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人的几种心理你要掌握到

 昵称61740120 2019-01-10
1.国王心理

分析男人的这种心理,先从男人对车的情愫说起。

穿越历史的茫茫尘沙,向来是女人爱美,男人爱车,多数男人天生有种“汽车”情结,汽车贯穿他们的一生。从幼时起,汽车就闯入了他们的生活。小男孩对汽车玩具爱不释手,喜欢模仿司机、记忆汽车型号和标志。成年后,买车的也同样以男性居多。我认识的男性朋友不少,但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不爱汽车的。有些男人说,汽车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些男人说,汽车是第二个“妻子”。

男人对汽车的“爱”,让很多女性不理解,甚至嫉妒。在女人眼中,车或许就是四个轱辘加一个方向盘这样简单,而男人们为什么如此痴迷?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因为汽车满足了男人的控制欲,控制欲让男人希望操控某个东西,而汽车恰好实现了男人的控制欲,能让人感到自己的能量无限扩展。他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开车时间,想让它怎么走,它就得怎么走。在这个过程中,让人体验到驾驭的快感,王的感觉。

所以,在男人眼里,汽车显然远非代步工具这么简单。车不仅仅是车,而是野心和梦想的载体,是地位与控制力的象征。可以说,一部行驶的车子,是男人的王国,他是王者。手握方向盘,可以享受无限自由,随心所欲,南北东西任我驰骋。飞奔在高速公路上,感受着“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神速,体验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感,让男人生发出一种雄视千古,横槊云天的英雄气和成就感。

男人的这种王者作风也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与女人的交往中,他们也希望爱人像车子一样按照自己的意愿运作,也就是我们惯常所抱怨的“大男子主义”。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甘拜下风的男人,是个男人都想“称王称霸”。

无论是小情侣的谈情说爱,还是婚后男女的居家过日子,男人骨子里这种“国王情结”都是咱们女人不可小觑的。如果在平时的交流中,你不注意他们这点内心诉求,你们的婚姻会问题百出。

2.玩具心理

春节期间,到朋友家串门,没料到两口子正闹别扭,女主人正为男主人好几天不着家而怄气,而男主人就一句话告知:和朋友在外面玩呢。关于玩的地点,打死都不说。

女主人把我拉一边,向我求救,你去问问你大哥他去哪里玩了,他一向对你说实话,是你的粉丝。

我于是肩负着重任,主动到厨房和男主人搭讪,佯装淡定地说:“大哥,这两天去哪了,电话拜年都找不到你哦。”

“玩去了呗。”

“哪里玩去了?”我追问。

“哪里好玩哪里玩呗。”

瞧他那一边摘菜一边漫不经心回答我的样子,我横看竖看都像个一门心思鼓捣玩具,对大人的话置若罔闻的孩子。那一刻,我惊讶了,脑袋里起了这样的连锁反应——男人是孩子,孩子爱玩具,玩具是女人……

很多时候,男人和女人的关系类似于小男孩与玩具的关系。这种比喻,前两年风靡一时的韩剧《人鱼小姐》也曾说过,大意是“每个男人其实都是小孩子,女人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玩具,你看过哪个小孩子只要一个玩具的?只要有新玩具的出现,他们怎么还会记得旧玩具呢?”这个比喻可能很不妥当,毕竟,女人不是玩具。可是仔细一想,二者的心态又有什么区别呢?男人的花心,男人的顽劣,男人的霸道,男人的赖皮,都可以从他们小时候对玩具的态度上找到答案。

男孩子永远喜欢新鲜的玩具,好奇是男人最普遍具备的也是最易被攻破的弱点。他确实像当年的小男孩一样,没有见过的必然要追根到底,看个清楚明白。研究得水落石出了,新鲜感没有了,自然就厌倦了。但当男孩发现玩具忽然换了一种外壳,哪怕只是将外壳上红色的油漆改成了蓝色,那他的好奇心就又被调动起来,重新开始来研究。越是构造复杂,越是不让他弄明白他就越是要钻进来研究。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做个让他永远研究不透、变幻莫测的“玩具”吧。发型要适时地改变,不要一个马尾巴梳一辈子;衣服常换常新,不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你给“小三儿”省呢?性格上,也不要让他一口吃定,来点神秘,保留自我,千娇百媚,让这个小屁孩永远转不出你的“迷宫”。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就是小屁孩在玩累疲倦的时候,始终是会回家的。就好像小孩也喜欢在外面和伙伴们玩耍,探奇冒险,偷爬果树摘果子,发现一个山洞就一群人往里钻,希望发现神秘。但闯了祸,或者玩累的时候,总会回家,总会对母亲撒娇,希望得到母亲的爱抚与乳汁。所以有些男人也许会和很多女人发生关系,但真正能一起共眠的恐怕只有妻子。就像小孩只有在母亲的怀抱里,才会睡得毫无防备,踏实安稳。所以,万一男人背叛了你,你又真的舍不得、离不开他,那就宽容,等待,原谅吧。

总之,对付男人这个小屁孩,作为女人,要不就做个聪明的玩具,吊他的胃口,不断地推陈出新,玩新花样;要不就做个宽厚的母亲,连哄加骗,耐得住性子,经得起等待。如果你做不到这两样,那你只有发疯抓狂的份了。

3.抢食心理

前不久,我胆大包天地和女同学的老公玩了个恶作剧。

这个女同学是曾睡在我上铺的姐妹儿,曾经像姐姐一样照顾我。几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姐妹一般的情谊,肝胆相照。我容不得任何人欺负她。

