到,只是一个劲地给孩子施加压力;不顾孩子需不需要、是不是已经很累了,盲目送孩子去补课;听人说哪个学校好,就想把孩子转过去,以为转了学孩子的学习就会好起来。

三是自责心理。开始后悔学前教育没有抓好,孩子入学后自己又没能抓紧;后悔自己只顾忙工作,忘了抓孩子,课后辅导没跟上;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学习,文化太低,现在辅导不了孩子;后悔孩子小时候没有自己带,交给了老人或保姆,现在孩子大了和自己不亲,不肯听自己的话。可是只后悔却没有采取积极对策,仍不能解决问题。

四是袒护心理。一般发生在对孩子过分溺爱的父母身上,当孩子挨了老师批评,或与同学闹了矛盾时,不是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而是责怪老师或同学。有时也发生在,自己或爱人盛怒之下责罚了孩子之后,会打完了又心疼,甚至抱着孩子大哭一场,结果“暴风雨”过后对孩子更放纵了,做了“一锅夹生饭”。

五是自卑心理。孩子学习不好,家长就觉得在人前很没面子。有的不愿与人谈及孩子,特别怕别人问到孩子的考试成绩;有的又逢人就说,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笨”、“随他妈”或是“随他爸”、“一点也不像我”等等,好像很不护短,实际是在向人表白,生怕别人因此瞧不起自己。

六是抱怨心理。抱怨孩子不听话、不争气,自己咋嘱咐都不好好听课;抱怨老师没教好,或是对自己的孩子不够关心;抱怨爱人只忙工作,不管孩子,没有尽到责任;抱怨单位工作太忙、加班太多,自己没有时间辅导孩子;抱怨电视对孩子学习干扰太大;抱怨同学中消极影响太多;抱怨老人溺爱孩子等等。

七是从众心理。看到别的孩子学什么,也让孩子学什么,全不顾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那个特长;每晚补习,到了周六、周日还是拉着孩子去补课,全不顾孩子是否疲劳,尤其热衷于让孩子学“奥数”,却不懂得“奥数”属于竞技体育一类的东西,并非每个孩子都适宜去学;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自己大学本科毕业,孩子才上小学一、二年级,完全能辅导得了,也送孩子去补习班。

八是畏难心理。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自己文化层次不高的父母身上,特别是对孩子抓了一阵不见成效之时,心情就会由“着急”渐渐转成了“无奈”,觉得办法也想了,功夫也下了,天生没有摊上好孩子,就认了吧。有的还会越看越觉得自己的孩子笨,越想越觉得根子在遗传,自己当年就学习不好,难怪孩子学习也不好,于是就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孩子能学什么样算什么样,完全由他去吧。

除此之外,家长容易犯的毛病还有“冷热病”。每当孩子考试后成绩不太高,或是听别人讲了孩子得抓得管,就会急起来,狠抓一阵子。过后,孩子稍有起色或工作一忙,又放松了,总是松一阵紧一阵,时紧时松地抓。孩子的学习也随之紧一阵、松一阵,好一阵、差一阵。结果是,孩子的学习越来越依赖于大人,完全没了自觉性和自信心。

这些无疑都会影响家长对孩子的科学培育,应当尽早克服。否则,就会“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在父母”,等明白过来、找到了原因,已经晚了。

三、家长应当怎样抓孩子的学习

在这个阶段,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还相当大,甚至可以说仍然是决定因素。从孩子入学起,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都希望孩子每次考试能得个好分数。可以说,实现这个愿望并不难,我的体会是应当这样抓:

(一)注重根本。

什么是根本呢?孩子上学的目的就是根本。“科学培育孩子”,强调孩子上学的目的,一是用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武装孩子的头脑,二是通过学习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智商、情商和德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这种目的具体体现为,通过学习数学、语文、常识或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行为自控能力、学习自立能力。家长在抓孩子学习时,千万不能只重智育,轻视了德、体、美、劳;只重主科,轻视了自然或常识、音、美等副科;只重书本,轻视了课外活动在开扩孩子视野、提高孩子能力上的作用。当孩子成绩欠佳时,只想到为孩子找补习班,忽视了每天课后辅导的作用。这些不仅在孩子小学低年级阶段要注意,孩子大了,只要他还在校学习,“注重根本”这条原则就得坚持。

