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阶段家庭教育的阶段特征

 木香草堂 2019-01-07
 
初中阶段家庭教育的阶段特征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初中这三年是孩子成长最快、变化最大的一段时间。他们每年遇到的问题不同,家长要解决的问题也就不同,家庭教育比小学阶段有着更为明显的阶段特征。要想让孩子很好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家长必须按照这一特征抓好各阶段的主要矛盾,不断为孩子扫除学习和成长中的障碍。

一、初一,要帮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孩子升入初中以后,面临的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学习环境,面临的学习任务也比小学阶段重得多。入学后能否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将决定孩子能否担负起新的学习任务。为此,家长要千方百计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熟悉新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在学习中争得主动权。

(一)在开学前,家长要做好两件事。

一是在孩子即将入学之时,和孩子进行一次认真的谈话。

当孩子小学毕业即将走进中学校园时,无论他在小学阶段属于那一类学生,都会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憧憬,内心燃烧着积极向上的激情。这是父母给孩子以鼓励,帮孩子端正学习动机,调动孩子学习热情的极好时机。所以,谈话要尽量安排得正规一些、严肃一些。父母最好同时参加,时间要充裕,准备要充分。要把孩子视为“大人”,要让孩子先讲。父母要认真地听听孩子对新生活的打算,必要时还可以用笔记一记,以示重视。在孩子讲完后,父母要充分肯定他谈话中的积极成份,最大限度地给孩子以热情地鼓励。然后,把父母对他的评价和期望,他对新生活应有的正确态度和做法,一一讲给他听。在父母对孩子谈自己的看法、想法时,要尽量从孩子成长的需要来谈期望,并在此基础上对他提出要求;要明确表态,孩子上初中以后,父母不仅是他的家长,还是他最可信任的朋友,希望他有什么想法、遇到什么困难,第一个找父母倾诉;也要把孩子升初中后可能遇到的问题,提示性地告诉他,让孩子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对可能遇到的干扰和不良影响有所防范。为了让孩子对这次谈话留下深刻记忆,对升入初中这件大事留个纪念,家长最好准备一件含义深刻的礼品,在谈话后送给孩子。如果家长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和孩子及时作这样一次长谈,也要用心地写一封信(很可能是父母给孩子的第一封信),把自己的期望、祝福告诉孩子。总之,这一课非常重要,机不可失,家长一定要把文章做好。

二是和孩子一道确定一个奋斗目标,制订一份学习规划。

确定目标和拟订规划时,要充分利用孩子对新学校、新生活的好奇心,以热情地鼓励激起他的好胜心,让他自己提出一个积极的、上进的方案。同样一个奋斗目标、一个学习规划,是父母提出的,他会感到是强加给他的,是一种压力;是他自己提出的,他会感到是自愿的,是一种动力。如果孩子提出的奋斗目标有过高或过低的倾向,家长要因势利导启发他做必要的修改。如果怕提出不同意见会挫伤孩子积极性,也可以用帮他把目标具体化的办法,让目标接近实际。

规划中要针对孩子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一些相应对策和措施,要具体可行,不能泛泛空谈。不管孩子在小学时是属于那个档次的学生,都要让他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上中学后一定要成为一个让老师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学生。越是原来基础差的孩子,家长越要给他讲清,新生活是一次新机遇,他是有潜力的,只要按制订的计划去做,学习成绩就会逐步提上来。问题的关键是,要让孩子有信心,家长必须首先对孩子有信心;要让孩子下决心,家长必须首先下决心;要让孩子执行计划,家长必须给予持之以恒的检查、监督、支持和鼓励;要让孩子发生变化,家长必须首先让孩子感到自己对他的态度和教育方法有了变化 

(二)在开学后,要给孩子定期“上弦”“鼓劲”。

孩子的热情容易被鼓动起来,也容易“三分钟热血”,时间一长就降下来。在孩子开学后,父母一定要定期为他“上弦”“鼓劲”,抓好一个个“第一”。

孩子第一次去学校报到,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孩子会很兴奋,家长要以同样的态度给予鼓励。妈妈要给孩子穿得干干净净,收拾得利利索索,并尽量打扮得与小学时有所不同,让他有长大了的感觉,以强化他对新生活的心理反应,激发起他新的学习热情。

孩子第一天上学,会带着极大的好奇和兴趣去听课,去对待学校里的每一项活动,去观察、体会新生活与小学有什么不同。父母要早早安排好孩子的早餐,送孩子去学校。但不要再像小学时那样,唠唠叨叨地嘱咐个没完,多用笑容来表达自己的希望和鼓励。晚上孩子放学,家长见到孩子时,要热情地询问他一天的生活情况和对新学校的印象,让孩子尽情地去讲,不轻易打断他的描述;要从中捕捉积极因素,用赞同或欣慰的言语,强化孩子的正面感受;也要从中发现对孩子成长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信息,记在心中,以便想出对策。

