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30年却一事无成,孟浩然用一首诗告别过去,开始了吴越漫游

 富贵功名 2019-01-07

对于这些古代诗人来说,学而优则仕,仕途是他们一生所苦苦追求的事业。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够有所如愿,一些人通过科举拿到了进士,在官场上顺风顺水;但是还有一些人,没有办法取得功名,读了很多年的书,最终却一无所获,只好另寻他路度过余生。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孟浩然就是那个失利的人。

我们在之前的诗词品读当中也曾经赏析过孟浩然的唐诗,也了解王维张九龄等人的举荐,孟浩然获得了直接面对唐玄宗的机会。可惜他所写的大两句古诗惹得唐玄宗不高兴,最终被放归山林,一辈子再也没有能够出来做官。

等到他41岁的时候,更是顿感仕途无望。回想自己这30多年的读书生涯,内心十分感慨。所以就写下了这样一首唐诗与过去告别。开始了吴越漫游。且看: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自洛之越》,从题目当中也就能够看出,此时的孟浩然正走在从洛阳走向吴越之地的路上。开篇的两句古诗“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写自己读书30年,一事无成,实在是人生落魄!

公元729年,40岁的孟浩然再次科举不中,心灰意冷之时,决定开始吴越漫游,正式告别仕途之念想。所以这首古诗的开篇两句却充满了悲凉的情感基调,“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读书读了30年,人到中年40岁却一事无成,一个“遑遑”,写出了诗人自身的无奈。

其后的两句古诗写诗人告别洛阳的都市繁华,去吴越之地寻求解脱。“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因为这个繁华都城之中并没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就暂且离开吧,去江南吴越之地游山玩水放松自己的身心。

而后的两句唐诗借用谢灵运的历史典故,“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谢灵运是山水诗歌的鼻祖,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他“泛湖海”向“谢公卿”“长揖”显然是有着深刻的意义的。一则是向本门派诗歌的祖师爷致敬,二则则是向之前谢灵运的生活态度表达倾慕。

最后的两句古诗则说明了孟浩然的无奈,“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事到如今能说什么呢?不如饮酒买醉,饮酒消愁吧。在醉眼朦胧之中,谁还记得起的世上的种种功名之争?

写完这首唐诗以后,孟浩然就用余下的时间泛舟吴越之地,终老山林。不过在这首古诗的前两句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怀才不遇。其实这种“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在今天我们依然有很多人感同身受。

失意的人生,不必有太多掩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