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讯 小康记者金朝晖上海报道 当二十四节气“遇到”中华古典诗词,会产生什么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岁末年初,作家杨金志的新著《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丛书出版,在淘宝天猫、京东、当当、十点读书等各大网络平台及诸多实体书店发售。丛书将二十四节气与古典诗词融会贯通,面向青少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风格独树一帜,备受读者青睐。 经典阅读:三百首诗词徐徐铺陈 《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分春、夏、秋、冬四册,以节气为主线,精选三百余首诗词,让其与二十四节气一一契合,并对每首诗词都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解读。农事物候、天文地理、历史典故、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等广博的知识,自然穿插其间,读来轻松有趣,又严谨扎实。 丛书作者杨金志,笔名“大诗兄”,高级记者、作家,也是一位学生家长。依据季节、节气和时令,他与女儿一起坚持常年诵读古诗词。在《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丛书中,节气文化与诗词文化水乳交融。从“立春”到“大寒”,二十四节气徐徐铺陈,每个节气对应十多首诗词,无不妥帖精妙。 中国诗人对于节气和时令的感悟,向来丰富细腻、博大精深。他们创作的古典诗词,堪称二十四节气的“文学说明书”。 例如,“立春”是一年之首,此时梅花怒放,南朝诗人陆凯的《赠范晔》,其中写到“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唯美的意境蕴含在短短的字里行间。夏季“大暑”节气,作者选取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中的《赤日炎炎似火烧》;秋季“白露”节气,选取的是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及至冬季最后的“大寒”节气,民歌《子夜四时歌·冬歌》中的“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对时令的刻画入木三分。 中国的节气文化源远流长,这既是中国人的“文化时钟”,也是中国人贡献给世界的文化瑰宝。201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杨金志说,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宝贵的“遗产”,更具有历久弥新的现实价值,应该在现代社会占有一席之地,继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亲子阅读:“大诗兄”解读别开生面 如何把古典诗词讲活,把节气文化讲透,让孩子喜读、乐读?《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找到了一种既贴近当下又切合诗词原意的表达方式,不故作高深,也不信口“戏说”,以平实、真诚、有趣的姿态,吸引孩子们走进“节气+诗词”的跨界阅读。 比如,在解读苏轼的《赠刘景文》一诗时,“大诗兄”说:“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代言物种。夏天是荷花,秋天是菊花,然而,‘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它们都已经成了过去式。冬天要有冬天的样子,它的代言物种是柑橘。”随后,又联想到苏轼在《浣溪沙·咏橘》中写到的橘子的吃法,和吃完橘子后“三日手犹香”。 丛书的写作,延续了杨金志的创作风格,既风趣活泼,又严谨细致。丛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青少年、中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和老师。杨金志说:“为此,我在写作中时刻要求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同时又要做到一丝不苟,每一个字都要有所来历,每一句话都要反复斟酌。” 杨金志坦言,这套丛书的写作,也对自己家庭教育理念的实践和小结。在女儿还在读小学时,他就开始陪伴女儿诵读中国古典诗词,直到如今女儿步入中学。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了古典诗词解读的写作之旅,并自创自媒体公众号“大诗兄说”。2017年,杨金志出版《一年好景君须记:古典诗词中的季节之美》一书,读者好评如潮。 杨金志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写作,能够让孩子们长久地保持对于传统文化、古典诗词的兴趣;相信《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能够成为吸引孩子们的阅读精品。对于一名中小学生来说,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和领悟书中的文化知识,他的“童子功”一定会相当扎实,可以受益终身。 快乐阅读:人文素养与科学知识交融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善于继承又要善于创新。富有时代气息、契合读者需求的作品,才能打动广大读者。《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 首先,这是“节气+诗词”的跨界阅读。读者既可以学到很多古典诗词方面的文史知识,也可以获得大量关于节气、物候、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拓展视野和知识面。据不完全统计,全书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有1000多个。这些内容,对于当下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尤为必要。 其次,这是“碎片化阅读”与“系统性阅读”的有机结合。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为很多人的阅读习惯。杨金志说,中国古典诗词大多短小而隽永,正适于随时随地的“碎片化阅读”。与此同时,丛书通过精心编选,把“碎片”有机地连缀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富有逻辑的系统。 出版方为全书精心选配了大量精美图片和画作,致力为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融合阅读”体验。化学工业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说,很多时候,一段优美的文字可以产生丰富的画面感,令人遐想无限;很多时候,又是“一图胜千言”,视觉呈现具有独特的优势。希望这套精心打造的二十四节气的“文学说明书”,成为更多读者爱上古典诗词、走近节气文化的门径。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