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与阅读》读书笔记

 昵称535749 2019-01-08

佐撰

3小时前

《脑与阅读》是2019年看完的第二本书,中文版。对阅读的脑部机理感兴趣的人不容错过。对我来说,这本书的部分内容太专业,不能完全懂,需要过一段时间复习一下。

作者斯坦尼斯拉斯·迪昂是法国认知神经学家,书的全名是《脑与阅读:破解人类阅读之谜》,副标题吹得有点儿大,作者自己在书中反复说过很多方面限于当前技术只能提出假说,并不能确定。

阅读是一件非常寻常的事,受过点教育的人都能阅读,虽然阅读速度有快有慢,阅读质量有高有低。这件事是如此寻常,我们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而且,也想不起除了识字之外,我们还做了什么努力最终掌握了这项技能。然而,认真地想一想,阅读却是件相当神奇和神秘的事,仅仅通过眼睛看到一些符号,就能在脑子里产生那么多的念头和想法。这期间,到底大脑做了什么?

关于阅读,作者有以下研究成果和假说。

- 回溯人类历史,文字史只有短短的四千年左右,这个时间短到不足以产生生理进化,也就是说,人脑不可能因进化而具备了文字阅读能力,人脑是利用了原有的生理机能,发展出了阅读能力。因此,作者提出了“神经元再利用”假说,也即人类重利用了大脑原本的对物体的视觉和辨识能力发展出了阅读能力。同样的道理,作者坚决驳斥文化的无限多样性和随意创新性,而认为“大脑结构的特点不断限制着文化的结构体系。人类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无穷无尽的,而是被神经结构限制的。人类的文化之所以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是因为人类对有限的基本文化特质进行了不同的选择性组合,才形成了大量不同的文化形式。”

- 当人类阅读时,只有当文字落在视网膜中心的中央凹里时,大脑才能“看到”这些文字,而中央凹非常小,只能容下大约 9-10个字母(作者的研究以字母文字尤其是英文和法文为主),也就是说,人类一次只能看清 9-10 个字母左右,这个范围之外的字都是模糊的,看不清的。因此,阅读的一个重要的眼部动作是眼跳,也就是从当前聚焦的 9-10 个字母,跳到下一组字母。这样的眼跳,每秒4-5次,这决定了阅读速度的上限只能达到每分钟500词左右,如果使用屏幕阅读,让屏幕文字自动移动代替阅读者的眼跳,实验的最高阅读速度(以阅读者仍能理解文字内容为准)是每分钟1600词。因此,作者给读者两点提醒:1) 发明替代眼跳的自动阅读屏大概是个好生意;2) 在这种阅读屏出现前,任何号称让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0词的速读法都是割韭菜,因为正常人的生理结构限制了阅读速度,真达到每分钟1000词时其实你啥也没读进去。

- 阅读时人脑中有两条平行通路让我们能理解读到的文字,一条语音通路,一条词义通路。也就是说,我们既可能通过脑子里那个默默的给我们读书的声音来理解文字,也可能通过直接看到单词的模样就理解了文字。在拼音语言中,作者发现当单词是规则拼读,或者是非常用词,或者是生词时,大脑会首选语音通路,而当单词是个常见词或不规则拼读时,大脑会首选词义通路。

- 优秀的阅读者会在左脑的侧枕-颞区发展出一个专门的处理文字信息的脑区,作者称其为“文字盒子区”,无论哪只眼睛看到的文字内容,都会汇集在这个区域处理,然后再分发出去。而且,这个区域的神经元也只对文字刺激有反应。这个脑区需要经过长期的阅读训练,直到青春期左右才能成熟为“文字盒子区”,文盲、阅读困难者这个脑区刚不会对文字有反应。

- 文字的产生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人类适应大脑原有机能的结果,因为,所有文化中,绝大多数字母都不超过三笔(有少量达到四笔),而其形状也与自然界常见的形状相仿。脑结构限制了所能产生的有效文字系统,大脑只能加工有限的一些文字形状。

- 所有的文化最终都采用了语音表达和语义表达相结合的文字系统,这里因为1)人脑的记忆系统不足以适应纯象形或纯语素文字(那需要多达10万词);2)多数语言都存大量同音词,所以纯表音文字也有缺陷。只有表音与表义结合才是最理想的文字系统。

- 儿童阅读的产生顺序有三个阶段:图像阶段、语音觉知、正字法阶段。

**图像阶段**是指语素阅读,也就是儿童对组成文字的单词、组成单词的前缀、后缀等语素的理解;

**语音觉知阶段**是指儿童对音素的理解,比如能听出来cat包含[k][a][t]三个音素,这一点对拼音文字的阅读非常重要(对中文的重要我表示质疑);

**正字法**就是知道字母的正确写法,这样不管是花体还是印刷体,不管张三写的还是李四写的都是能认得出来。

三个阶段都顺利通过了,才算是学会了认字阅读(当然,离阅读理解还有一点儿距离)

- 然而很不幸,由于先天或后天的脑病变或脑损伤,有些人会出现阅读障碍。比如说,如果大脑的“文字盒子区”受损,患者一定会出现阅读问题。有些情况,患者能通过适当的训练在大脑健康脑区开辟出类似的功能而获得阅读能力,也有些情况没有解药,阅读困难会陪伴患者终身。书里有很多奇怪的病例,正是这些病例,帮助认知脑神经学家们发现、理解大脑的秘密,并提出各种关于大脑阅读的理论和假设。

总体面言,这本书对我了解阅读在大脑中产生的过程非常有帮助,有点儿开天眼的感觉。但也要格外提到三点存疑:

1) 虽然作者声称他的研究包括各种语言文字,但我作为一名不资深的中文阅读者,认为作者对拼音文字有一种奇怪的优越感,同时对表义文字有深深的误解,直觉上,作者是对表义文字只知皮毛。书中对拼音文字的研究很深入,可信度很高,非常值得借鉴。但到了表义文字,就很有几分想当然、胡说八道之嫌。比如作者认为中国学生要到十几岁才能掌握读报所需的常用字;比如把中文的偏旁部首当”中文字母“理解,截取了部分偏旁部首证明所有文字的字母都以三笔为上限,等等。

2) 不知道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多次把拼音文字的能够拼读当成能够阅读,这也是作者认为拼音文字比表义文字先进的一个理由:只要通过训练掌握了拼读规则,就能拼读生字,因此拼音文字母语的孩子到九、十岁就能读报,而表义文字每个字与语音关联很低,要单独记忆,所以要记住足够多的常用字才能读报。然而,能把没见过的词拼读出来并不等于能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而不能理解的阅读并不能称为真正的阅读,这个道理按理像作者这样的认知学家不应该不知道。

3) 这本书是以*第一人称单数*写作方式完成的,就是说,书里有大量的”*我* 如何如何“,注意不是”*我们* 如何如何“,这就偶尔使我产生一种读鸡汤书的幻觉,但书中很大一部分的研究又的确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所以我读得很摇摆,不知道哪句当真,哪句存疑。

5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