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祠堂中的功夫文化

 来来永胜 2019-01-10

十多年来,笔者的练武场地是繁华都市中的公园与小区的空地。相比之下,笔者的一些朋友则幸福得多,他们居住在市郊的乡村,能在宽敞、宁静的祠堂与宗亲一起练武。逢年过节,村里的武术醒狮队在祠堂门前表演:满地火红的炮竹纸、色彩斑斓的醒狮、喧天的锣鼓声、洪亮的呐喊声,构成了一幅节日气氛浓厚的画卷......同为练武之人,笔者只能——“羡慕嫉妒恨”!




传统中国人心中都有一种愿景,那就是——求家族之长存,于是有了家族制度。祠堂,作为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正是家族制度的外化表现形式,是家族的象征和中心,是乡土文化的根。



除了祭祀祖先外,祠堂也是宗族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族亲们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常在祠堂进行。在提倡“耕读文化”,追求功名的封建社会,祠堂也是宗族子弟们读书学习的地方。例如广州著名的“陈家祠”,也叫“陈氏书院”,是清代中叶以后,广东省72县的陈姓宗亲捐资兴建的宗祠兼书院,以供同宗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之用。



古代村落常有安保的需要,或防止强盗的侵扰,或免于邻村的欺凌。因此不少农村的乡绅会出资聘请当时著名的武术家到村中,免费教子弟习武,而习武的地点往往就是在祠堂之中。例如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竹料洪拳”,就是竹料村聘请著名武术家谭敏到村中任教而传下的。



广州另一条名村泮塘村,从清朝咸丰年间起,乡中士绅、村民聘请教头办起团练,村中习武之风盛行。鸦片战争中,泮塘的“团练”也派出大批乡民加入三元里抗英的洪流。清末民初,泮塘一带盗贼横行。蔡李佛拳名师颜耀庭受村民所托,开设“颜馆习成堂”,影响力大。时至今日,“泮塘蔡李佛”也是广州武林赫赫有名的。在珠三角地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另外,武科举制度,也使追求功名的中国人看到了除了读书以外的另一条出路。因此,“崇文尚武”成为很多农村所向提倡的精神和向往的目标。



在安保和武科举这样的“刚需”不再的今天,在祠堂中读书练武,更多是一种宗族的凝聚力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在宗族家庙这样庄严肃穆的地方举行活动,使得子弟们更加团结上进。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讲求尊师重道、师承正宗。祠堂也就成为练武者追根溯源的圣地,对于“歪果仁”来说也不例外。蔡李佛创始人陈享位于新会崖门镇京梅村的宗祠——缘福陈公祠——又名“洪圣始祖馆”,便是全球蔡李佛拳练习者的圣地。2016年洪圣始祖馆隆重举行了“陈享公诞辰210周年”的纪念活动,国内外弟子纷纷回到陈公祠参加庆典,声势浩大。



佳节里,不妨到城市附近的农村去,感受一下当地祠堂的功夫文化,你会有与在“石屎森林”中的拳馆练拳截然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新春之际,小编以手书隶书挥春一幅,祝给位“東山國術”的粉丝:如意吉祥、龙马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