(二)抓好关键。

什么是关键呢?决定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主要因素就是关键。孩子的学习归根到底要靠他自己个人的脑力劳动来完成。在相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内因是决定的因素。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内在因素有: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毅力、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等。这些内在因素,并不是孩子天生就具有的东西,都要靠后天培养才能获得,都有向正反两个方向发展的可能。如果说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从学前开始培养,学前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关键期,那么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就是小学一、二年级。孩子入学后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在学习上“惜时、专心、认真、踏实、勤学、好问”等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孩子当前学习非常重要,还会影响到他以后的学习,并使孩子终生受益。

(三)夯实基础。

什么是基础呢?这里所说的基础,就是学校老师们常说的“双基”,即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事求是地讲,国家教学大纲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提出的学习要求并不算高。

1、语文方面:

一是识字。基本要求是:学生对所学生字,要不仅会认、会写,还要会解(掌握字义)、会用(组词)。会认的要求是,能读准字音、会标拼音,在用法上与同音字、形近字相区别;会写的要求是,不仅能正确说出字的偏旁、笔画、笔顺,把字写得正确、端正,还能好中求快,有一定的书写的速度;会解的要求是,不仅知道汉字有“一字多义”的特点,还知道汉字有“一义多字”的特点,字义不同用法各异;会用的要求是,对每个学过的字,不仅能够组出四个以上常用词汇,还能用所组的词汇造句,会辨别它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这些都决定着孩子以后的文字应用能力。通常情况下,家长在检查孩子识字时,只做听写测验,只要孩子能写对就算完事,可这只能说明孩子做到了“会写”,还不能算是掌握了这个字。家长在检查孩子对词的掌握上,也不能只是听写,还要检查孩子是否会解释,能说出近义词、反义词。

二是会背诵或能有感情的朗读。这个环节很重要,它决定着孩子以后的口头和书面言语的表达能力。通常情况下,家长只注意检查孩子是否背会了老师要求背的课文。其实小学低年级的课文篇篇都是精品,最好能每篇都让孩子背下来。可绝大多数孩子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老师和家长都没这样要求。还有不少家长并不重视孩子读课文时的感情,而低年级的孩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是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基本掌握了,否则就是没能很好理解。

三是“看图说话”和“看图写话”练习。家长不能满足于孩子能说出画面上的人物、景物、事件,还要让他能说得有次序、流利、明白。

2、数学方面:

孩子要学会四则运算,掌握万以内加减法、两步运算的应用题,掌握长度、重量、时间等计量单位和一些初步的几何知识和统计知识。孩子不仅要能理解相关概念,学会解题方法,还要能准确计算。其中,口算、心算、速算能力训练,应当继续作为一个重点。家长如果能坚持不懈地让孩子每天都练习10分钟,使口算、心算、速算的速度提高到每分钟30题,正确率100%,那才算合格了。

3、外语方面:

各校选用教材和进度不一,但都会把学会标准发音,学会简单句型,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和课文中涉及的语法作为教学基本要求。家长应当以孩子会读、会写、会背、会译课文为标准,来督促、检查孩子的外语学习。其中,提高听说能力是重点,听、唱外语歌曲是学习的最好途径,最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外语。

在孩子掌握基础知识上,家长的责任是检查、督促,不使自己的孩子因为有知识点遗漏而掉队。在掌握基本技能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读书、写字的姿势一定要正确;掌握读、写、算、记的技巧,做到速度快、准确度高。这些基本技能,不是讲讲就能会的,必须经过反复、认真、长期的练习才行。只靠在学校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落实,还要靠家长不懈地督促,家长一定要当好教练和陪练。家长如何当好教练和陪练,我们将在下一个题目是讲到。

(四)因材施教。

孩子入学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在学习上的差异就会表现出来。一是表现在个体差异上,即同一学科,有的孩子“吃不饱”,有的孩子“吃不了”;二是表现在学科差异上,即同一个孩子,有的学科学起来容易,有的学起来吃力。老师在上课时要面对几十个孩子,只能照顾大多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很困难。家长就不同了,家长只面对自己一个孩子,辅导时完全可以做到从实际出发,因材实教,即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

问题的关键是,家长要对孩子有一个客观的、准备的定位,看他是属于“吃不饱的”,还是“吃不了的”;弄清孩子在各学科学习上是否存在差异,找到哪是他的优势学科,哪是他的劣势学科。

对于“吃不饱的”孩子,家长在辅导他学习时,要对他的课内学习提高深度上的要求,教孩子学会独立查找学习资料;而在他的课外学习方面,让他多看一些课外书,多学一些成语,多背诵一些古诗,多做一些趣味数学题。要注意的问题是,一定要控制好尺度,不能让孩子太累。