为让孩子上好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的课,家长要认真督促孩子按“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科学程序学好每天的功课。告诉孩子,初中每天各科知识的预习要比小学时细致、深刻得多,凡是能自学掌握的,都应当在预习时基本掌握了;特别是那些需要记忆的东西,在预习时就要开始记了,听课和复习时再去记,都是在巩固记忆。初中生听课,必须学会记课堂笔记,家长要事先把记笔记的方法教给孩子。家长要检查孩子的笔记,表扬记得好的地方,纠正记得不足之处,并让他在复习时做必要的补充。一定要让孩子先复习,复习好了再做作业。开学初的功课难度一般较小,孩子的作业压力不大,这时抓孩子落实“四步学习法”是最好的时机,有时间指导得细一些。在孩子复习完,准备做作业时,家长最好能检查一下孩子当天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定不能让孩子在“四步学习”上走了过场,不能让孩子的学习出现新的欠账。

开学一个月时,家长要对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做一次全面了解。一是去学校拜访一下班主任和各科任课教师,问问孩子在校表现;二是找找和孩子接触较多的同学,问问他们学习感受和对自己孩子的印象;三是让孩子总结一个月来的情况,听听孩子自己的评价。然后,做一个综合分析,和孩子交换一下意见,对他做得好的地方给予鼓励,对他的不足和问题及时指出,对他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可能给予实际帮助。孩子对新学校的生活比较陌生,一般会心中充满好奇,行为比较谨慎,班级学习纪律比较好,学习气氛也会比较浓。但每个孩子原来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自控力不同,遇到的老师和同学不同,很快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家长有了清楚的了解,就能及时给孩子以指导,鼓励他积极的表现,纠正他暴露出来的问题,让他把升初中后的良好开端,巩固到期中前后。

到期中时,家长还要对孩子在校和在家的学习情况再做一次调查、分析,做纵向与横向比较,再找孩子谈一谈,让自己和孩子对他升入初中后的学习状况有个清醒的认识。重点是找出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弄清哪些做法要坚持下去,哪些必须纠正,总结学习经验与教训,督促孩子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做出必要调整。经过一二个月的学习实践,孩子对初中新的学习环境和内容、老师和同学都了解了,心中的神秘感随之淡化,由于陌生产生的谨慎也就逐渐消失了,一般都会产生松劲情绪,第一个学期尤为突出,及时给予他一些提示,帮他“上上弦”很有必要,会使他刚松弛的注意力又紧张起来,精力重新集中于学习,使有信心的孩子更有信心,出了问题的孩子振作起来。

期末考试前,家长要和孩子一道研究一下总复习问题,检查原来学习计划执行情况,订好期末复习计划。每学期的期末复习、考试就是对这个学期学习的收口。要想收得好,就要有一个符合孩子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复习计划并认真落实。期末考试后开完家长会,家长还要认真研究孩子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育与辅导,总结经验与教训,然后和孩子一道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份“假期学习计划”,为下学期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孩子“学会做人”和“学会学习”的大量工作,要靠每天的辅导来落实,更需要抓住关键的几步,有这样几次集中的指导,以引起他的重视,起到拨正方向的作用。特别是平时没有时间、没有机会辅导孩子的家长,更不能忽略这样几次无论如何都必须排上日程的工作。在这几个关键时刻给孩子必要的指导,就可使孩子学习上的松劲情绪及时调整过来,避免孩子“交友不当”、“误入网吧”等问题发生,把一个学期的学习任务顺利地拿下来。

以后各学期的抓法也应大体相同,在开学前、期中、期末复习考试后,务必抽出点时间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给他的“闹钟”上上弦。否则,就会使前面的努力前功尽弃,再想抓时付出成倍代价,甚至再也抓不起来了。

二、初二,要帮孩子顺利度过心理离异期

初二,对于某些家长来说,可能是初中三年中,在教育管理孩子上感到最为困难的一年。孩子这时14岁左右,独立性逐渐增强,会产生一种与父母要求逆向而行、摆脱父母控制的离异心理。他们经过一年的初中生活,对一切都已习以为常,不再有新鲜感。新开了物理课,外语等学科的难度也增大,老师在教学上越抓越紧。这种反差,很容易让一些孩子产生疲惫、厌倦的感觉,学习积极性和成绩都呈现下降趋势,人们常称之谓“初二塌腰期”。在这个阶段,如何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不使孩子在离异心理的作用下与父母的亲情疏远,不使自己对孩子的情况失去把握,从而避免孩子因为不良影响造成学习滑坡,是每位家长都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主要课题。

