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尊崇高古 追求品质——2018古籍善本秋拍市场更趋理性

 星河岁月 2019-01-09

20181228日,随着伍伦拍卖公司的最后落槌,2018秋拍圆满落幕。日前,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翁连溪、藏书家王德、北京泰和嘉成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2018年,相比春拍的稳健,冷静、客观、理性是整个秋拍市场的表现,但当中质量上乘的高古藏品独受尊崇,表现极为抢眼。



碑帖金秋最火 藏家更重质量


今年秋拍最亮眼的非碑帖板块莫属。据王德介绍,多家拍卖公司的碑帖均有亮点,而这些亮眼碑帖多表现为“高古”、名家递藏。20181120日,中国嘉德首次把善本碑帖纳入“大观之夜”拍卖便创造奇迹,“安思远藏善本碑帖十一种”经过激烈竞拍,最终成交价高达1.926亿元。王德介绍说,他个人认为,这批碑帖中最好的是两种:一种是《宋拓晋王羲之十七帖文徴明朱释本》,它曾是赵孟頫的旧藏,且有文徵明的朱笔释文;另一种是《宋元间拓石鼓文》,这个本子极其重要。据悉,这批安思远藏善本碑帖在拍卖前就受到了包括国有文博机构、收藏家在内的各方关注,成为中国古籍善本拍卖史上一道壮丽的风景。专家表示,安思远所藏碑帖十一种都是善本,都能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安思远先生是中国书法碑帖收藏家,同时还是明式家具收藏家。而此次的高价成交,“最重要的是与安思远先生‘中国古董教父’的地位有很大关系,可以称之为‘安思远效应’”,王德说。

在嘉德秋拍金石碑帖板块,宋拓《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成交价达3852.5万元。而另一碑帖明清拓本,含周《坛山刻石》、秦《泰山刻石》廿九字本、西汉《五凤二年刻石》三种合册,最终的落槌价为655.5万元。“这件拍品的底本非常珍贵,传承非常好,有孙承泽、孙星衍、翁方纲等题跋,属于典型的高古拓本,价格自然会高。”王德说。

中贸圣佳秋拍中的《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一册纸本,可以说是民间藏本中最古的,且历经名家递藏。拍品拓墨则相应较轻、较淡,刻字以外的石纹和细微石花都不同程度地被拓印出,更显斑斓可爱。这件拍品没有题跋,装裱以及本身保存状况并非最好,以30万元起拍,但最终拍得189.75万元的善价。

保利拍卖中《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刻于汉永平九年(公元66年),十六行,行五至十一字不等。此刻石在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三月,始为南郑县令临淄晏袤发现,并刻长篇题记于旁,但此后六百余年无人问津。到清乾隆间,陕西巡抚、金石名家毕沅撰《关中金石志》,经搜访发现,才有拓本传世。这件拍品最终也以善价成交。

“从安思远藏碑帖高价成交后,可以说碑帖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带动,有的未经名家递藏的拍品成交价也很高。碑帖是此次秋拍中最热的一个门类。”王德表示。

是否所有碑帖都“火”?刘禹认为,也不能一概而论,如今的藏家更关注碑帖本身的年代、版本、题跋等因素,会综合考量。“三四年前,原来一批收藏字画的人转而收藏碑帖,因为碑帖与字画有相通的地方,与书法密不可分,总有名人题跋,题跋的名家墨迹可靠性要比字画大得多,当时价格上涨很厉害。”而在2017年前后,碑帖收藏热度有所下降。2018年下半年,碑帖价格重新上扬。“原来藏家更关注碑帖上的附加价值,比如关注题跋,对碑帖本身的关注并不高。2018年,人们更加看重碑帖的版本,更关注碑帖本身。不单看题跋,还要看碑帖本身的年代。”这些藏家往往会请教一些研究碑帖的专家,这就把碑帖收藏带到一个传统路数上:碑帖本身的价值和附属价值都要考量。“站在一个追求质量的市场角度来说,碑帖关注度高,说明收藏家更成熟了。”



