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恶性肉芽肿 吴某,女,三十四岁,新化人,省妇联干部, 1985年3月25日初诊。 患者两个月前突然高烧不退,烧退后,省内某医院确诊为鼻腔后的恶性肉芽肿,放化疗刚结束,患者的经治医生、该院五官科博士导师即建议她找中医治疗。我在带她寻找名老中医开方看病时,顺便也详细询问了其患病的情况,诊视了她的脉舌,见其舌苔黄腻,脉滑,叮嘱她无论别的中医开什么处方,坚持每天服成药“犀黄丸”,一日两次,每次一瓶。 八个月后,接到患者的电话,向我报告西医检查的结果,已经临床治愈,而且这位博导告诉她,这是他临床三十多年来,所见到的治疗情况最佳的一例,可以视为奇迹。患者私下怀疑,是否“犀黄丸”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我询问她服其他中药的情况,她如实相告:名老中医不好找,煎剂也无法坚持,只有犀黄丸始终没有间断。由于犀黄丸成药价格昂贵,又经常缺货,既然病好了,她不想继续服下去。在我的一再奉劝下,患者终于同意服药,故为其拟定犀黄丸加减,请药店加工:
麝香1克 研末,装胶囊,每日三次,每次两粒,饭后开水送服。一料药大约可服三个月。 患者服胶囊一年左右,一般情况尚可,癌症也未见复发,于是不肯再服药,坚持锻炼,但每年打一个电话,告诉我检查结果,以报平安。1991年4月,不意在某医院肿瘤病房碰到患者,而不到一个月前,她还打过电话给我,告知已经平安度过五年,进入第六个年头。当时她说,几天前,左乳房发现不明肿块,做活检之后,医生马上要她进行乳房根治手术,她犹豫不决,资询那位五官科博导,得到的答复是这种癌症不可能转移到乳房。耽误了半个月之后,癌症全身广泛转移,很快死亡。 治疗心得: 这个案例,还算不得我治疗癌症的开始,我只是看到几位名老中医给这个患者开的处方,大都轻描淡写,没有担负起用中药治疗癌症的责任,而那位西医院五官科博导,主动要她找中医开方,明显是暗示她:西医的治疗方案,对这种癌症有一定的局限性。出于对这位患者的担心,我叮嘱她一定要坚持服犀黄丸。我当时说了一句重话:哪怕是倾家荡产,你也不要间断。我之所以推荐用犀黄丸,不仅因为其创制者清代名医王洪绪已经用之治疗癌症,而且本方被视作治疗痈疽的“圣药”,患者的主要证候,恰好是发烧,鼻中流出脓液臭水,癌症不断侵蚀周围的组织,既是癌症,又表现为阳性毒疮的特征,药证是相符的。八个月后,当她告诉我出现“奇迹”时,我心中清楚,这其实是中西医互补的结果。但是,防止癌症的复发和转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医生需要从扶正祛邪两方面着手,精心设计,患者需要坚持治疗,耐心服药,医患双方,都不能无所作为,坐等三年、五年的存活率,以为熬过了这个年头,就万事大吉。也不能认为已经控制住的某种癌症,绝对与另外一种癌症的出现无关,因为免疫功能低下的癌症患者,随时都可能以不同性质的癌症,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产生。可惜,懂得这些道理的医生和患者,至今仍然不多。 案例二:放化疗汗出呕吐 张某,女,35岁,长沙市人,干部,1990年6月5日初诊。 患者去年发现左乳房肿块,未曾在意,两个月前在一周内迅速增大,切片检查为乳腺纤维瘤,进行乳腺根治手术,在切除的15个淋巴中有8个转移,施局部放疗后,日夜汗出不止,每天换衣无数次,吃过许多中药,大多数医生认为是气虚卫表不固,所开方均为以黄芪为主的制剂,越服越加剧。就诊时,患者正逢汗出,察其大汗淋漓,几分钟后渐止,面色潮红,舌红,口渴,脉数。自诉出汗之前,全身燥热,烦躁,继而一阵汗出,夜晚因为阵汗出而不能入寐。此为阴血被扰,虚阳外浮,当柔肝养阴,摄纳浮阳,处方:
山茱萸50克 6月10日二诊:服上方后第一剂,即感到汗出明显减少,服完三剂,汗出减大半,口渴减轻,但感到胃中发酸,舌仍红,脉弦数。当柔肝和胃,处方:
山萸肉30克 7月25日三诊:患者服上方后,汗出已止,接着进行第一次化疗,化疗时,连续三天恶心,烧心,心慌,剧烈呕吐,不能进食,一周后才勉强恢复。现在仍感到胃口欠佳,头晕,乏力。因为马上要进行第二次化疗,特来就诊。察其面容较前消瘦,舌红,有薄黄苔,脉细滑,拟启膈散加减,处方:
沙参30克 8月4日四诊:化疗前及化疗中服本方,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感觉甚好,化疗后,白血球由原来的5000降到2500,血小板也有所下降,疲劳思睡,口渴,大便不畅,舌微红,脉细数。当益气养阴,拟用琼玉膏加减,处方:
西洋参10克 服上方后,白血球、血小板均上升至正常。此后,每次化疗,均以上述两方交替服,从而顺利完成了乳腺切除后的八次化疗,头发亦未大量脱落。两年后,癌症转移到骨,进行了多次化疗,仍以上述两方加减予以配合,白血球、血小板始终能够保持在正常水平。七年后,终因病重,在进行最后一次化疗后,出现大量腹水而不治身亡。 治疗心得: 本例第一方,用一味山萸肉收敛止汗,是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经验。张锡纯先生谓:“凡人元气之脱,皆脱于肝”,元气从肝外脱的证候,主要是乍寒乍热,躁扰汗出。此证不当以人参、附子、黄芪救心益气,应当用大剂量山萸肉柔肝敛阳。本案虽然未至于到元气外脱的危侯,但因放疗严重伤阴,阴伤而不能摄纳阳气,导致肝阳上浮外越,出现阵汗、面赤等证候,其原理是相同的。服后感到胃中不适,乃酸味太过,故加山药、苡米煮粥服。这两味药名“珠玉二宝粥”,也是张锡纯先生的经验方,有和胃敛阴的作用,堪称食疗妙品。患者属于阴虚有热的“火体”,放化疗始终是以伤阴为主,故后来每次化疗时用启膈散加减和胃止呕,用琼玉膏加减益气养阴,克服化疗副作用,收到很好的疗效。某西医院肿瘤科主任见到在数年中患者每次化疗都能够经受得住,白血球等血象始终较高,也充满信心,希望能够通过中西医结合创造一个奇迹,故屡次用最新的进口化疗药,用最大的剂量予以治疗。患者的理念中也认为,在放化疗时,吃中药扶正、提高免疫功能、克服副作用有效,但治疗还是要靠西医。在进行最后一次化疗前,患者完全能够维持正常生活,血象也全部正常,患者到百草堂来向我咨询:医生告诉她,这次用的化疗药是最新进口的、最昂贵的、最有效的同时也是副作用最大的一种,问她是否愿意一试。我当然无法提供意见,大主意得她自己拿。化疗后,患者感到严重不适,希望不再做化疗,改吃抑制癌症扩散和缩小癌块的酒剂和胶囊,可惜为时已晚,一周后出现严重腹水。这是她的终生遗憾,不能不说也是我的遗憾。 案例三:乳腺癌肺转移手术后 瞿某,女,43岁,长沙市人,小学教师,2002年10月23日初诊。 患者于1998年9月发现右侧乳腺癌,淋巴切片有四个淋巴转移,随即进行放化疗,服三苯氧胺三年,2002年6月发现转移到左肺,切除部分左上叶肺,进行常规放化疗,休息一段时间后,前来就诊。察其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自诉头晕,饮食淡而无味,睡眠不实,多梦,脉细缓。此为放化疗后气血亏虚,拟用人参养荣汤加减调理,处方:
红参10克 11月2日二诊:服上方后,精神、睡眠、食欲均转好,拟用胶囊缓图,以期长期控制,处方:
全蝎30克 研末,装胶囊,日三次,每次5粒,饭后开水送服。另外,天冬40克,每天煎水代茶,坚持天天服,不间断。 2005年10月20日:患者服中药治疗已经三年,除了第一年遵医嘱做过两次复查之外,近两年来,不肯再去检查。一方面,是因为心存畏惧,害怕又查出复发的肿块,另一方面,几年来,身体并未出现任何不适。在我的一再要求下,患者于国庆后到原来进行放化疗的某医院放射科复查,复查后告诉我两个消息,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当年放射科一同住院的三十二个病友如今仅剩下她一人,好消息是她未发现任何复发迹象。2007年5月28日来告,前几天进行复查,仍未发现转移复发的迹象,也没有其他任何病痛。 治疗心得: 本例患者患乳腺癌手术后八年,转移到肺部手术后超过四年,在我接手用中药治疗时,就给她输贯了一个观点:不要坐等三年、五年的存活率,一方面要运用中药积极防止复发转移,另一方面要注意食物禁忌,减少诱发的因素。中药方选择了两个,一个是代茶方,即天冬每天40~50克,煎水代茶,长年累月,不可中断。天冬对于乳腺癌和原发于乳腺癌的其他转移癌症,有可靠的抑制作用,作为手术后的补充治疗,是一种廉价、口感较好的理想药物,加之患者属于阴虚“火体”,用天冬是药证相符的。一个是《外科正宗》的“六甲散”加味,制成散剂,长期坚持服用,此方有显著的抑制癌症增生的作用。 此外,癌症患者的饮食禁忌不少,特别是乳腺癌患者,不可食或少食猪脚、黄花菜、鲫鱼、鲤鱼、狗肉、羊肉、鹿肉、鹿血、公鸡、香菇、金针菇、春笋、香椿、香菜、荔枝、桂圆、红薯、土豆等温热的食品。这些食品在中医的观念中都属于“发物”,有的患者简直是“一触即发”。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我所经治的一个晚期乳腺、淋巴癌患者,虽然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对放化疗也不敏感,但尚未转移到内脏和其他部位,服中药半年后,情况稳定,逐渐好转,但听信台湾某博士说的“红薯是第一营养食品,第一抗癌食品”,于是天天吃红薯,一个月后癌块大面积溃破而导致不救,年仅38岁。 我不否认“发物”中的大部分食品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是健康食品,营养价值很高,有些还有抗癌的作用,但这只是“健康人的抗癌食品”,已经患癌症的病人服后可能导致癌症恶化或复发。营养学不能只见物不见人,不能只研究物质的营养成分而忽视个体的差异,不能也无法研究清楚在患有各种不同疾病时,分别需要哪些不同的营养。西医没有“发物”之说,但确实有些患者是食用之后,导致癌症加剧或复发的,例如,黄花菜(金针菜)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也被列为营养最丰富的蔬菜之一,但是,乳腺癌患者大多数不能吃,中国老百姓从常识上能够接受,因为黄花菜可以“发奶”,食后自然会加重乳腺癌。目前还没有人专门就“发物”可能诱使癌症复发或使炎症加剧进行系统研究,找出其中的科学道理,也许目前的科学手段还不可能证实其中的科学道理,但中医来自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不可忽视的,只要留意,临床所见的此类病例比比皆是。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在患癌症前体质强健,很少得病,属于中医所说的“火体”,而诸多“发物”,大部分属于温性食品,长期食用这类食品,就类似于热证用热药一样,火上浇油,促使癌症复发。 由于患者在治疗的几年中,恪守我所提出的两条原则,长期守方,不间断服药,饮食清淡,避开“发物”,不轻易进补药,从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案例四:混合型原发性脑癌 余某,男,14岁,台北人,中学生,1997年8月25日初诊。 