对于“吃不了的”孩子,家长在辅导学习时,则要坚持“以书本为主”的原则,每天抓好知识点的检查,同时按“先扬长后补短”的方针,在巩固优势学科的前提下借用能力迁移,提高感到困难学科的成绩。补短的原则是“先易后难”,让孩子能见到效果,以增强他的自信心。至于孩子的知识面,当然也要设法帮他扩大,但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一定要有利于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并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让他比较容易接受,千万不要与别人的孩子攀比,逼孩子去学那些比课内知识还深的东西。

(五)寓教于乐。

低年级孩子的心理仍保留着一部分学前儿童的特点,保留着孩子爱玩的天性。家长想让孩子学习好,应当做的不是制止孩子玩耍,而是改变孩子玩的内容,提高孩子玩的档次。愉悦是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孩子在玩耍时心情总是愉悦的。能不能把学习和玩耍结合起来,让孩子带着玩耍时特有的愉悦心情去学习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提倡“寓教于乐”的教育家不少,成功的经验也不少。比如:把口算练习变成家长与孩子的速算比赛,就比只是家长考孩子,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用和孩子一道制作卡片,运用玩卡片来帮孩子复习生字、生词,学习成语、谚语、歇后语,就比拿着书本让孩子背记容易得多;教孩子自己动手做学具、做实验、办学习园地、办报、当小记者,和孩子玩下棋、猜谜、走华容道等智力游戏,也都是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参观、旅游、集邮,观看各种演出、体育比赛,更是孩子们所欢迎的学习方式。总之,“玩”是大有学问的。能否提升“玩”的档次,让“玩”质变为教学活动,父母是关键。

(六)珍惜时间。

从孩子入学到孩子高考,12年的时间转眼就会过去。可在上初中,甚至上高中之前,很多孩子是不知道抓紧时间的。更让人遗憾的是,一些家长在这段时间,特别是孩子刚上小学的一、二年级,也不知道珍惜孩子的时间。表面看,孩子每天上学,在校时间就89个小时,放学又要写作业,周六、周日还得上特长班、补习班,时间都用在学习了上,已经被抓得很紧了。其实不然,在这“紧张”的背后,恰恰是“不紧张”,因为孩子的学习效率很少有人注意。本可以用一个小时做完的功课,用了两、三个小时,本来已经会了功课,又让孩子做了一遍,甚至做几遍。这种重复劳动多是无效劳动,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低年级的孩子自己还不会支配时间,在单位时间内如何抓紧,把该干的事情干完,要靠老师和家长教他们。家长在培育孩子上,一定要有时间观念,真正做到“惜时如金”。因为孩子的每一分钟时间,过去了就不再有了,一定要让孩子“学的时候就学个扎实,玩的时候能玩个充实”。小学低年级学的东西,都是基础的东西,非常重要,不能欠账,欠了还不起。就好比“夏至”到“冬至”的天长,一天只差一根线,可累积起来就是一个很大的差距了。

学习是个“水滴石穿的功夫”,“积粟成仓的过程”,没有时间保证是不行的。要保证孩子的学习质量,先要保证孩子学习时间能得到有效利用。父母要善于科学支配孩子的时间,既抓紧又不搞疲劳战。绝不能把牺牲孩子的休息和玩耍作为提高学习成绩的措施。那样只能适得其反,抓得越紧,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越快。

(七)计划管理。

孩子入学后的教育与学前不同,走上了正规化、系统化的运行轨道。孩子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习上还不能完全自立,不能自觉地按这种正规化、系统化的要求来安排。家长必须改变家庭教育无计划的传统做法和不良习惯,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进度,对孩子实施有计划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没有主管部门,没人监督、检查,计划定了全靠家长自觉执行。为了能使计划很好落实,家长最好能对执行计划情况每天或每周有个记录,以便定期检查、总结。

孩子的学习,记忆和遗忘是一对矛盾。强化记忆、防止遗忘的最好办法是复习——经常温故,才能知新,一定要把指导孩子对学过的知识定期进行复习,作为重点来抓。抓孩子学习最好的办法不是打骂,而是科学的民主,最好的形式是定期召开家庭民主会,家长和孩子一起来讨论他的学习。“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准时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和“定期召开家庭民主会”都要写进“家教计划”。

