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太监,河北人占了一半

 江山携手 2019-01-09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的太监数以万计。其中权倾朝野,予杀予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者不在少数。在登上权力巅峰的十大太监中,河北人竟占了一半。

 

 

秦之赵高(?—前207年),原系赵国王室远支族属,乃今河北人氏,后入秦宫为宦官,“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他发动沙丘政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始皇长子扶苏自尽,另立幼子胡亥为帝,即秦二世。公元前208年,赵高设计害死李斯,取代其丞相之位。三年后,复逼二世自尽,另立子婴为秦王。终为子婴所诛杀,并夷三族。 


 

东汉之张让(?-189年),颖川(今河南禹州)人氏。他从一个宫中杂役做起,逐步爬上太监总管中常侍的宝座,位列封侯。此人聪明绝顶,善解人意,深得灵帝宠信,常谓“张常侍如同我父”。中平六年(289年),何进谋诛宦官,事泄,为张让所伏杀。袁绍、袁术闻之,入宫剪灭阉党。张让走投无路,投水自尽。


 

唐之高力士(684762),本名冯元一,祖籍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曾祖冯盎为广、韶十八州总管,祖父冯智玳为潘州刺史。10岁时,其父获罪,被“裂于冠冕,籍没其家”。元一年纪尚幼,免死被阉,进宫为宦,由高延福收为养子,改名高力士。他深得武则天赏识,并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从此愈受宠信,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力士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宝应元年(762年),他得知李隆基驾崩后,吐血而亡,被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唐之李辅国(704-762年),陕西长安人氏,原名静忠,曾赐名护国。辅国相貌其丑无比,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安史之乱起,他力劝太子李亨继承帝位。唐肃宗登基后,加封其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始掌兵权,并更名辅国。后保护并辅助太子李豫即位,被册封为司空兼中书令。李辅国为人跋扈,唐代宗杀之,追赠太傅,谥号为丑。


 

北宋之童贯(1054-1126),字道夫,开封人氏,性巧媚,乃“六贼”之一。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刮书画等珍奇方物,后助蔡京登上相位。京投桃报李,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使,掌兵权凡二十载,权倾朝野。时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金兵南下,贯随徽宗南逃。钦宗继位,将其处死。


 

明之魏忠贤(1568-1627),河间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氏,原名李进忠,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极受熹宗宠信,时人称其为“九千九百岁”。魏排除异己,专断国权,以致举国“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朱由检继位后,诛伐阉党,治其十大罪状,发配凤阳。忠贤自知难逃一死,遂于途中自缢身亡。朱由检诏令将其肢解,悬首河间。



明之王振,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氏,自阉入宫,乃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王擅长察言观色,深得宣宗宠信,任其为东宫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镇。太子继位,是为英宗。王振执掌司礼监,权倾天下,作威作福,草菅人命。英宗称其为先生,公卿大臣呼之为翁父,朝野争相攀附,风头一时无两。十四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鼓动英宗御驾亲征,并绕道幸其蔚州宅第,以致延误行程。君臣一行仓皇逃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瓦剌追兵赶上,英宗被擒,史称“土木之变”。护卫将军樊忠怒不可遏,一锤将王振击得脑浆迸裂。

 

 

明之刘瑾(1451-1510),陕西兴平人氏,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遂冒姓刘氏。侍奉太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明武宗,深得其宠信,屡屡升迁,官至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专擅朝政,作威作福,为“八虎”之首。时人称之为“立皇帝”,称武宗为“坐皇帝”。下狱后,从家中搜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僭越违禁之物。正德五年,被凌迟处死。


 

清之安德海(1844-1869),直隶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人氏。其祖父时,迁居河北青县汤庄子村。八九岁净身,进宫后常侍咸丰帝左右,为御前太监。此人聪明伶俐,长于迎奉,颇得咸丰和东太后之青睐。咸丰死后,成为西太后慈禧的心腹,屡干朝政,打压恭亲王等肱骨之臣。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前往江南采买,行至山东地面,被巡抚丁宝桢擒获,就地处决。


 

清之李连英(1848年-1911年),直隶河间府人氏,原名李进喜,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称莲英。咸丰五年净身,翌年入宫。官至宫廷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凡五十三年。系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六十一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亡,时年六十有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