患有混合型原发性脑癌,恶化程度很高,医生告诉小孩的父亲,治疗方案是手术加放疗,手术切除不可能干净,因为担心伤害正常脑组织,放疗结束三个月后的复发率可能高达97.3﹪,当时放疗已快结束,患者父亲转而带小孩到大陆求诊于中医。 患者舌红,苔黄腻,口苦口干,咽喉疼痛,充血,微克,咽中有痰,色黄,大便干结,精神稍差,脉弦滑。此为手术、放射线治疗导致耗气伤阴,湿热存留,当益气养阴清湿热,兼以软坚散结,去除残留于脑部的未尽癌肿。汤药以琼玉膏加减,丸药以大黄蟅(虫字在下方)虫丸合安宫牛黄丸加减:
生地30克
麝香3克 以上药二料,研末,装胶囊,每次服5粒,一日三次,饭后服,可服三个月。 9月20日二诊:患者感觉精神好转,咽喉已经不痛,痰已消失,仍然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此为痰热已去,仍须益气养阴,清湿热,解毒,继续软坚散结,汤药去浙贝、栝楼皮,服两个月,丸药继续服完。 三个月后,没有复发,也未进行其他西医治疗或服用其他中药,原方不断调整,继续服药,直至三年后仍然未复发,开始停中药,至今已十年,而且智力正常。经多次检查,除了原患病处脑部血管有所增粗之外,脑细胞没有任何受损害的迹象,2001年已经顺利上大学,在患者所在的台湾某医院视为一个典范。2006年3月,患者的父亲咨询我:据西医告知,因为当时治疗时,使用了大量射线,在体内存积十到十五年,可能引起总爆发,使病情出现反复,中医有何办法清除和预防?我告知当时的用药,即已多方考虑克服放射线疗法的副作用,如仍有担心,以金银花、土茯苓、甘草煎水代茶,每天当饮料喝,坚持数年。 治疗心得: 这是我治疗的第一例脑癌,在我看来,原发性脑癌既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所谓坏,是只要长在脑部,无论哪一种肿瘤都很危险;所谓好,是原发性脑癌不转移到别处。西医的手术可以切除大部分癌块,然后配合放疗,但是,某些癌症生长在脑部的位置比较特殊,这些常规治疗无法彻底清除,换句话说,复发几乎是必然的。这方面的一般知识,当然是我在准备接手治疗之前,阅读西医有关癌症的资料所了解的,但我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因为即使是西医,有关脑肿瘤的部分,本身也是一门需要花大量精力投入的、专深的学问。作为一个中医,我所要做的,是如何用中药使得脑部残存的癌组织吸收,至少设法抑制它,不让它再增生、复发。这需要运用中医的传统方法,即“扶正祛邪”,扶正,必须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设计出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处方,长期服用,因为只要患者免疫功能较好,就能够自身杀死癌细胞、抑制癌症扩散或者复发,在这个病案中,我选择了“琼玉膏”作为扶正的主方;而对于祛邪,在一般情况下,我不赞成用“攻法”,例如使用斑蝥、天仙子、轻粉等制剂,因为这些药物通过研究,虽然可以“杀癌”,但其毒副作用不比西药的放化疗药小,而疗效并不比其高,显示不出中医的优势。我主张用中医的“消法”,主要凭借“软坚散结”药物,消之磨之,抑之散之,缓缓图之。其中,不少是虫类药,如蜈蚣、蝎子、白花蛇之类,大部分人以为这些都是毒药,其实是误解,它们咬人时,可以引起神经中毒,但作为动物药食用,不仅无毒,不会损伤肝肾,而且在中药中属于珍贵的“血肉有情之品”,可以深入血络,搜涤顽疾,激活人体免疫功能,用得恰当,对多种疑难疾病有卓越的疗效。对于这个病例,我选择的是《金匮要略》中的大黄蟅虫丸作为“消法”的主方。原方是治疗“血痹虚劳”的,张仲景称其可“缓中补虚”,说明对人体副作用不大。