(八)发挥优势。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可以随机安排;教育对象单一;必须全方位管理;需要全过程跟踪。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特点,也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所在。其中“可以随机安排、教育对象单一”的特征,在小学低年级孩子的教育上,更是大有文章可做。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过入学后的学习,接受能力增强了,内心对独立的渴望增强了,比学前的孩子有了更强的求知欲望。他们课内的东西学得越多,对课外的东西越感兴趣。家长一定要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通过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向他们进一步敞开知识的大门,引导他们走向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热爱读书的成长之路。

四、需要重点强调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如何培养小学初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有意识、有目的学习生活刚刚开始,认知能力刚刚由无意向有意过渡,头脑中的知识还很有限,与生俱来的求知的欲望还很强烈。家长如果能“就地取材、因势利导”,把孩子在校外的无意识、无目的、无计划学习,变成家长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在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

这个时期,家长可以给予孩子的知识范围仍然很宽。只要是孩子长大后应该知道、应该学会的东西,都可以抓住时机或创造时机,积极、主动地教给他。培养小学初年级孩子学习兴趣的又一个特点是,要巧妙利用教材,围绕课内知识向外延伸,加深、加宽。比如,在孩子学习“刻舟求剑”这篇课文时,如果只是考考孩子文中的生字会了没有,让他读读、背背课文,满足于他会做课后习题,也算完成了帮他复习的任务。如果家长能顺便再给他讲两个类似的成语故事,然后拿出一本精美的《成语故事书》,告诉他,只要他能把课文熟练地再背一遍,这本书就归他了,孩子就会很愿意去背,然后急不可待地看起成语故事书来。之后,在孩子读成语故事时,家长再抓住时机,和他商定好每天只有做完功课才能看。可孩子已经被故事所吸引,看起来就放不下。为了每天都看一个或几个故事,他会放学就急着复习功课,不再做事不紧不慢不着急了。这就在领着孩子复习功课的同时,又激发了孩子阅读课外书的热情,达到了增强孩子学习兴趣的目的。

每个孩子都有喜欢成功、喜欢表扬、喜欢鼓励的心理。家长一定要坚持对孩子实施 “赏识教育”。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护,从而保持下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逼出来的,更不是打骂出来的。对孩子给予肯定的评价和否定的评价,在孩子内心产生的影响完全不同。尤其是在孩子小学初年级这个阶段,他会对很多事情都有兴趣,都想学着去做,可是受年龄和能力限制,想做好的事情却大多做不好。如果父母老是说他这不行、那不行,就会挫伤他的自尊心。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孩子会想,连爸爸妈妈都说我不行,我肯定是真的不行,就会放弃了原来想学、想做的愿望,并由此失去了继续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孩子入学后,父母要对孩子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做出正确的定位。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让他努力后能够做得到。要想做到这一点,家长一定要克服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性,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对他提出他能够达到的要求。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的确有差异,有的长于理性思维,有的长于形象思维,有的长于动脑思考,有的长于动手操作。不能说这种类型的人聪明,那种就不聪明,关键是如何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不是缺啥补啥,而是“扬长补短”,而且要“先扬长,后补短”,“明扬长,暗补短”。

当然,要最终培养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得让他真正懂得学习的意义。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可以采用介绍伟人、名人传略的方法,来教育他热爱学习,还可以在他身边的老师、同学、亲朋、好友之中,为他找一个崇拜“偶像”,让他学习。父母的榜样作用更不可忽视。自己不读书不看报,却要孩子爱学习,那是天方夜谈。

(二)良好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成功的一半。

良好学习习惯要从孩子一入学就开始狠抓,并把它作为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培养重点。要让孩子养成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养成,我们在第一部分中已有介绍,这里只再简单提示一下。