(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家长。

表面看,在孩子与父母产生逆反心理时,矛盾的主要方面似乎是孩子,是孩子成长中心理发展的必须结果,无法避免。其实,那些父子、母子矛盾激化的家庭,父母作为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肯定存在一定问题。一般都是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变化缺少认识,对孩子的心中所想缺少了解,对孩子的成长需要缺少理解,不善于帮助孩子解决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结果让矛盾累积起来了。

很多家长也知道,教育这么大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了解他的心中所想,可是又苦于很难与孩子勾通。其实,沟通的前提是父母要把孩子当成朋友一样,给予平等的尊重、正确的评价,而不是动不动就施以家长的权威,武断地批评、指责孩子这不对、那不对;要了解这么大的孩子需要什么,了解他们在半长大又没长大这一特殊阶段,既需要大人的关心、爱护、帮助,又需要大人能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他们特别需要的并不是金钱和吃、喝,而是父母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理解他们的自尊心,保护他们的自信心,给予他们应有的信任。一些家长却忽略了这一点,仍然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

家长要想了解孩子的心中所想,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特别是把心中的不快、苦闷、抱怨,特别是自己也知道想的不对、做的不对的东西说出来。孩子不对父母说,原因一般很简单,那就是不敢说。当然,也有些孩子是对父母能否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没有信心,有个对父母信任度的问题。如果家庭中有一种健康、正常的民主气氛,大人之间遇到什么问题都习惯于说出来,一道解决、共渡难关,孩子也很愿意把自己的心中所想说给父母听。问题是,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小,家里的事情总是瞒着他,让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信任,也感觉不到自己的责任。在孩子有事想告诉父母时,父母又总认为自己的事情比孩子的事情更重要,并没把孩子的事情当回事,有时甚至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这样,孩子在一次一次受挫后自然就把心灵之窗关闭起来了,家长也就不会再了解他的心中所想了。

了解孩子的心中所想还有一个理解问题。如果孩子说出了自己的心中所想,在家长那得到的不是理解,而是斥责、批评,或不能得到帮助,仍然要自己面对困惑,也会不再对父母倾诉心中所想了。父母要让孩子信任自己,首先要信任孩子。并不是他的事情都不去过问,而是以诚相见,真诚地、直接地把自己对他言行的看法都说给他听,把自己心中一些所感所想说给他听,再听听他的看法。很多是非问题,就会这样在和和气气的研讨,推心置腹的交谈中,不知不觉地统了一认识,达到了教育引导孩子去正确处理的目的,帮助他少走弯路,尽早回头。

(二)与孩子沟通要讲艺术。

和初二的孩子谈话,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需要讲究一点方法策略的,一般要坚持四个原则:

1、以理服人,以正压邪。

在孩子认识或行为上出现较大偏差,遇到是非、原则问题时,家长一定要跟孩子讲清大道理,用正确的道理去驳倒他那些幼稚的、不正确的看法或想法。但说理要耐心、透彻,态度要亲切、诚恳,不能以高声、高压取胜。最好能用事实教育孩子,以自己的经历或孩子熟悉的人为例子说明利害。一些事关孩子品行,防止孩子思想行为误入歧途的是非原则,最好有预见性地在适当时机告诉孩子,这比事发之后再来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2、以情感人,以柔克刚。

在和孩子交换意见的时候,要让孩子感受到关心、爱护、期望、理解;不能见孩子没吭声,就以为他明白了、接受了自己的看法,一定看到他开心,真正产生了共鸣才行。有时孩子一时听不进父母的意见,就要在他碰了南墙时,再抓住时机说服他。这时仍要耐心说服、劝导,仍不能用抱怨的态度,用终于分出了谁胜谁负的语气去教训他。任何时候,都要让孩子知道,他在父母心中是最宝贵的,是无可替代的,父母不能对他的对错坐视不管。有时孩子心里接受了父母的劝导,嘴里不肯承认,父母不必非要让他说出来,还是看行动为好。有时还要有“铁杵磨针”的信心和决心,来感化孩子,当父母的不能缺少耐心和热情。

3、抓大放小,内紧外松。

“抓大放小”,就是原则问题不让步,一些非原则问题则让孩子自己去决定。不是对他不管了,而是要换一种管法,很多事都可以商量,但不能不让父母知道。孩子的想法对,父母不仅支持,还会帮助完善;想法不对,则会告诉他原因,并另外提出建议。“内紧外松”,就是父母对孩子的严格管理、严理要求,要体现在本质上,而不是形式上。其实,有时越是表面上父母对孩子比较宽松,给了他行动自由,越容易对他提出约束性要求。反之形式上管住了,却管人难管心,达不到制止他某些错误行为的目的。所以,不妨抓大放小,内紧外松,最终达到目的。

4、找好机会、讲究方法。

比如,不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不让他在人前丢面子,维护了他的自尊心,背后告诉他效果更好,他更容易接受。有时候,孩子的错误显而易见,他自己已经知道错了,父母向他表示这件事已经知道即可,不必再去训斥。

