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大平台争夺流量,张小龙罕见4小时演讲

 轻舞飘香 2019-01-10
三大平台争夺流量,张小龙罕见4小时演讲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微信之夜,微信之父张小龙带来一场罕见的、持续4小时的干货分享,从19:40左右开始登台,持续约4小时才讲完了他思索许久的分享内容,这比原计划的演讲时间推迟了2小时。

尽管他在演讲方面“表现平平”,但4小时头脑风暴干货满满,现场几乎无人离场。微信成立8周年,拥有用户10亿,这些固然是张小龙演讲超时的主要原因,但有趣的是,1月9日当天,支付宝方面宣布,用户突破10亿,当天,抖音宣布要推出新平台“抖信”。可以预见的是,2019年,三大平台的流量大战不可避免。

三大平台争夺流量,张小龙罕见4小时演讲

一条牛仔裤、一件T恤或卫衣,张小龙每次出现在大场面的穿着,都显得与之身份有些不同,但这些他似乎并不在意,9日晚上的开场白中他说到: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擅长演讲,我觉得演讲是一个技术活,是挺专业的事情,我挺尊重专业的。在演讲方面我是业余的。我希望参加这样一个会议,更多只是希望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有一个面对面的交流。

事实上,所有现场观众及看直播的网友都知道,张小龙确实不擅演讲,但大家很喜欢他接地气的分享风格。

张小龙说:有一个时间点,我觉得很特别,如果是去年的话,大家都会说“七年之痒”,我只能总结怎么样“痒”的。今年是8年,在2018年8月份的时候,微信的日登录量超过10亿,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里程碑,这可能是国内历史上第一款APP有10亿DAU的数量级,我们也没有公布过,可能在我们自己看过来,这只是哪天达到的一个问题。但是对于一个做互联网产品的人来说,应该还是一个很值得庆祝的一个事情。

 “这应该是国内第一个日活超过10亿的产品吧”

这次演讲,张小龙分享了微信从起初10人团队,成长为现在举足轻重的互联网产品的历程。“当时我写了一封邮件给Pony,开启了微信这个项目。这个事情是真实的,但是也有很多不真实的传说,比如去过某某寺庙:)想到那封邮件,我时不时会觉得有点后怕,如果那个晚上我没有发这封邮件,而是跑去打桌球去了,可能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了,或者是公司另一个团队做的另一个微信。”

智能手机的出现,让张小龙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说:自己当时开始用智能手机,而很多基于PC的产品或者短信都不能实现很好的沟通体验。所以当时想法很简单,希望给我自己或者少数人做一个沟通的工具。而且我们刚好有一个团队在做QQ邮箱手机客户端,所以刚好凑了十个人的团队开始做微信。包括后台开发,三个手机平台的前端开发,还有UI,加我自己带了一个产品毕业生,就十个人。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做出了第一个版本。今年刚好是微信的第八年,也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标志着一个产品从出生走向成熟。我们当时坚持了一个原则就是,一个新的产品没有获得一个自然的增长曲线,我们就不应该去推广它,所以在前5个月里面,我们基本上没有自己去推广它,我们只是想看微信这样一个产品对于用户有没有构成吸引力?用户是否愿意自发传播它,如果用户不愿意,我们怎么样去推广它也是没有意义的。

我记得从微信2.0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曲线,有了一个增长,虽然它还不是很快增长,但是它是自然往上走的。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可以去推它了。我们当时特别庆幸做了几个很正确的决定,第一我们没有批量导入某一批好友,而是通过用户手动一个一个挑选。第二,在一个产品还没有被验证只能够产生自然增长的时候,我们没有去推广它,把这两个事情做对,虽然这个时间会花得长一点,但是这样使得它真正开始起飞的时候,它是很健康的。在这里我想提到一个数据,在今年的八月份,微信的日登陆用户已经超过了10亿。这应该是国内第一个日活超过10亿的产品吧。超过10亿DAU的时候,其实我们团队内部没有任何的庆祝。大家只是觉得,到10亿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吧。

巧的是,1月9日,支付宝正式对外宣布,支付宝全球用户数已经超过10亿。

更巧的是,1月9日,网络中有爆料称抖音将于本月15日举办抖音&社交新品发布会,今日头条内部也在孵化一款名为“抖信”的社交产品,由抖音团队负责,还申请了“抖信”的商标,申请公司为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让创造者体现价值”

