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诡秘莫测的人物,被后世誉为千古奇人。他与孔子、老子同为先秦时期的思想家,而与孔子和老子不同的是,鬼谷子更是一位谋略家和纵横家,其创建鬼谷派,座下弟子更是多达数百人,其中苏秦、张仪、孙膑和庞涓等皆是鬼谷子的弟子,在战火缭绕的春秋战国时代,画上了浓墨的一笔。 鬼谷子的著作《捭阖策》融合了鬼谷子毕生研究之精华,为后人了解鬼谷子的思想提供了不少依据。人长存于世,总要学会如何与别人打交道,可是有时候自己社交能力的局限性导致自己处处碰壁,郁郁而不得志。人到中年,还是一事无成的话,不妨看看鬼谷子留给后人的金玉良言,从中获取一二,使你交际得心应手,八面玲珑。 鬼谷子:人到中年,三种识人术,助你左右逢源 第一种: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 三思而后行,是智者应有品德,不做无把握之事,不做无准备之事,不做无法为之事。如果自己想要掌握情况,那么就要先从自身了解,只有先了解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 在《论语》中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季文子在春秋时期著名的贤相,遇到事情总是能多番思考问题,孔子在与他交谈之后对他说:“再,斯可矣”。孔子这番话说像季文子这样的人,思考第二遍的时候就可以下决定了,考虑过多反而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第二种: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 要想和别人建立信任关系,那么就要去考就这个人到底如何,。可以了解的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能了解的人,是不会随意聘用。最重要的是不要与愚者争论。 “蝗只知有三季”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蝗虫春天成型,夏天在农田里潜伏,秋天啃食庄稼,在秋天结束冬天还没来临的时候蝗虫就冻死了,那么在蝗虫的世界里只有春夏秋三季,我们却没有办法来改变蝗虫的这一认知,同样也不要同愚者争论观点,有可能在他的世界里事物本身就是那个样子。 第三种: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 万物都有正反两面,大多数人喜欢看正面的消息,但是有时候往往反面的事例却更加给人印象深刻,这样才能总结出失败的原因。失败是成功的先导,失败是成功的基础,失败乃成功之母。 很多情况下,大多数人都对失败一词,嗤之以鼻,却从来没有对失败有过思考和认识,如果稍稍有些改观,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令自己不要犯低级的错误,那么结果要比预期好很多。 我们常说做人要志向宽广远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那么就必须从自身的小事做起,动须相应,这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