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了解赵孟頫。赵孟頫有不少字号别名,出身名门也历经沧桑,官品显赫却靠书法造诣和成就而千古流芳。《元史》本传记载:“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2,要熟读赵孟頫版《圣教序》。赵孟頫的书法承袭“二王”,圆润娟秀,浑厚潇洒,神采飞扬。他所临的《圣教序》,不仅有其他版本的劲势与神韵,更保持了赵孟頫本身的书风和特色。所以,拿到法帖后,不宜马上动手临习,而应该先通篇阅读几遍,大致掌握法帖的通篇风格;再挑拣帖中的异写字和生僻字包括自己认为有“毛病”的字,进行分类研折,深化对法帖的认知;最后将法帖化整为零,分解成若干个任务量,按任务的先后顺序逐一细读,要让每一任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字的每一笔,浓淡粗细虚实和每一笔划的位置、走向、运笔轨迹等都烂熟于心,为临摹书写做好前期功课; 3,要流览其他版本但不要换帖。《圣教序》比较全的名称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的内容,第一个书写成帖的是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称之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比照唐太宗的内容,从王羲之众多的书法作品中精挑细选,集字而成并勒石刻碑,称为《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见附图三),此碑碑首雕刻着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据称《圣教序》的版本较多,为便于临摹赵孟頫版本,可以对其他版本弧光掠影地通阅参考,也可以与子昂版本进行比较研判,但不能将其他版本用于临摹,否则就不能临好赵孟頫的《圣教序》; 4,要坚持逐字逐笔不走样。所谓临帖,就是依葫芦画瓢,人家是啥样就是啥样,不能变,既便是自己也认为这一笔应略改动一下也不能变。所以,要想临好赵孟頫的《圣教序》,就必须忠于原帖原版、复制式的临摹。要达到这一要求,功底在读帖上,功夫在临帖上。我的做法是:每临写一个字,就将自己写的与法帖中的原字反复比较反复修改,直至定型才临下一个字。 5,要多背临。背临就是要全靠自己的记忆将法帖内容书写出来,并努力达到“复制”效果,才能沿袭其风格和神韵。通过“背临”对照原帖找差距、刨缘由,在不断修正中渐入佳境,应用起来也不易变形走味。 当然,我们临摹到“复制”的状态,只能说明临摹的成就,也标志着自己将赵孟頫版本的《圣教序》临摹好了。但真正衡量书法水平的高低,还要到“书法创作”阶段去检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