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爱申城丨他们温暖城市每个角落

 健康慢走 2019-01-10


城市是有温度的,奉献是可传递的


早在今年初,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办、上海市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展“博爱申城”志愿项目推进工作,共有39个项目入选。如今,一年过去了,这些来自高校、医院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志愿者们发扬着人道主义、博爱的精神,将温暖送进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博爱申城”志愿项目在沪开展。  受访者供图


青春助力

为“博爱申城”注入青春活力


随着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意外伤害成为了一个日趋加重的社会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众的自救互救知识相对缺乏,人们遇到意外伤害时往往无从下手,导致许多伤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失去最佳抢救时期。


由于意识到急救知识缺乏的巨大危害,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承担起了向大学生进行急救护知识普及活动的责任。在老师的指导下,校红会联系各二级学院在9月-10月期间对2018级全体新生展开应急救护知识入学教育讲座,并培训了大批优秀的救护员和普及员,还在校内开展了急救包扎比赛,以学院为代表,将比赛的竞争精神融入到学习应急救护知识中,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在比赛的过程中巩固了自身对应急救护知识的掌握。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青少年中普及和传播人道法相关常识,体味人道精神。”上海外国语大学“‘助力人道,博爱同行’国际人道法知识传播志愿服务”项目也收获颇丰。


2018年4月到10月

他们总共进行了3个大型服务项目

包括30余场具体的志愿活动

累计参与志愿者189人次

受众超过5670人


项目推出的特色战争模拟游戏“瑞德十字”,在不同站点设计了不同的角色扮演游戏,参与者有时是“战俘”,有时是“平民”,有时是“士兵”或“指挥官”。通过游戏的方式,让青少年在模拟体验中深入了解战争,志愿者们还会在最后的审判站中以模拟军事法庭的形式告诉青少年什么是可取的、符合人道法的,同时深化青少年对战争残酷性的认知,向他们传递人道精神。



医者仁心

治病救人外的心灵关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上海市红十字第四人民医院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情暖夕阳”志愿服务项目,每次制定活动计划时,都会从老人的兴趣、特点、需求出发,结合传统节日特点,进行活动前的评估、调研、设计,在活动过程中观察老人的反应以及参与度,并在活动结束后听取老人的意见以及志愿者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反响,以评估活动的效果。


以端午节志愿活动为例,活动最初的设计是让老人串珠制作香囊,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老人的手眼协调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大家发现如果让80到90岁的老人也进行珠串,很可能影响到老人的参与度以及活动的效果。为此,文明办、医院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特地联合制定备用方案,在活动当天,选择老人活动能力较好、病种较轻的干部科7楼进行珠串香囊,选择老人活动能力较弱的干部6楼进行缝制香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老人们喜爱。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上海市儿童医院开展的“我们在一起”关爱病孩志愿服务项目,基于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以医院病房为活动开展主要场地,医院结合不同节日的特色,将手工课、绘画课、粘土课带入病房,丰富患儿的住院生活,帮助患儿改善就医体验。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医院还为长期住院的患儿提供了不同主题的大型活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医院更是联合志愿者,为小朋友们在病区里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六一盛典”:小朋友们带着自己的爸爸妈妈以及杂协的大小魔术师们大展身手,吹拉弹唱,带来各种令人惊叹的表演,欢乐源源不断。



兑现诺言

火红青春铸造生命传递



“我出生于1996年,毕业于普陀区晋元高级中学。高三那年在学校组织的成人仪式上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那时,我就有预感会成为那千分之一的配型成功者……” 2018年9月6日,晋元高级中学2015届毕业生、现就读于上海电力学院经管专业的刘辉同学配型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将生命融入神圣的中华骨髓库,用青春燃起重生的希望。”自2004年28位高三学子发出首倡之后,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坚持每年开展高三学生十八岁成人仪式暨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活动,越来越多的晋元学子积极投身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活动,将此作为极具意义的成人纪念和青春印迹。15年间,晋元高级中学共有3470人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其中包括西藏生151人,教师26人。郑钦文、李枑宇、刘辉三位同学先后配对成功,更将这份爱与担当连同生命的光辉传递至北京、西安、香港,来自青春躯体的干细胞在生命间的传递中实现了升华。