多年来,我用以治疗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疗效很好,已经大块增生组织尚且可以消除,只要癌症患者经过手术、放化疗,癌症暂时处于稳定状态,能够为用软坚散结的中药争取到时间,用之清除术后余留的小量癌块,控制增生,应当是可以做到的。只是一般药物很难透过血脑屏障,必须用麝香、牛黄制剂,于是,又合用了安宫牛黄丸,终于取得了成功。 这个病例,说明中西医结合互补的优势,也坚定了我在治疗癌症时,不排斥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方法,尽量运用中医药减轻其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癌症的扩散与复发的思路。 案例五:乳腺癌骨转移 李某,女,34岁,已婚已育,湖南新化人,农民,2002年9月3日初诊。 两年前患有左侧乳腺癌,经施行根治术等常规治疗后,三个月前,左边锁骨、肩胛骨出现疼痛,越来越剧烈,经骨扫描诊断,为乳腺癌骨转移,某西医院认为存活期只有两个半月,建议进行骨化疗。患者不愿施行,前来诊治。 患者自诉终日疼痛难以忍受,头晕、气短、畏冷、乏力,夜不能寐,察面容痛苦,颜色惨白,舌胖淡,苔薄白,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结,脉弦紧。此为气血大亏,寒凝血滞,当补气血,壮筋骨,温寒活血止痛。汤药用人参养荣汤,丸药以铁弹丸合青娥丸加减:
黄芪30克
生川乌10克 研末,装胶囊,每天3到5次,每次2粒,蜂蜜水送服,一周后,用量可增加,每次增加1粒,以疼痛减轻,口不麻、头不晕为度,切不可图速效,随意加量。并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 2002年9月12日二诊:服药后,患者疼痛显著减轻,睡眠好转,手足转温,精神好转,面色开始有血色,舌色微红,脉弦缓。汤药予以上方去上桂加麦冬10克,续服15剂,胶囊仍然保持原剂量。服完一料后,电告已经基本不疼。 2005年3月3日三诊:服药两年来,病情一直稳定,已停药半年。近日来,因为家庭琐事,发怒后,下肢胀痛,腹股沟及腰骶部疼痛,舌淡苔白,脉弦缓,处方:
生川乌10克 制成胶囊,日三次,每次服5粒,饭后蜂蜜水送服。患者至今(2007年4月)仍健在,距离乳腺癌骨转移已近五年,并能够胜任一般家务劳动和农活,也未再作检查。 治疗心得: 本案患者为乳腺癌骨转移,出现剧烈疼痛,但不愿做骨化疗,乃找中医诊治。一诊见其疼痛欲死,而又面容惨淡,气短乏力等,为邪气实,正气大虚之象,一味止痛,不会有持久疗效,须大补气血,兼以止痛。故汤剂用人参养荣汤,我的经验证明,在气血大亏的情况下,此方有增强患者对疼痛耐受力的作用;散剂用青娥丸加减,制成胶囊,以便于控制剂量。散剂中的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特别是雪上一枝蒿有剧毒,服之宜慎而又慎。这四味药集中在一起,原是一首民间验方,我得自长沙楚仁堂老药工罗爹,据他介绍,民间有草医用以上几味药泡酒治疗跌打损伤,剧烈疼痛,也有人用来缓解癌症的剧烈疼痛,酒须膏粱白酒,泡酒的容器须用锡壶。这无疑毒性巨大,为安全起见,我将以上几味剧毒药加蜂蜜用高温高压煮过,同其他药研末制成胶囊后,又从小剂量开始递增,达到效果后,不随意加量,如此,才取得较好的疗效。患者不仅缓解了疼痛,并且存活至今,这是未曾料到的。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27.中医经方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