要教会孩子学习时精力集中——上课全神贯注,课后复习不边学边玩。孩子的学习一次不能时间过长;多搞一些“计时”学习——规定学习任务,限定完成时间。孩子专心学习,按时或提前完成了任务,给予表扬、奖励;在非学习时间,只要孩子玩得专心,家长绝不要去干扰,以养成他做事专心的好习惯。 要特别注意孩子读书、写字的姿势。姿势正确既是孩子读、写认真的基础,也是孩子读写认真的表现。孩子刚上学时,每天的课后复习是需要家长陪读的。训练孩子以正确的姿势读、写,是家长陪读的主要任务之一。孩子一般都不懂得时间宝贵,家长要从小向孩子灌输时间观念。最好的办法就是帮他定个学习计划,每项内容都有时间要求。如果孩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前完成了任务,节约时间归己,家长不要再另外加码。学问、学问,不问就很难把该学的东西都学会。有些孩子从小就胆小,见生人不敢说话。上学后,有了不会的地方也不敢问老师,这不行。家长要让孩子多与外人接触,教会孩子既有礼貌又敢在生人面前说话、提问题。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与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同步进行。纠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远比培养良好习惯困难得多。但习惯毕竟是后天形成的东西,并不是形成了就不能改。在孩子学习上,最让家长头痛的是“小马虎”——明明会做的题,总是看错、写错、算错,或是干脆把题给漏做了。要让孩子少犯这类错误,必须从刚一入学时,就让孩子掌握正确的思维和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入学后在学习上已经有了爱马虎的毛病,千万不能以为没什么大不了,以为孩子长大了能自然改掉这个坏毛病,一定要及早纠正。要求孩子在这一块上提高成绩,他们一般不会感到有多大压力。我们辅导学生,能很快让他们的成绩大幅度提高,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重视纠正“小马虎”这一不良学习习惯,教给了孩子一套对付“小马虎”的办法。

另外,生活习惯是学习习惯的基础。如果孩子没有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难有好的学习习惯。孩子的很多不良生活习惯,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所以,父母要纠正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应当先检查一下自己。如果是受自己的影响,那就要先从自身做起。要想成功纠正孩子已有的不良行为习惯,最好的办法是彻底改变孩子原来的生活环境。在我们辅导过的40多名学生中,到我们家寄宿的要比不寄宿的学习成绩提高得快而且容易巩固下去。分析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寄宿”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环境,也就迫使他们较好地克服了原来的不良生活习惯,并因而使纠正学习不良习惯更容易取得成效,使取得的成效更容易巩固下来。我讲这个例子,不是说家长都要把孩子送到别人家才能让他改掉原来的不良生活习惯,而是说孩子身上的很多不良行为习惯根子都在父母身上,要让孩子改掉这类习惯,父母必须下决心、有毅力,改变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从而造成孩子“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帮助孩子较容易地改掉原来的不良习惯。

(三)如何提高孩子的“读、写、算、记”技能?

前面我们提到过一本叫《玩学习》的书,作者对此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1、阅读的奥妙。

学生“上学”,俗称之谓“读书”。读书、读书,那就得读。阅读是一种学习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差距很大。阅读的速度慢,读得“吃力”,会使读书变成“苦差事”。不会高速读书,读的书少,知识面就窄,还会影响思维能力的敏捷性。高速度阅读技术训练,能使小学生阅读能力迅速提高5倍~10倍,不仅是开启小学生智慧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还是孩子“终生学习”的一项减负措施。

所谓“高速度阅读”,就是把句子中的词和词组,当成一个“阅读单位”来整体认读,像看到一个字一样在一瞬间看清,并且读出来。一瞬间的时间长度是0.5秒,1分钟有60秒,为120瞬。小学生一般一瞬只能读一个字,每分种可以读100120个字。如果能让孩子一瞬读2个字,孩子的阅读速度就可以提高1倍。原来花2小时才能看完的书,现在1小时就可以看完了。如果能让孩子一瞬读4个字——6个字,那阅读的速度就提高得更多了。同样是完成规定的阅读量,自然会节省更多的时间,省下的时间可以休息、玩耍,不就等于是减负了吗?省下的时间仍然用于学习,学到的内容不就成倍增长了吗?

训练的方法是:最初练习用“两字组成的词”,之后用“四字组成的词”,最后用“六字组成的词”。练习可以通过游戏方式进行,家长先用手压住一个词或词组,然后把手放开让孩子扫一眼,孩子说看清了就立即再压住,让他说出是什么字。如此反复练习,直到一瞬就能读准为止。二字组成的词练熟了,再练四字组成的词;四字组成的词练熟了,再练六字组成的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的阅读速度就会成倍地提上来。

检验训练效果可以在每周的周六、周日进行,等孩子做完作业,和他一起看一本故事书,定为一小时,看每个人看了多少页,数数每页的字数,就可以测出阅读的速度了。如果达到了每小时4万字,就可以了。如果在1万字以下,那是还没入门。不能将天资问题作为不想接受训练的借口,要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训练中,家长要切忌性急,谨防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2、速算的奥秘。

