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黑科技揭秘

 来来永胜 2019-01-10

2018年7月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长高铁列车“复兴号”正式投入运营,最高时速可达400公里;2017年底,高铁总里程已达到2.5万公里,占世界总量的66.3%,无论在核心技术上还是总里程数上,我国都稳居世界首位,高铁俨然成为我国“走出去”的新名片。



高铁的快速发展,对建设施工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高铁的建设标准和施工难度要远远大于普通铁路,尤其是需要开挖隧道的路段,难度系数更是成倍增长。因为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超欠挖情况



什么是超欠挖?


超挖,顾名思义,就是实际开挖的断面尺寸过大,超过了设计施工轮廓,这将会影响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欠挖则反之,如果实际开挖断面尺寸小于设计尺寸,那么势必会影响二衬的厚度,从而造成工程隐患。



过去常用的检测方式是用全站仪进行抽检式的断面测量。虽然全站仪的单点精度可以满足施工要求,但无法进行全面检测,因此,未被检测出来的超欠挖区域将会给之后的工程带来安全隐患。


传统检测方式无法进行全面检测


那么,有没有一种设备既能满足断面检测的精度要求,又能实现全面检测,同时效率还高呢?


答案:有,三维激光扫描仪。


Z F IMAGER 5010 应用于隧道测量



作业流程




1、外业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配置图




仪器架设示意图



2、数据预处理


将采集的数据导入到软件中,可自动寻找球棱镜位置,后视定向快速完成点云定位定向。


点云定位定向



点云降噪


同时可自动进行点云降噪,清洗无效数据,使测量数据更加精准可靠。



3、数据检查复查


数据预处理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点云分析了。主要采用的方式为2D分析和3D分析。


2D分析结果


2D分析结果通过色谱图的形式反映该段里程上隧道的超欠挖情况,并能实时显示当前里程的超欠挖数据。



点云3D分析


点云3D视图的分析结果更为直观,红色表示欠挖,绿色表示超挖,超欠挖一眼就可以看出



4、导出超欠挖报告



断面里程、实测和参考断面面积、超欠挖面积等关键信息在报告清晰可见,并可根据实际需求定制化格式。


导出的超欠挖分析报告,一方面可以作为评估和控制施工质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在智能放样这个模块中可以用来指导后续地施工工作。



5、全站仪联动超欠挖


联合马达全站仪直观放样出隧道超欠挖的位置和数值,实现“点哪儿指哪儿”。



全站仪指向



超欠挖显示及实时放样

优势总结


1、可视化测量,毫米级精度


Z F三维激光扫描仪与全站仪的精度对比


经过大量点的精度对比发现,Z F三维激光扫描仪最大偏差在毫米级别,完全满足超欠挖检测的精度要求。



2、全方位扫描,自动化处理




由上表可见,三维激光扫描仪不仅单站测量速度遥遥领先,而且同等时间内获取的点数量、断面数也远远超过全站仪和断面仪。



3、联动全站仪,快速放样


传统开挖断面的测量放样工作耗时长,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和进。使用Z F三维激光扫描仪配合马达全站仪,可以快速对隧道超欠挖进行有效控制。


快速放样


以Z F三维激光扫描仪为核心的隧道超欠挖检测方案,不仅精度满足隧道超欠挖检测的要求,而且比传统检测方式的效率更高;不仅可以应用于高铁隧道的安全监测,还可应用于包括地铁隧道、水利隧道、公路隧道等其他地下空间施工阶段的安全监测领域。

Z F IMAGER 5010C 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点图片有惊喜)


隧道工程百年大计,质量安全重于泰山。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新型高精度测量技术,已经在多条高铁线路的施工检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定将继续助力打造精品隧道工程,为工程安全保驾护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