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是个挺忠厚的野生动物向导,看着他的一身打扮,我怎么都觉得他应该是达尔文和华莱士同时代的人。 在2018年2月底、3月初,我们去澳洲的昆士兰州的凯恩斯,在热带雨林开启夜观模式。在那里,收获了9种蛙。接着,我们又前往云加布拉继续夜观。在入住当地生态小屋后,晚上7时,当地野生动物导游艾伦开车来接我们,之后驶向我们不知的旷野和丛林。 草原袋鼠,也叫鼠袋鼠 忽然路边窜出一只草原袋鼠,也叫鼠袋鼠。它的大小就如同一只大号的老鼠差不多。与其它袋鼠不同,草原袋鼠属于夜行动物,它也是我们整晚唯一见到的在地上活动的哺乳动物。 夜观是我们博物旅游经常性的项目,但与艾伦的这次夜观对我们却是一次新体验。他不让我们开头灯,而是在漆黑的丛林小道上用红灯照亮。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说人类看见红色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而许多动物还是看不到红色。除了用红灯为我们照路,艾伦还用一个单筒红外热成像仪寻找树上的动物,一旦发现,他再马上开灯让我观看并拍照。 眼镜狐蝠 我们在树上看到的第一个精灵是眼镜狐蝠。与澳大利亚城市中铺天盖地的灰头狐蝠不同,分布在昆士兰雨林及新几内亚的眼镜狐蝠属于近危物种。它像夜间动物王国的哨兵,潜伏在哨位上警惕地看着我们。 绿环尾袋貂 第二个看到的是绿环尾袋貂,绿环尾袋貂的分布区域非常狭小,只在昆士兰东部沿海南北长400多公里、东西宽100多公里的雨林之中。 赫河环尾袋貂 我们在同一个地方又看到了赫河环尾袋貂(Herbert River Ringtail Possum),它的分布比绿环尾袋貂还要狭小。与之前的绿环尾袋貂一样,它们都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我们。 拟狐猴环尾袋貂 第三个见到的拟狐猴环尾袋貂的分布比上两种更为狭小。与上两种独行动物不同,拟狐猴环尾袋貂是群居动物,但我们也只看到了这一只,与同门的其它环尾袋貂相比,拟狐猴环尾袋貂其实更接近于大袋鼯。 拍摄夜行哺乳动物的确比较挑战,技术、体力都有要求。为了获得足够的曝光量,必须加大曝光时间,此时相机的稳定至关重要。但由于目标一般都处于树的高处,相机在三脚架上根本无法置于一个稳定的状态。所以环尾袋貂们的大眼睛并非无辜,它们只是惊奇,树下面的这个灵长类的姿势为什么这么别扭? 条纹袋貂 我们换了一个地方后又见到条纹袋貂,黑白相间的它到是真应该叫做小熊猫。 巨型白尾鼠 我们很快又看到一个硕大的啮齿类蹲在树上,这也是一个澳大利亚本地物种,它曾经有多达六种不同的本地名称,直到1995年,澳大利亚才正式公布它的标准英文名称,这个名字听着不怎么讨喜却无比真实:Giant White-tailed Rat,也就是巨型白尾大耗子,它的体重可达一公斤。 当然,这次不只是夜观这些夜行性哺乳动物,还有别的收获。例如,在我们从一个目标地向另一处转移的途中,艾伦看到路边站着一只猫头鹰,我们调转车头折返回去,拍下了下面这只布克鹰鸮。 布克鹰鸮 在夜巡快要结束时,艾伦让我们把所有的灯都打开,并且看看谁能发现一对红眼睛?天哪!我想确定他不是希望让我们在漆黑无人的密林中遇见鬼么? 叶尾壁虎 原来,我们是要找叶尾壁虎,但最终还是艾伦自己找到了一只,其实并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因为被误导,我们没看到这只叶尾壁虎的眼睛放红光啊! 我们在昆士兰的夜观完美收官,这两次给我们带来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意外收获和惊喜一直是我们对旅行的坚定追求! 作者其他文章: 夜间探秘昆士兰雨林,遇见“伏地魔”探索大自然的野趣和神奇之美,激发爱惜和保护之心 微信公号:ziranguanch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