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取代药物?这个疾病值得一试

 昵称22723945 2019-01-09

三叉神经痛常用的西医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基因治疗、局部注射治疗、冷冻治疗等;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治疗、针刺治疗、耳穴治疗、足部反射区治疗等。结果 /结论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颇多,效果各异,但无论中医或者西医,都缺少相对精确的诊疗标准,只是根据临床经验与效果来选择,要确定标准化的诊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探究。

针灸取代药物?这个疾病值得一试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 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简称,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周围学说认为半月神经节到脑桥间部分的神经压迫所致;中枢学说认为三叉神经痛为一种感觉性癫痫样发作。男女患者的比例为 1:3。疼痛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反复性及刻板性的特点,常毫无征兆地突然起病,发病持续时间通常为数秒,突发突止,疼痛部位较固定,如眉毛部位、颧骨上缘等等,程度剧烈,呈电击样、刀割样,患者难以忍受,甚至无法入睡。中医将三叉神经痛归属于“偏头疼”、“面痛”等范畴。《素问 . 缪刺论》有“齿唇寒痛”等具体描述。

典型症状

疼痛部位——经常在右侧

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疼痛性质——难以入睡

如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发病规律——愈来愈重

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病情进展则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诱发因素——生活细节

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扳机点——干针针对的治疗点

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表情和颜面部变化

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紧张、焦虑状态。


针灸取代药物?这个疾病值得一试

西药治疗——以毒攻毒,副作用较明显[3-4]

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学说。目前的药物治疗也是围绕这些相关的学说对相应靶点进行阻断治疗,而这些药物多具有典型而难以避免的副作用。


针灸取代药物?这个疾病值得一试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特点和优势

左病治右的刺激方法

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缪传者,病在下齿而引及上齿也。上齿属足阳明,下齿属手阳明。今上下引痛者,当视手阳明之络,有血者先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一 ,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 ,立已,左取右,右取左。(足阳明中指爪甲上,谓厉兑穴也。手大指次指爪甲上,手阳明商阳穴也。)

——《类经·二十卷·针刺类·三十、缪刺巨刺》

上述古籍所描述的是使用缪刺、巨刺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缪(miù)刺——缪,为交叉之意。《素问·缪刺论》:“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又“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指人体一侧络脉有病而针刺对侧络脉的方法。关于这一针刺方法,《古今医统大全》描述道:岐伯曰:邪客于皮毛,入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疾也。夫邪客于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得入于经俞,命曰缪刺——也就是说当邪气(例如风寒之邪导致的三叉神经痛),侵犯身体时,多从皮毛入侵,而皮毛下最浅表的是孙络,而孙络不通,则邪气会从小的络脉向大的络脉进一步侵袭,最终侵犯到大络,此时左右经脉流注次序被打乱,只有刺对侧才能引邪归正。

而巨刺则非常类似却有不同——《灵枢·官针》:“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指机体一侧有病,而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素问·缪刺论》指出,巨刺适于“邪客于经”的疾患,刺时“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本法与缪刺二者均于病位对侧取穴,但刺法有异,即经脉有病,巨刺刺经;络脉有病,缪刺刺络。巨刺缪刺结合,实际是针对病邪入侵的不同层次,实现全面的治疗。


针灸取代药物?这个疾病值得一试

治疗三叉神经痛也有独取阳明之说

《针灸逢源》记载: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但视病处。各取其井而缪刺之)视其脉。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足阳明病。则齿唇热痛。今下齿而引及上齿。是手阳明病故齿唇寒痛取手阳明之络有血者先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此足阳明支脉所出也一作厉兑穴。)手大指次指爪甲上。

肺主皮毛,脾主四肢,阳明胃经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与肺联系,脾胃又互为表里,则治痿独取阳明的治则实际表现为调理胃气治疗皮肤、肌肉相关的疾病——《临证指南医案·卷七·痿》提示:内经论治痿独取阳明,无非流通胃气,盖胃脉主乎束筋骨利机关窍也,也就是胃之脉对 “束筋骨利机关窍”的作用,三叉神经痛患者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可见,古人的观察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基本一致。《丁甘仁医案·卷五·痿痹案》更指出“阳明为十二经之长……症势缠绵,非易速痊”,也体现了这一疾病缠绵难愈的特点。


参考文献及信息

1、贾建平.神经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38-339

2、张振旭 . 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新进展 [M]. 天津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64-165

3、李升 , 郑春兰 , 王霞 . 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分析 [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1(30):38-39.

4、罗祎明 , 徐捷慧 , 等 . 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12):1130-1134

5、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7%A8%E5%88%BA/109620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