再有,一定不要大事小事总唠叨,那样既不解决问题,又让孩子反感,是最得不偿失的做法。这常常是一些做母亲的人,在孩子上了初中以后,特别是到了初二,与孩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首先检讨自己,改变这种不良习惯。如果不能很快达到与孩子缓解关系的目的,还可以夫妻“交接”,让做父亲的把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担起来。有时态度严肃的沉默,往往能收到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

还有,凡是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到。这个时候的孩子看问题还有很大的片面性,父母给了他一个是非标准,他接受了,就会首先拿它来检验父母的言行。如果父母说与做分离,却又要求他做到,他会很不服气。即使父母做错的事,与他并没有直接生关系,只要他有了看法,则很难取得他的谅解。

只要在初中二年级这个特殊阶段,家长与孩子能保持心灵的直接接触,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脉搏,就能有效防止孩子在学习上产生疲惫、厌倦情绪,有效防止孩子学习成绩出现滑坡,失去上进心、自信心,避免孩子的热情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为初三年级的中考前冲刺和升入高中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从此确定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父子(母子)加朋友”的关系,并把这种亲情加友情保持下去,使家长能在孩子以后的成长中更长时间、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三、初三,全力帮孩子做好迎接中考的准备

中考是事关孩子人生命运的一件大事,家长要提早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到孩子升入初三时,更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一)要为孩子及时地收集有关信息。

为研究中考“对策”,家长要尽早多地收集一些有关信息:省、市出台的政策规定,教育部门通告的考试范围,新闻媒体上介绍的名师复习指南;各高中的招生计划和条件;近年来,特别是前一年,市内各初中的中考成绩,各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历年考生中成绩优秀者的学习经验;可能与考试内容有关的时事、新闻、参考资料等。

家长如果想收集这些资料并不难,只要看报时有选择地剪下来,就足够用了。还要注意及时把信息通报给孩子。这又是与孩子沟通的极好话题,也是向孩子传递亲情与关爱的一种手段,对孩子的鼓舞和帮助远胜于简单的说教。

孩子到了初三都会非常关心有关中考的信息,还会收心于学习,希望经过一搏考上理想的高中。家长要利用向孩子传递有关信息的机会,与孩子探讨,他对升高中的想法和打算;帮助孩子认识中考对于人生的意义,让孩子正确对待面临的竞争;回顾一下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做好迎接中考的心理准备;对自己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高中,作为升学的奋斗目标。这有利于他早一点把奋斗目标具体化,增加他在学习上的动力。

(二)要让孩子首先学好初三的新课。

孩子要实现奋斗目标还要靠努力学习,把自己的实力提升到相应的高度。初三学习上的特点是新课压力加大,需要时间;复习旧课的任务也必须尽早提上日程,争取主动。

第一,要学好新开的学科——化学,掌握好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不让它成为拖后腿的学科;

第二,要先抓好自己的优势学科,让它能稳定保持在优秀或良好水平;

第三,集中力量突破原来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科,先易后难,先补基础相对好一些的学科,注重基础知识,从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入手。这样比较容易取得成效。学习新课要与复习旧课结合起来,学新课时涉及到的旧内容都顺便重温一下,可收到一举两得之效。

在学习上注意积累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既是当前学习的需要,也是以后高中学习的需要。

(三)要帮孩子全力搞好初三总复习。

初三总复习,学习上有余力的孩子可以提早开始,并在复习好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向课外辐射。学习上有潜力的孩子,在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后,学习新课不太吃力了,也应当早点有计划地开始总复习,主动把欠账补一补,欠少的先补,欠多的后补。学习上有压力的孩子,还是先学好当前功课更为重要,等到老师领着总复习;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欠账就补什么。

总复习之前,家长要教孩子全面回顾一下三年来的学习,看看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算算离中考还有多少可支配时间,科学分配、合理安排好每周、每天的复习内容,制订一份细致、可行的学习计划。

复习时,先要把教科书、复习纲要 (可以对所有知识形成一个总体概念)、笔记、参考书目等所有资料收集起来,认真用“筛选法”过一过应当掌握的知识点,对每次筛出来的“知识欠账”集中精力打歼灭仗,把不会的东西搞会,不熟的东西搞熟。这样,需要弥补的内容会越筛越少,复习的压力会越筛越小,考试的信心会越筛越强。考试到来时,孩子就会有一种“一切就绪”的感觉。

在学校进入总复习以后,要让孩子更加注意听老师讲课,倾听老师对复习的指导意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不要丢开老师的指导另搞一套。系统复习完一至两遍后,一定要拿出点时间把错题集再看一遍,仔细记牢以往的教训,以避免在中考中重犯。

 初中阶段家庭教育的阶段特征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