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神道,暗合北斗七星布局

 云雾山中986 2019-01-09

从唐代乾陵以后,各唐陵基本都遵守其所开创的陵墓石刻制度模式;之后的宋陵虽然在石刻的种类、规模上发生了变化,但其基本格局仍然继承自唐陵。宋代陵园规模不如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宋代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条件和素材,其陵墓制度逐渐制度化和程式化,数量和规模也有了严格的区别。

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神道,暗合北斗七星布局

南朝 安陵石刻

宋代神道石刻主要由望柱、象与驯象人、瑞禽、角端、仗马、石虎、石羊、蕃使、文武臣、门狮、武士和宫人等。宋陵石刻数量多,保存比较完好,仅现存的帝后陵前的石刻望柱、各种动物和各类人物即有550多件,加上陪葬的亲王和大臣墓,总数达到千件以上。这些石刻形象多样,线刻、浮雕和圆雕无不具备,摆脱了传统的神秘色彩,体现了世俗生活风貌。宋陵石刻造型浑厚,虽然力感不如唐陵的神态生动、气势雄伟,但表现手法细腻,华表的纹饰和人物的冠冕服饰等均是精心刻划,别有一番韵味。

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神道,暗合北斗七星布局

北宋 永熙陵 南门走狮石刻

明代帝陵石像生的设置不是对宋代的继承,而是批判性对待,是对汉、南朝、唐形制的集大成。明代对神道石刻的种类作了调整,不再使用宋以前使用的较小的石羊、石虎,而启用了较大的动物和神兽,在于加强他们想象中的警卫力量。以明孝陵神道石像生为代表,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位于南京钟山南麓的独龙阜玩珠峰。明孝陵石像生是朱元璋生前大驾卤薄的反映。明太祖孝陵神道石刻的内容——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文臣、武将成为定制,此后至清代的石像生设置便以此为准,不作大的变动。

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神道,暗合北斗七星布局

除此之外,明孝陵的神道形式也非常引人注意。和历代帝王陵墓前神道皆为笔直不同,孝陵的石像生分布在曲折的神道上。神道布局形式与孝陵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张岱《梦忆》记载,“朱元璋、刘基、汤和在选定陵址的时候,言及梅花山上孙权墓的去留问题,太祖以孙权亦是条好汉,让其守门。故神道必须迂回绕过。”神道依梅花山形成了一个半圆弧形,而陵墓建筑则是笔直排列,有人认为此“犹如天际北斗星座,神道是‘半勺’,陵墓等建筑是‘斗柄’”。曾有学者认为:明孝陵之前,帝王陵墓前神道皆为直,只有孝陵为曲,此依地形、风水、实用为据。

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神道,暗合北斗七星布局

明孝陵神道石刻

陵墓石刻作为陵墓神道两侧的陈设,蕴含着多种含义,积淀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也为后人展现了中国古代诸如迷信鬼神、辟邪镇墓、幻想升仙以及视死如生的厚葬和封建的等级礼制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