小学生数学成绩差,除了智力因素外,与他口算的速度和准确度关系相当大。一个智商平常的孩子,只要勤奋好学,每分钟做30道口算、心算、速算题,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训练要从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必须分段进行,形成良性循环。

训练的方法是,每组20道小题,让孩子用“认读法”做题,即看了式子就能直接说出或写结果,能12秒钟做完即为合格。练习要从易到难,练熟了10以内的加、减法,再练20以内的,100以内的,然后练乘、除法,万以内整百、整千的加、减法。每次练习都要记下所用时间(秒数),并与上一次的速度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家长就要适当地赞扬孩子几句,说“不错,有进步”,切不可一见到孩子的速度是60秒以上,练了几次都没达标,就急不可耐地说:“真笨”,“怎么搞的”等刺激语言。 每次训练时间以半小时为宜。小孩在答题时,家长应当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的答题动作。如果孩子在写哪一题答数时稍有停留,就说明这道题他还没“认”会。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在做下一遍之前,让孩子先把这道题单“认”一下。天天做这种训练容易令人生厌,要保护小孩的学习积极性。最好每次练时,能有家长或邻居的小朋友一道参与,这样会使孩子非常高兴,不易疲劳。

     3、写字的奥妙。

写字是小学生的一项非常实用的学习技术。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初学写字,一般都会感到难度比较大,只靠在学校老师指导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家长一定要把指导孩子练习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抓好。孩子初练写字,最重要的是写字姿势和执笔姿态一定要正确。孩子开始学写字时,由于小手发育还不成熟,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很容易不正确。一旦养成了习惯,又很难改正。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习任务会日益加重。因为,孩子如果能把写字速度提上来,会为自己省出来很多时间。提高写字速度的关键是执笔与写字姿势要正确。正确的写字姿态是:身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正确的握笔姿势是: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捏住笔杆,“指实掌虚”,腕部用力,手指灵活动作。如果孩子的写字姿势或执笔姿势不正确,字是很难写快的。

家长教小学初年级孩子练字,最好每天坚持,每次10分钟左右,每天练10个生字,一个字写上一行,连续练5天再换新字。为了激励孩子的练字热情,还可以每周举行一次书法比赛,有家长参加或约几个同学和孩子一起训练,半小时时间,看谁写得快写得好。好的标准是字写得端正无误。提高孩子写字速度的强化练习,应当安排在小学三、四年级。小学结束时,如果孩子的写字速度能达到半小时写1000个,错误率最高不超过0.1%,就可以认为达标了。

4、记的奥妙。

记忆是四大技术中最主要的技术。人的记忆能力与天资有关,也与后天训练有关。如何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这里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1)重视“首次记忆”,即第一次与要记的内容接触时,一定要让孩子注意,看到、听到的是一个标准的信息,千万不要随便扫一眼,不经心地听一句,甚至有看错、听错的地方,或是只留下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如果那样,之后再用几倍的努力去纠正第一次留在大脑的印象,那是很困难的。

2)重视“近期强化”,即要教孩子在学完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比如刚下课时、刚放学时),简单地回忆一下学过、记过的内容。尽量想清楚,老师是怎么讲的,书上是怎么写的,回忆起当的声像,让它在脑海中重现一次。这次重现在加深记忆上作用极大,可以有效地减少遗忘率。

3)重视“当日复习”,即在学习或记过一天以内,立即对所学的或所记过的东西做一次全面复习,让声像都在头脑中重复一次。这次的重新记忆,是在深入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是对所学或的所记知识的一次全面校对,是对抗遗忘、达到深刻记忆最有效的方法。

4)重视“定期温故”,即对所学或所记内容定期进行一次温习。温故有利于知新。对学过的知识定期复习,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专门针对学习或记忆中的难点。可以是撒网式进行,也可以选出重点。不管方式如何,目的都是减少遗忘,增强记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基础。低年级小学生的有意记忆还靠人督促,家长不仅要指导孩子完成记忆,还要逐渐教会孩子记忆方法,帮他养成博学勤记的好习惯。

5)重视“筛选记忆”,即每次领孩子复习结束,如果发现孩子有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或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记忆有些模糊的知识点,一定要把它“筛”捡出来,专门做出标记,指导孩子重点复习、记忆,及时补上。而且,要在下一次复习时作为重点重新检查一次,看看孩子是否会了、是否记牢、记准了。在以后的期中、期末考试前,还要把这些“筛”出来的内容,作为重点。

 低年级小学生的科学培育(学习辅导方法)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