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华祠堂】赤松镇仙桥村祠堂

 流星雨工作室 2020-11-12

赤松镇仙桥村祠堂

赤松镇仙桥村距金华市区6.5公里,沿赤松溪而建,赤松镇镇政府所在地,村域面积约1平方公里。据有关史料考证仙桥原名玉泉,村名源于东晋黄大仙兄弟二人在赤松溪造桥,纪念二仙更换此名一直沿用至今。村落居住起源南宋初年,宋高中之原配夫人邢皇后之兄,朝请郎邢焕之次子高宗初年从开封,定居仙桥此为仙桥开基之祖,唐末五代吴越王钱后裔元末明初由浦江经商迁居二仙桥在此聚族而居,为清末金华四大家族之首,钱,黄,金,傅。村庄背山面水,布局别具一格,呈北斗七星状分布,整体方正,是典型的江南婺派古村。

仙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村内巷路条石铺成,笔直对称。现存古建筑30多处,大多为明清时期建筑,雕刻精美,保存完好,其建筑风格融南北方风格于一炉,集浙式、徽式、赣式、闽式于一体的婺派建筑风格,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相得益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点的古民居6处,依次为义质堂、遗经堂、花厅、寿生堂、仁德堂、48号民居。其中最为典型代表的是义质堂,位于仙桥老商业街中段,清中期风格,坐南朝北,建筑前后三进两天井加左右厢房,均为堂楼屋,门外有四柱五楼牌坊式砖雕门楼,门楼下设正门,两厢山墙另设边门,地栿、门枕石雕刻精致,多为瑞兽图案。各进建筑楼下高敞,楼上低矮,前后出廊用轩蓬顶或天花,月梁、牛腿、雀替、天花、隔扇等处木雕装饰华美,尤其以神仙人物牛腿的双面雕和镂雕技法称绝。

村内现存一祠、一桥、一泉、一古道等特色建筑。二仙祠,位于二仙桥西侧,又名报本殿,为二仙黄初平、黄初起两位兄弟的寝陵,至今香火鼎沸。建筑前后两进,前进为清代风格,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明间两缝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次间山面穿斗式,中央有“黄大仙陵寝”的墓碑、墓穴等,后进为近代重建。祠内存有乾隆十七年凿刻的《古迹攸存》石碑一帧和凿刻二仙桥造桥史实的断石半截,存有“二仙仙逝后二尊仙体安厝于此”的简略文字。据传东晋年间二仙桥时而山洪爆发,时而大旱连年,百姓备受其害。平起兄弟姑念百姓疾苦,于是“造桥点泉”,至今二仙桥遗址下的一泓清泉,汩汩流淌,终年不枯。古道一条,即二仙路,该条古道旧称金浦孔道,是浦江、义乌到金华的必经之路,至今这条道上仍依稀可辨中间嵌着长1.5米,宽0.5米、厚0.1米的青石板条和两旁铺就的鹅卵石,幸存着当年的驿站亭阁,好一副“古道边、驿站旁”的旧时景象。

仙桥村落古建筑造型别致,布局合理,砖、石、木“三雕”雕刻精美,是江南古村落文化的典型代表。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村落,源远流长凝练精深的大仙文化。“村外又村千户荫,树间生树四时春”……这样一个自然质朴之地,仙人故里。

仙桥老街所在二仙桥位于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距金华老城7.5公里,是婺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黄大仙赤松宫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记载,唐末五代,吴越王钱镠后裔迁到此处,沿着赤松溪,建立村落,聚族而居,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天时地利,钱姓家族也成为金华原有的四大家族之一。

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雨洗礼,二仙桥仍完好地保存了50多幢雕刻精美的古建筑,其中大多数建于明清时期。

而今,这里也成了现代交通的重要枢纽。03省道穿村而过,杭金衢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均在二仙桥互通交会,交通十分便利。村庄背山面水,布局别具一格,呈北斗七星状分布,整体方正,是典型的江南婺派古村。

仙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村内巷路条石铺成,笔直对称。现存古建筑30多处,大多为明清时期建筑,雕刻精美,保存完好,其建筑风格融南北方风格于一炉,集浙式、徽式、赣式、闽式于一体的婺派建筑风格,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相得益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点的古民居6处,依次为义质堂、遗经堂、花厅、寿生堂、仁德堂、48号民居。

村内现存一祠、一桥、一泉、一古道等特色建筑。仙桥村落古建筑造型别致,布局合理,砖、石、木“三雕”雕刻精美,是江南古村落文化的典型代表。

义质堂:位于仙桥老商业街中段,清中期风格,坐南朝北,建筑前后三进两天井加左右厢房,均为堂楼屋,门外有四柱五楼牌坊式砖雕门楼,部分已在文革时用石灰涂抹,门楼下设正门,两厢山墙另设边门,地栿、门枕石雕刻精致,多为瑞兽图案。各进建筑楼下高敞,楼上低矮,前后出廊用轩蓬顶或天花,月梁、牛腿、雀替、天花、隔扇等处木雕装饰华美,尤其以神仙人物牛腿为最。

仁德堂:位于花厅对面,清中期风格,坐北朝南,对合式两进建筑,堂楼屋形制,檐角成四水归堂式,牛腿用倒挂龙、狮子等,正房底层明间的骑栿拱雕刻较有特色。

遗经堂:位于莲台街21号,清乾隆癸未年(1763年)建造,坐西朝东,对合式两进建筑,堂楼屋形制,檐角成四水归堂式,牛腿为狮子、麒麟、鸱鱼等圆雕作品,雀替雕刻细致入微的人物图案,正房前出廊置天花。该建筑所在的前后两旁还有结构类似、年代相仿的古建筑数幢,巷弄古风尚存,保存完好。

历史名人:

黄初平(约328—386),后世称为黄大仙,是中国民间信仰之一,著名道教神仙。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兰溪黄湓村,一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义乌赤岸。黄大仙原是当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在金华山中修炼得道升仙。宋代敕封为养素净正真人

黄大仙传说在港澳台、东南亚等地流传甚广。今得道升仙地建有浙江金华黄大仙祖宫,广州和香港等地建有黄大仙祠。香港亦有为纪念他设立的黄大仙区

钱镠(liú)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卒于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少年时迫于生计曾为私盐贩,后投军,唐乾符年间为石镜将董昌的部校,后渐由偏将而升掌一州之兵。他在翦除刘汉宏、薛朗、董昌等地方叛臣的过程中,占有了两浙之地。唐光启三年(887),董昌为越州观察使(今浙江绍兴),自杭州移镇浙东;唐以钱为杭州刺史,从此独据一方。景福二年(893),钱镠升任镇海军节度使,驻杭州。唐以钱镠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治杭州。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封其为越王。公元904,改封吴王。及朱温建梁,始封钱镠为吴越王。钱镠在位期间,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

家规家训:

钱氏家训

  个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中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家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古同烹),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修桥路以利从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严以驭役,宽以恤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