张小龙说,在微信很早期的版本,就发布了公众平台。这也是微信的一个创新。当时的思考主要是,微信会取代短信,那么短信时代的市场需求是,众多的服务都要通过短信来触达用户,取代了它,也得提供相应的能力来覆盖这个需求。我知道短信、邮件,因为是可以不受控地群发的,这带来的副作用大家都知道。于是想,如果微信提供一种基于订阅的模式,即避免用户被骚扰和欺诈,也让服务可以可控地给需要的人发信息,其实是做一个C端和B端的桥梁。我还记得当时构思得差不多的时候特别兴奋,跟Pony(马化腾)发消息说这样一个机制会多么多么厉害。Pony说垃圾信息怎么办,我说天然没有垃圾消息啊。所以从公众平台开始,从连接人到连接服务去扩展以后,微信开始体现平台化的优势,包括后来的小程序。做平台,需要有原动力。否则,我们可能沦为当年运营商的SP平台。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SP平台了。当一个平台只是追求自身的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时候,我认为它是短视的,不长久的。当一个平台可以造福人的时候,它才是有生命力的。当时做公众平台的时候,我们就会想,我们要帮助到人们解决什么问题。当然是通过信息触达来替换掉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端。这是互联网的优势。举例来说,传统的商业,依赖于你要在一个人流大的地方租一个商铺,但利用互联网,地理不再是优势,你的服务质量才是优势,那么,我们要帮到那些真正有好的服务的人和集体,去触达潜在的用户让客户更容易连接到他们。

张小龙举了一个案例,如何帮助一个没有技能的盲人找到顾客:他应该有公众号,他的顾客会在关系链里传播这个公众号。所以,当时定下来公众号的slogan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它的公众号,就是它的品牌。并且,品牌是基于关注和认可的。今年,我真的看到了一个这样的真实案例,是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面发的,他发现有很多个盲人按摩师通过一个小程序找到顾客。看到这个案例我特别开心,因为这和最初我们反复地举例说的场景是一模一样的。

 “做最好的工具”

张小龙说,这两年业界的目标变成了所有APP应该尽可能多地去抓住用户的停留时长,这个违背他的常识。他认为,一个用户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技术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人类提高效率。作为一个好的沟通工具,一定要高效。所以微信没有已发送状态,原因是最高效率的方式就是发完即走。你不用关心这一条消息有没有发出去,有没有发成功,对方有没有收到,甚至不用考虑网络是不是有问题。如果是一种信息资讯类的工具,那么应该是帮助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面获得最有用的信息。除非是一种娱乐类的内容消费,可能时间长一点是没有关系的,就像我去看一个连续剧,要花很多时间。但连续剧也不能无穷地增加集数,来获取用户的时间。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现在视频软件都有两倍速度播放的功能,很多用户会选择用两倍速看到完整的剧情。

关于时长,他还举了个例子:朋友圈从刚发布到现在,用户的每个人的好友可能越来越多,理论上里面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家可能想不到的一点是,随着你的好友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多,每个人每天在朋友圈里花的时长却基本是固定的,大概就是30分钟左右。当好友少的时候,你会看得更认真一些,更慢一些。当好友多了以后,你会放得更快一些。用户其实并不会按照你的内容多少来决定它的时间分配,但我觉得这是很合理的。如果我们非要停留时间更长的话,我们当然有很多办法来做到这一点。但是这只会让用户觉得不爽,因为他的社交效率降低了。如果非要把他半个小时能完成的事情延续到一个小时的话,只能代表效率降低。

张小龙认为,拿一个停留时长衡量一个APP,这个跟他对互联网的初心的认知是背离的。每个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互联网人的使命不应该是让所有人除了吃喝拉撒把时间都花在看手机上面。

他说,几年以前微信有个版本,让用户放下手机,多和朋友见见面,现在这个观点也没有变过,微信永远都不会把用户停留时长作为一个目标。相反微信可能关心的是一个人在这里发一个照片,看一些文章,完成一笔支付,找到一个需要用的小程序,是不是能够做到最快速最有效,这才是最好的工具。

 中年男子的“保温杯”

除了上述内容,张小龙还就社交、小程序、小游戏、阅读、搜索、AI、支付、企业微信、人口红利等为维度分享了他的观点。

与滔滔不绝的马云相比,张小龙的演讲显得沉闷;与明星气质的李彦宏相比,张小龙的演讲少了激情澎湃。有趣的是,演讲过程中,张小龙数次中断,停顿三五秒钟,似乎在思索着什么,且多次说到:对不起,我喝口水。当张小龙拿起黑色水杯时,不少观众在场下开玩笑说:中年男人的保温杯啊。

人到中年,雄心确似热血青年。

开场时,张小龙:我把说这次的公开课时间放在晚上,其实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认真准备一个东西来跟大家分享,那我很有可能会超时,在晚上这个超时的空间是很大的。

这话一出口,现场一阵掌声。

果然如他所说,这次演讲超时了,超了2小时。张小龙半开玩笑说,他这些年很少这样,一个人拿着话筒说上几个小时。显然,他是兑现了“认真准备”这一承诺。

“万物之中,希望至美。”他用一句电影台词,作为演讲的结束语。

张小龙的演讲看似平淡,却干货满满,微信的步伐,看似平淡,却步步为营。

谁也不知到,2019年,微信、支付宝、抖音三大平台会演绎哪样的流量大战。

但可以预见的是,用户将是最终的受益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