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选择 选择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 2、种子精选 播种前对所选用的种子进行筛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斑粒、破碎粒及杂质。 3、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要达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即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 4、种子处理 根瘤菌拌种:每公顷的播种量(一般30.0—37.5千克) 1、合理轮作 与其他非豆科作物进行轮作,不重茬,不迎茬。 2、耕地整地 ①深松起垄。先松原垄沟,破原垄台合成新生垄,及时镇压。 ②秋翻秋起垄。耕深15—18厘米,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耕后及时镇压,垄距60厘米。 1、底肥 每公顷施腐熟无污染的农家肥料(有机质含量大于8%以上)30.0—37.5立方米以上,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2、种肥 每公顷施经认证的高效有机活性肥750千克;或每公顷施豆类配方肥150千克。种肥深施于种下方4—5厘米处,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 1、播期 当土壤5厘米深处地温稳定通过 2、播法 ①坐水埯播。先刨埯浇足水。后点种,埯距12—15厘米,每埯2—3粒。 ②垄上条播。对整地起垄地块,先用小型铧在垄上开沟、滤水,随犁沟点种,用拉子覆土,覆土深度为2.0—2.5厘米,及时镇压。 3、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及当地肥水条件而定。一般每公顷保苗12.5—15.5万株。 4、播量 根据密度确定播量,一般每公顷播量30.0—37.5千克。 5、播种质量 播种均无断条,30厘米内无籽为断条,每 间苗、定苗及中耕苗出齐后及时间苗,第一复叶期定苗。要留壮苗、大苗、拔掉弱苗。出苗后结合间苗第1次铲趟,要深趟少放土,防止压苗,有利提高地温。第1次铲趟后10天左右进行第2次中耕。开花前结合除草进行起垄培土。后期拔1次大草。 有机红小豆成熟期不一致,往往基部荚果已呈黑色,而上部的荚果还未青色,或尚在灌浆。收获适期应掌握在田间大多数植株上有2/3的荚果变黄时,及时收获,过晚易裂荚。 收割后在田间晾晒2—3天,拉回后立即脱粒,不要堆成大堆,以免长时间存放发生霉粒,影响色泽和质量,造成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