同济小学志愿者服务队通过走进来、走出去的“学校+社区”的活动方式,立足于“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接待了2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红十字青少年工作者。通过亲子讲座、亲子体验等方式,目前项目覆盖6个区、6个街道、26个学校,累计“红十字青少年救护”培训活动超过了2000多人次,为区域居民群众提供生命教育日常的普及与指导的优质服务。在2018年9月8日第19个“世界急救日”上,同济小学作为杨浦区四平路街道“交通安全‘救’在你身边”亲子活动的承办方,为活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针对山区弱势儿童,2018年10月7日到10月9日,同济小学“博爱申城”志愿服务队特邀请杨浦区红十字会会长,联系御视康眼健康志愿者服务社等志愿服务队到浙江常山芳村镇“河边山村留守儿童活动基地”考察与指导。推动了服务站建设以及基地器材的添置,并为脑瘫儿童开设一对一特需门诊,指导班主任如何辅助脑瘫儿童中医按摩康复治疗手法;为该校卫星班的特殊儿童的家长提供康复辅导课,手把手地指导家长为孩子按摩,促进孩子行走自如;提供纠正孩子斜视等康复服务和健康指导,协助该村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安全教育、科学用眼等志愿者的服务项目,搭建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平台。



全民出击

运作“流水线上的爱心”


“被遗忘的时光”

2018年,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红十字会、上海市静安区热爱家园青年社区志愿者协会开展的“‘被遗忘的时光’——天目西街道失智失能特困老人关爱与康复服务”项目,采取红会与志愿者协会合作方式,强调社工的专业介入,在专业督导的指导下开展个案服务,提升老人及家庭的整体满意度,解决老人及家庭的切实痛苦,已对50名失能失智老人每人开展12次、每次2小时的康复与护理服务,共计服务1200小时,有效缓解了老人病情恶化,部分老人逐渐恢复站立、手部活动和语言功能,较好解决了老人的问题,提升了红会的影响力与口碑。


特色项目“白领携白发”活动更是架起了志愿者和老人的桥梁。活动特别邀请了佰仁龙吴路养老院失智区经理钱老师向参与活动的楼宇白领讲解认知障碍基础知识,现场教授认知障碍老人的家庭护理及身心机能互动疗法,帮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认知障碍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老龄化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流水线上的爱心”

2018年5月12日,距离汶川地震已有十年。十年前的这一天,汶川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十年过去,人们无法忘怀灾难带来的伤痛,也仍铭记着灾难中全国上下共同抗震救灾的那些感动、坚强与珍贵的人和事。为了致敬汶川地震中参与抢险救灾的人们,上海市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组织开展了“流水线上的爱心”救灾物资整理志愿服务活动。


“‘流水线上的爱心’要像源泉与水流一样永不停止。”上海市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的“流水线上的爱心”救灾物资整理志愿服务项目,汇集了社会招募个人志愿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团队志愿者、上海市新经济党委党员个人志愿者和团队志愿者、上海边检总站团队志愿者、上海东航物流团队志愿者、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个人志愿者共188人。


截至9月1日,2018年志愿服务活动共开展了11次,其中救灾物资整理活动6次,志愿者增能培训5次。累计装填家庭紧急救助包、火灾救助包1200个,整理海关转交各类物资1686箱,这些物资发往新疆、西藏、内蒙古、贵州、湖北、青海、山东、云南等地用于当地红十字会开展帮困扶贫和救灾工作。



转自《公益周刊》,原题为《青春奉献、医者仁心、全民“出击”  “博爱申城”温暖城市每个角落


文字|陈诗松  

           张晨曦(实习生)

图片丨受访者供图

编辑|魏晋风

青年公益联盟,让公益“联”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