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市井”

 江山携手 2019-01-09

 

“市井”含有“街道、市场”以及“粗俗鄙陋”之意。市井文化鲜活生动,最接地气; 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是一粥一饭、一丝一缕、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说不完的妇姑勃豀、叔嫂斗法;是道不尽的张家长李家短、三个蛤蟆六只眼。 

 

 

 

最早的商品流通,属于“抱布贸丝”式的物物交换。交换的时间和地点,根据家家户户的生活习惯而约定俗成。古时候的城镇区划,分为闾、里、坊若干个层次。生活中离不开水,人们往往环井而居,于是居民区便有了“闾井”这个雅称。其实“胡同”一词,就是蒙语“井”(霍德格)的音译,只是“资历”比前者浅了许多。各家各户都从井中汲水,时间也大致固定。于是井边就成了人们经常见面、社交的地方,久而久之则演变为以物易物的场所。史载,“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易卖,故言市井也。” “市”与“井”这两件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就这样联系在了一起。

 

 

古时的市井,其实就是今天的商业区。按照“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旧制,“市”在空间上被定位于皇宫或官衙的背后。以京城为例, “左祖右社”就是说:皇城的左边是太庙,乃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右边是社稷坛,系祭祀土地爷和五谷神的地方。“前朝后市”的意思是:皇城的前部,是上朝听政的地方;后部则是商业区。 

 

 

秦汉时,在首都以及各州、府、郡、县城内,多有官家在指定区域内设立并管理的“市”,与闾、里、坊等居民区严格分隔开来。市的周围筑有垣墙,买卖双方只能由市门出入,以此限制市外交易。市门按时启、闭。为了便于管理,市内各店铺、货摊,均按经营商品种类分别排列,称作列肆。列肆之间的通道称作隧。列肆之后还有存放货物的仓库,称作店。主管首都“市”的官吏称为“市令”,主管州府郡县“市”的官吏称为“市长”。

 

 

也有观点认为,市井源自井田制。《公羊传·宣公十五年》称:“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初学记》称“古者二十亩为井,因井为市,故云也。”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尤为盛行。把九块方田并排摆在一起,恰好是个“井”字型,故称“井田”。井田的所有权归周王,分配给各奴隶主使用。后者不得转让买卖,并须缴纳一定的税赋。八家为井,同养中间之公田。公事毕,方敢治私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