精品完胜 尊崇高古

2018秋拍凸显了藏家对“高古”的追求。所谓“高古”是指年代很早的版本。翁连溪介绍说,保利秋拍中的《钜宋广韵》是一大亮点,价值很高。此本为宋代建宁麻沙刻本,隋陆法言撰,五册附书匣纸本。上海图书馆馆藏的黄三八郎本卷四为元刊配本,而刘仕隆本均为宋刊。这两部公藏与私藏的建本可谓展示了“图书之府”的真实面貌。宋时的建宁,书坊林立,麻沙、崇化两地又最为著名。黄三八郎本与刘仕隆本当为目前仅见的两部宋刊《钜宋广韵》,二者属一个系统,而刘仕隆本又是黄三八郎本改良的翻刻本。王德介绍道,此书从日本回流,落槌价达8510万元,“可见宋版书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非常高”。

中贸圣佳在秋拍中上拍的《文选卷二十九》为《文选》残叶,是目前国内存五臣注《文选》的唯一刻本。据专家考证,此残叶应属宋杭州猫儿桥河东岸开笺纸马铺钟家刊五臣注三十卷本。这件拍品最终以71.3万元成交,王德认为“是非常惊人的价格”。

“高古”藏品中的一大品类为佛教题材拍品。伍伦拍卖上拍的《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雕印观世音像》印制于五代后晋开运四年(947),使用整张麻纸印刷,最终被一上海买家以1219万元竞得。翁连溪介绍说,这件拍品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有确切年款、刻工姓名等。上有“大晋开运四年丁未岁七月十五日”,这天正是公元947年的盂兰盆节,而“匠人雷近美”题名十分宝贵,他是现知最早存姓名于印刷品实物中的刻印工匠。



王德推荐了一部佛经中的高古版本,它就是泰和嘉成秋拍佛教典籍专场中的《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五·六》,为北宋万寿崇宁藏刊本,是我国第一部私刻大藏经,也是中国佛教大藏经南方系统的祖本,是除《开宝藏》外存世最少的宋版大藏,最终以172.5万元成交。

佛教题材拍品为何受追捧?刘禹认为,一个原因是人们对于宗教信仰比较关注,另一个原因则是佛教题材拍品的产生年代都比较早,这类拍品受到追捧正说明大家对高古刻本、刊本、写本的追求。由于藏家对藏品的认知度提高了,他们更追求高古的东西,而佛教题材拍品正符合藏家们的需求,使得这类拍品整体业绩不俗。


版画绽放光彩 受到广泛关注


刘禹认为,2018秋拍表现突出的板块还有版画。

泰和嘉成上拍了一部《女范编四卷》,白棉纸印本,开本宏阔,全书共收插图110余幅,出自明代知名画家程起龙之手,歙县版画刊刻名手黄应泰、黄应瑞刊刻,呈现出典型的明万历时期版画风格,最终以178.25万元成交。另有一部《凌烟阁功臣图》不分卷,是清代苏州的版画名作,成交价为172.5万元。

“版画市场一直比较稳定,人们的关注度较少,主要原因是版画出现得少,流通得慢,市场中少有精品出现。”刘禹介绍说,大概在2000年左右,版画卖得就很贵,不少版画收藏者往往是器物、家具收藏家,他们买版画是为了和收藏的器物互相印证。“最近一段时间,有精品版画出现,所以价格也不错,这说明收藏也是有周期的。”

除了以上类别,王德认为,前几年表现不太强劲的明版书、套印本,现在也有复苏迹象。



频现亮点 更趋理性


专家认为,2018秋拍亮点频现,但从整体来看,市场平稳中略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成交率不高,有些藏品价位甚至回归到2010年的水平。在回顾2010年、2011年拍卖市场的火爆时,有专家认为,那时的市场或许不是理性的市场,外行进入的情况较多,如今则进入了理性消费阶段,“掐尖儿”的东西、精品卖得非常好。翁连溪表示,现在的藏书家眼光提升了,收藏水平提高了,收藏群体更加成熟了。

王德谈道,在精品板块,今年的市场行情,对古籍来说是超大的资金量。2018上半年有拍品的成交价达到1亿元,而秋拍中的安思远藏善本碑帖直接逼近2亿,这一点反映出古籍拍卖的后市值得看好。

除了一些大类外,刘禹认为,民国时期的铅排本、油印本以及有文献价值的藏品等,在其他品类卖得不错的情况下并不受重视,在中档品不好流通的情况下,这些藏品开始周转起来,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虽然单体绝对值比较低,但这些是藏书爱好者的追逐对象,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都较容易流通,具有比较强的藏家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