那天,她给我抱怨老公对她很冷落,行为异常,每天都玩到很晚才回家,把她和孩子扔在家里。老公以前总是叫她“乖乖”、“宝贝”,现在这些昵称好久都没听到了。她很是苦恼。我问她有没有发现蛛丝马迹,她说没有,作风上没有问题,只是不那么在意她了而已。

于是我就帮她想了个办法,建议刺激一下他。我开始和暗恋她的那个男同学联络,说我们应该加强联系,成年人了,一年到头总有几天要为自己活,趁着这大好春天,我们一起春游吧。同学们对我这个倡议非常赞同,积极响应,终于我们找了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集体离家出走了三天,然后轮流挨家挨户聚餐。等我们聚到这位女同学家的时候,在我的安排下,那个暗恋她的男生一个劲地赞美她贤惠、年轻、漂亮。搞得她家老公那个紧张啊,那可是可劲儿表现呢,乖乖长乖乖短地叫个不停。

见效果如此明显,我们吃完走人。事后,女同学及时汇报战果,说老公对她的热度已经恢复到热恋时的火候了,每天都早早回家,每次她接电话的时候,老公都神经高度紧张,企图探听点虚实。哈哈。

她不解地问我:这是什么道理?

我给她说,你每天到幼儿园里接送女儿,难道你没有发现,那些在家里不老老实实吃饭的孩子,送进幼儿园,个个都吃得很带劲?还有,明明不太好吃的食物,一旦有另一个小孩和自己抢,自己就忙不迭地恨不能一口吃下去,吃得倍儿香。

同学恍然大悟,说:哦,原来是抢食心理呀。

这种现象同样也可以用上一节小屁孩的玩具心理来解释。君不见,那些有很多玩具的小孩,以前的玩具玩腻了,便随手扔到一边,也许再也不会记得它的存在。这时候妈妈若要把他的旧玩具送人,他会又哭又闹,宁愿玩具蒙尘,也不能看到别的小孩玩自己的玩具。

4.面子大过天心理

前不久,我的一位亲属终于结束了他那段名存实亡许多年的、极度不堪的婚姻,勇敢地选择了离婚。虽然任何一段婚姻的失败都不是一个人的原因,但总有谁先谁后谁过错多谁过错少的问题。在这之前,我们全家集体奉劝他离婚很多年了,但他是个对生活特能将就的人,为了孩子,自己忍辱负重多少年,就是不离不弃。那现在,是什么让他这样一个温吞的男人怒发冲冠,斩钉截铁地对婚姻说不呢?

是面子!

因为孩子的事情,他们发生了口角,女方是个极端能唠叨的女人,在她逼命的唠叨下,他情绪失控,对她动了手(当然,打人是不对的)。这一巴掌算是戳了马蜂窝,她先是在家里大闹天宫,后来平静下来了,他以为没事了,实际上他想错了,她在酝酿一个更复杂、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计划——从亲属家再到他的单位,她一路吆喝过去,将他打人的罪状添油加醋地诏告天下。

她过了嘴瘾,气也消了,体验到了报复的快感,但婚姻也被吆喝没了。他坚决离婚,她这时候才如梦初醒,遂动员娘家人、亲戚朋友来说和,都无济于事。用他的话说:我能吃得起苦,但丢不起人!

男人的面子,就是这么重要。虽然面子是个看不见的物件,但它有足够的魔力让男人与之共存亡。在男人的意念里,面子就是尊严,尊严就是生命!这样说或许有点过分,但真的很现实。

中国人谈“男人的面子”,就如同欧洲人谈“女士的帽子”,是完全有资格被称作历史悠久的。我不太清楚我们的老祖宗什么时候造出的“面子”这个词。印象中明代赵南星的《笑赞》应该是我见到过的最早提到“面子”问题的古书,行文间不乏王安石、苏东坡等名人的典故,依稀可以从中辨认出所谓“面子”的文化基因。祖祖辈辈受这样的文化基因熏陶,即便是现在,咱们中国男人的最爱仍然不是CEO,而是面子。

因此,对一个男人最彻底的伤害最毁灭性的打击就是让他没面子。一个自感丢尽面子的男人会走向极端,要么变得疯狂,要么变得毫不在乎。无论走到哪个极端,对女人都不幸。疯狂的男人容易变成暴力狂,消极的男人变得失去斗志。所以,聪明的女人,无论他的男人让她多生气,令她多烦恼,她都会紧紧捍卫男人的面子。而一个平时肯花心思维护自己男人面子的女人,她的生活一定是幸福的。把两个人的小氛围经营得和谐,是家庭关系平衡术中最重要的一点。

当然,给男人面子,并不是女人委曲求全,而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给男人体面的自尊。

5.“戴高乐”心理

尼采说:想和女人约会,请拿好你手中的鞭子。

我说:要想让一个男人乖乖地为你服务,请准备好夸赞的语言。

都说女人虚荣,其实男人的虚荣心一点不比女人差,除了爱面子,他们还爱听好话,爱戴高帽,可以简称为“戴高乐”。就像小孩子总喜欢夸张事实,为的就是得到成人的赞扬一样。男人也希望得到赞美、肯定,希望被异性鼓励与欣赏。就因为此,要想让男人乖乖地为你服务,你必须不失时机地夸赞他。

事实上,赞美也确实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