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桥设计|它在表达什么?

 标准生活 2019-01-08


上个月月底(201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在历时2年多的封闭大修之后,“重装上阵,王者归来”,全线恢复通车;当天,大桥还迎来它通车的50周年纪念日。


旧貌换新颜的大桥有哪些难忘记忆?大桥维修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在南京长江大桥荣耀归来前夕(2018年11月24日),南京大学教授鲁安东、东南大学教授淳庆,携手走进“市民学堂”,讲述“南京长江大桥的前世今生”。今天请关注这期讲座的微视频上集:《大桥的设计》。


👇 微视频,请点击

《大桥的设计》




⬆ 南京大学教授 鲁安东 讲座现场照片


(南京长江)大桥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它在表达什么?它只是一个桥梁吗?我们需要回到1954年的武汉长江大桥。


1954年的时候武汉长江大桥做了一个设计竞赛,当时全国的专家来参加,一共25个方案,25个方案中最后一名是由年轻人唐寰澄设计的,他不是一个建筑师,他是一个桥梁工程师,但是这个方案得到了苏联专家的肯定,被提高成为第一名。所以,最终的武汉长江大桥采用的是唐寰澄设计的方案。

 

⬆ 武汉长江大桥


1958年,南京长江大桥也开始设计比赛,一共7个方案,当年定下来的方案,跟武汉长江大桥很像,桥上面有一个仿古的小亭子,当时就准备照这个盖了。1958年底,中苏关系进入危机,当时毛主席说,我们找到了一条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我们的大桥要成为重要的国家象征,必须要有自己的建筑造型。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专家造出来的,南京长江大桥必须跟它不一样,所以必须重新做一次设计竞赛。

 

1960年就组织了第二次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竞赛,这次全国有17家单位参与竞赛,共拿出58个方案。最终有三个方案入选,第一个方案就是当时的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钟训正先生设计的,当时他还是一位年轻教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方案)跟今天的大桥很像了,但是有一点差别,第一就是小堡的浮雕没有出现,第二在大桥的顶上有长廊,这个长廊最后没有实现。第二名的方案,是由程泰宁(今天也是东南大学教授)先生主持的,当时他也是年轻工程师,这个方案跟今天的大桥也很像,有红旗、有浮雕,但是他用的是大跨的方式;第三名的方案也是由南京工学院钟训正设计的,跟第一名方案很像,只不过他用了跟凯旋门比较相似的设计。最终,周总理要求把前三名的方案结合起来。最终的合成的方案,也就是我们最终建出来的样子,我们看到小堡的雕塑有了,上面的长廊去掉了。

 

⬆ 南京长江大桥设计稿


我们可以看到钟训正先生的第一名的方案和第三名方案,虽然看起来不一样,但是共同点都是底下有台基,顶上有回廊,回廊是要围合广场的。所以,南京长江大桥从一开始它的桥头堡就是底下扣着一个建筑物,顶上顶着一个广场,中间走火车,实际上是一个“三明治”结构。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台基,你做一个台基,就是让你不得不绕到这个中轴线上。中轴线这个事在武汉长江大桥是没有的,但是在南京长江大桥是有的,通过台基实现一个中轴线是中国传统的一个常见手法。最典型的就是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做一个台基来强调一个中轴线,让人可以顺着中轴线走。

 

我们来看南京长江大桥的台基平面图。你可以看到一层一层的门,最终沿着中轴线台基还要上台阶,再走进那个桥头堡。所以很多游客都很可惜,很多人不知道顺着中轴线走,直接就进桥头堡。从那个小门进去,有一个毛主席像欢迎你。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不只是作为一个桥被设计的,它是一个纪念性的建筑,去参观大桥一定要从这里开始,去感受逐渐走向大桥的心理的准备,最终抵达一个高潮。

 


除了我们说的中轴线之外,桥头堡有两个重要的楼梯塔,为了来衬托这个红旗。两个塔比例其实很漂亮,直接从底下一直插上去。因为事实上大桥特别大,你的这个楼梯间是不需要那么大的。所以这个楼梯塔其实只有中间是楼梯,每走两步就有一层平台。这个时候就很有意思了,当你顺着这个楼梯间走的时候,因为大桥很高,所以你要走走歇歇。当年在这个楼梯间挂了很多跟大桥有关的书法和绘画,你可以一边上这个楼梯,一边参观这些美术作品。在踏上大桥桥面之前,你已经看到大量的绘画、文学,让你更加心潮澎湃。所以说,楼梯塔、红旗,这些都不是为了经济目的,不是为了结构目的,都是为了精神的表达,南京长江大桥是由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式的表达的需求,而做的这样的一个方案。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武汉长江大桥代表的是“一五”计划期间的中国社会主义建筑的样式,不光是武汉长江大桥,其实北京十大建筑很多都是这个样式。但从南京长江大桥开始,我们不一样了。因为中苏断交,我们开始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的建筑,我们要表达的东西更加强烈,更加有力量,我们会更加注重空间的仪式感。南京长江大桥开始代表的其实是中国的第二时代的社会主义建筑。


我们简单归纳一下这个风格,为什么最终我们选择了这样一种形式来表达我们社会主义的建筑?我这儿借用1910年左右意大利的未来主义,我在这儿引用一句话:“没有什么东西比一座正在建筑的房子的脚手架更美”,为什么呢?因为脚手架象征着我们对于世界变化的燃烧的激情。一个房子建完了就静止了,脚手架象征着建造本身,象征着劳动,象征着不确定性,象征着力量,象征着对于未来变化的可能性。所以南京长江大桥想表达的美,不只是说它像雕塑一样放在那很美丽,它是去表达一个混凝土背后某种能量的流动,这个能量的流动暗示着社会的流动,以及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进行之中的激情,这是南京长江大桥造型真正要表达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