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缝机跳针故障原因与分析

 缝纫机修 2019-01-09

跳线,也称跳针。是指经过缝纫后在缝料的线迹上,出现面线与底线不绞合的现象。跳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机针和旋梭尖的间距、间隙、高低不符合公差精度要求而引起的;另外,由于零件的松动、磨损,或位置的定位不准确也会造成。根据跳线现象可分偶然性跳线、断续性跳线和连续性跳线三种。

一:偶然性跳针

1、缝纫厚薄不均的缝料时,由于使用较细的机针,遇到较厚部分缝料时,使机针容易发生位移,而产生跳线故障。

:选用粗些的机针,缝纫厚薄不匀的缝料时,应适当降低缝纫速度。

2、由于机针后壁未与旋梭成正交,造成旋梭勾线效果不佳。

:适当调整好机针和旋梭正交位置。

3、缝线的质量不好,捻度不均匀造成线环形成的稳定性不够。

:通过选择合理的缝线来解决。

4、由于缝制薄料制品时,错把细的缝线用粗的机针来缝纫,再加上压脚的压力过小。

:通过调换机针,提高压脚的压力来解决

5、机针针尖不锐利,弯曲发毛。

:调换机针。

6、由于种种因素使旋梭尖头变钝。

:应合理修磨旋梭尖头并抛光。

7、机器的长期使用,使针板的容针孔磨损较大,超过直径1.71.9毫米的公差范围。

:调换不合格的针板。

8、压脚压力过弱

:调大压脚压力。


二、断续性跳针

1、由于机器的长期使用,使针杆的高低位置发生位移,再加上针杆连接柱、针杆连杆、挑线曲柄等零件的磨损,而出现的间隙松动,出现跳线。

:调换磨损的零件,按要求重新调整旋梭与机针的间距、间隙和高低位置。

2、由于更换缝制品的种类而引起,特别是服装行业,往往一台机器要缝制各种厚薄、软硬不同性质的缝料。

:除了针、线要符合要求外,及时合理地调整旋梭与机针的间距,一般情况下,缝薄料间距为810毫米,缝中厚和较厚料间距1012毫米,同时,梭尖与机针凹缺面间隙尽量0.10毫米。

3、由于压脚底平面与针板平面、牙齿齿面不密合,而引起的。

:调整压脚和修磨牙齿,使三个零件的平面密合。

4、机针弯曲。

:更换机针。

5、机针过细或缝线过粗。

:相应地更换机针和缝线。

三、连续性跳针

1、底线线头留的太短,线环套不住底线。

:取出梭心套,把底线拉出10厘米。

2、机器长期使用,成缝器各零部件位置发生变化,达不到缝纫要求。

:更换零部件。

3、面线受针热影响变热。

:对化纤线采取机针冷却。

4、配有自动剪线机器,剪线后机针上线头过短,面线脱出针眼。

:调节剪线凸轮配合时间。

5、缝制特殊材料(如胶皮带、塑料等),线环不能正常形成。

:放慢缝速,并增加面线的滑性(缝线通过蜡块、润滑油等)。

6、压脚槽子太宽,当针刺布退出时,缝料移动而影响线圈,这种情况做薄料时影响最大。

:根据缝料,将压脚移左或移右,或将宽槽用焊锡填满再开较窄的槽钢,并抛光或更换压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