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话谱系中,玉皇大帝上一任是谁,原来是一个我们很熟悉的神

 鳞潜 2019-01-08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有个标准。我们得按照中国古代神话的发展谱系来,不能凭空乱说。

我们知道,古代的神话谱系,都是由人间创造的。由于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根据各自的需要,对中国古代神话进行多次解释,重组。因此,中国古代的神话的谱系非常乱,按照后来《皇经》道教经典等对“玉皇大帝”的解释,“玉皇大帝”当然是没有上一任的,他就是一个开创者,整个世界都是他创造的。这种情况有点像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安拉一样。“玉皇大帝”就是世界的本源。


玉皇大帝剧照

不过,如果按照人间创造天上神仙这个观点来分析的话,那么“玉皇大帝”实际上是有上一任的。这个上一任就是“太上老君”,而“太上老君”的上一任,则是“天帝”。

这话怎么理解呢?

我们知道,古人科学不发达,缺乏对大自然各种现象的有效解释。他们不知道风雨雷电是怎么回事,不知道生老病死是怎么回事。屈原写过一首《天问》的诗,里面一口气提了一百多个问,集中表现了古人心中的疑惑。

当古人不清楚各种天象及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如何解释的时候,神话就产生了,神仙也产生了。而人类对神仙世界的格局,也是按照人间的格局来想象的。也就是说,人间有一个主宰,有一个王,天上也有一个主宰,有一个“天帝”。而且,人间的王还在此和天上的“天帝”合谋,人间的王是天上的“天帝”的儿子,也就是“天子”。

这种人间的王与天上“天帝”之间的合谋,让人间的权力变得异常稳固。夏、商、周三朝,时间都非常漫长,周朝甚至成为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朝代,就是人间王的权力异常稳固的表现。

孟子画像

不过,这种情况,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改变。由于春秋战国乱世的出现,很多思想家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对王的权力进行思考。出现了对王的权力表示怀疑的各种思潮,比如孟子就说“民为贵,君为轻”,陈胜也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等。屈原之所以写出《天问》这样的文章,就是一种怀疑。

在这种怀疑的情况下,虽然“天帝”依然存在,依然主宰着上天,并借人间的王主宰人类世界,但是“天帝”的威信受到了挑战。西汉初年的时候,信奉的是黄老学说,不是“天帝”。到汉武帝的时候,汉武帝让汉儒重提“天人合一”,再次强调皇帝乃“天子”。但汉儒们等知识分子通过对经学的解读,试图为“天子”命名,这样便降低了“天子”的成色,不再有上古时期的权威。

东汉末年,道教的出现,把知识分子提到极高的地位。他们让春秋时期的一个知识分子(李耳)来当道教的教主,成为“太上老君”,“天帝”成为道教中的一员。用道教来解释世界,极大地消解了皇帝作为“天子”的意义。皇帝成为可以争夺的对象。而中国也在这时候进入乱世,经过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到隋唐的时候,才实现了统一。

汉武帝

本来,唐朝有机会重树“天帝”及“天子”的权威。但是,不巧的是,唐朝皇帝姓“李”,他们当然不愿意取消李耳(太上老君)作为道教教主的地位,因此,并没有特别强调“天帝”。

真正对“天帝”进行重新解释的,是在宋朝的时候。宋朝皇帝宋真宗封“天帝”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玉皇大帝”也就这样产生了。

当“玉皇大帝”产生以后,他便再一次成为天界的主宰,替代了之前的“太上老君”(或者“三清”)。而皇帝再次被强调为“天子”,人间的皇权得到进一步巩固。这一招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至少宋朝之后的古代,再也没有出现过为争夺皇帝之位而长期的乱世了。

所以说,中国古代天界的最高主宰,先是“天帝”,接着是“太上老君”,再接着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的前一任,就算是“太上老君”吧。

(参考资料:《皇经》《宋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