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纱帽的「乌」从漆里来

 半梦书斋 2019-01-09

在中国,千百年来帽子总是跟“权力”和“地位”联系在一起。想知道中国古代各个皇帝都为帽子做了哪些改进吗?想知道什么是乌纱帽?让我们跟随田世信老师的《王者之尊》,一起看看中国古代王者那些很有讲究的帽子。

乌纱帽的「乌」从漆里来

《王者之尊》-秦始皇

乌纱帽的「乌」从漆里来

《王者之尊》-汉武帝

秦始皇和汉武帝戴的是冕旒(miǎn liú),所谓冕旒指的是冕服上垂下旒(流苏)。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汉代冕服的垂旒不限于五色。旒渐渐由诸侯可用演变为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也成了帝王的代称。

乌纱帽的「乌」从漆里来

《王者之尊》-唐太宗

幞(fú)头是唐代男子首服的一大特点,又称“折上巾”,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帛。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书说:“自古以来,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盛唐时期社会风气更加开放,帽子特殊象征逐渐淡化,但是仍作为一种地位的象征逐渐流向民间:一般的读书人和有钱商人及其子弟可以戴帽子。

乌纱帽的「乌」从漆里来

《王者之尊》-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想了一个办法,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忽悠忽悠颤动,皇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小编不得不说:为防止官员说悄悄话,宋太祖这招真高!此外,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位的高低。

乌纱帽的「乌」从漆里来

《王者之尊》-成吉思汗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时代,各种文化交相辉映,服装服饰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元代公服之冠,皆用幞头,元代蒙古族男子,戴一种用藤篾做的“瓦楞帽”,有方圆两种样式,顶中装饰有珠宝。

唐太宗、宋太祖所戴的都叫作乌纱帽。由魏晋南北朝时期极具特色的主要冠式漆纱笼冠演变而成。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冠当时的男子和女子都可以佩戴。因为它是使用黑漆细纱制成的,所以得名“漆纱笼冠”。冠的特点是平顶,两侧有耳垂下,下边用丝带系结。

乌纱帽的「乌」从漆里来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河南洛阳画像砖墓的彩绘武卫、山东沂南汉墓石刻武士,都戴有漆纱笼冠。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漆奁中,发现实物一具,顶部略呈圆形,与魏晋南北朝的形制有所不同。

乌纱帽的「乌」从漆里来

漆纚纱冠 西汉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长24.4厘米,宽26厘米,垂翅长8厘米

漆纱技术在汉代进入历史上第一个高峰期。漆纱在汉代被称作“纚(xǐ)”,是一种成型的编织品,西汉时主要被用来作裹发的巾帻,后世被广泛用于制作纱冠,一直是冠饰的专用材料。如今漆纱技艺已经失传。

乌纱帽的「乌」从漆里来

漆纱冠的编织方法为自上向下悬挂编织法。出土漆纱使用的漆液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纯生漆,另一种极有可能是添加了干性植物油的漆。

漆液髹涂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编织完成后进行髹涂,第二种是先髹涂丝线然后进行编织。

髹漆的方法系采用漆刷进行反复刷涂。

漆纱是一种经纬纠织并满饰中国传统大漆的织物,外观呈均匀而稀疏的方孔状。最早的漆纱实物出自战国时期,丰富而精美的漆纱实物出自汉代及汉代之后。

乌纱帽的「乌」从漆里来

伦敦大英博物馆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之一

这件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漆纚纱冠,出土时盛放在油彩双层长方漆奁内,应是墓主人生前的官帽。三号墓的墓主人为第一代轪侯利苍之子,生前曾是一位带兵的将领。

乌纱帽的「乌」从漆里来

漆纚纱冠可能是当时武职官员所带的武冠。这种纱冠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如明代文武百官所戴乌纱帽,就是外蒙乌纱。因此,也可以说这件纱冠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乌纱帽实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