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楼外的大槐树(尹梦月)

 月平龙 2019-01-08

时光匆匆,进入初中已经两年了。这两年以来,我认识的每一位朋友、同学,都有了变化。许多朋友、同学离开学校,步入了社会,学校中的人也变得稀少了。而唯一没有变的,只有教学楼外的那几棵大槐树。

不论是刚进入初中时,还是现在学习疲倦时,总喜欢站在阳台上看看那几棵槐树。

两年来,它们似乎根本没有变化。它们的枝叶始终是那么粗壮有力,它们的叶子始终那么繁茂翠绿,看着它们我不禁想起从前。那时全班同学有50多个,那时我们班只有缺点,没有优点。许多同学上课不认真听,下课说笑,打逗。我们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因而我们班成了全校有名的“活跃班”。当时觉得,那间教室太小,似乎就容不下同学们。

而今,槐树叶子依然那么密集,而我们的教室里却变得空荡了。不禁想起那些离开学校的同学们。

还记得,刚刚被分到这个班时,我一个人都不认识,只觉得面对张张陌生面孔,心中有些不踏实。后来,看到同学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地相互介绍时,不知不觉也融入了其中。我开始喜欢这个班,喜欢这个班的每个同学了。再后来,被选为英语课代表。让我高兴的,是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努力去了解每位同学,知道怎样与他们相处会更加融洽。

记得全班第一次劳动,老师提前通知同学们自带工具到学校。有几个调皮的同学故意不带除草工具,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地拿着垃圾袋倒垃圾。其实,说是倒垃圾,事实上根本就是逛操场。有的虽带了工具,但只在老师看到时挥动几下。老师走后,又抓紧休息。直到放学时,劳动依然没有做完。老师只得让我们第二天接着干。别的班级不论劳动、纪律、学习都胜过我们班,老师都为我们着急,经常给同学们做思想工作。然而同学们仍然悠哉游哉,好像自己不是班里的一分子。

那时同学不喜欢上学,他们想早点离开学校,去寻找自己的目标,他们认为社会才是理想的场所。因而,一个又一个相继离开,再也没有回来,再也没有像我一样能继续看到教学楼的那几棵大槐树。难道他们真的没有一丝不舍与留恋吗?

大槐树,你在这所学校生活了多年,你曾看到同学们相聚的情景:你曾看到同学们玩耍时的快乐;你曾看到同学们分离时的哀伤;你曾看到同学们一切的改变。肯定也能感受到,现在我们班纪律、学习、劳动等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你是否也在为我们高兴呢?

大槐树依然那么挺拔,那么茂盛,似乎没有些许改变,而离开我们进入社会的同学们,你们变了吗?你们是否还记得初中的同学,是否还记得初中的经历的一切……

评语:

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作者淡淡的忧伤之情。它就是这篇散文的“神”。作者借助大槐树昔与今,把班级的过去与现在,把自己内心的种种感受联系在一起。外在的“形”同内在的“神”巧妙的结合,正是该文的长处。另外,作者虽忧,但并不悲,文中有她向上的形象。而“哀而不伤”正是文学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

指导教师:赵文龙

2005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