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家家户户在贴春联的同时,也会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名曰迎福、接福。“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是中国吉祥文化祈吉观念的朴素反映。 古人对“福”字的诠释:一说,甲骨文的“福”字是双手捧酒的样子,有酒即有福;一说,“福”的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一口田”,有田有地,吃穿不愁,岂不是福?还有一说“人皆有其田”,福荫广大。《说文》则谓其“从示声”,与鬼神、与祈祷有关,意思是祈求远离灾祸、幸福降临。 关于何为“福”,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阐释。《礼记》有曰:福者,百顺之名也。也就是说,“福”有顺利、诸事如意的含义。《韩非子·解老》则认为“全寿富贵之谓福”,即长寿、富贵则是“福”。在对福善观念的追求中,逐渐形成了“五福”观念。何为“五福”?《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也就是说,“五福”包含了长寿、富裕、安康、有德行、老年无疾而终等多层意义,认为这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福”。后世又发展了“五福”观,即福、禄、寿、喜、财,成为深入人心的“五福”。 贴福字的习俗在民间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因为有“一福压百祸”的说法。据说贴“福”字主要有两个寓意:一是辞旧迎新,送走当年的太岁,迎接新一年的太岁。二是“一福压百祸”,五福临门,吉祥如意。迎接新一年的福气,福到祸自消。 福字不能贴倒,除非特殊情况。在民俗中确有倒贴福字的说法,取其“倒”和“到”的谐音,意为“福到”了。但福字倒贴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和家里的箱柜。因为水缸和垃圾箱里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倒贴福字。这种作法是巧妙地利用“倒”字的同音字“到”,用“福至”来抵消“福去”,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大门是迎福纳福的地方,福字应该正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作家冯骥才如是说:像时下这样,把大门上的福字翻倒过来,则必头重脚轻,不恭不正,有失滑稽,有悖于中国“门文化”与“年文化”的精神。倘以随意倒贴为趣事,岂不过于轻率和粗糙地对待我们自己的民俗文化了? 在大年三十到来之前,别的门饰可以不要,但一定要端端正正贴上一张红彤彤、喜洋洋的“福”字和对联。既增添了欢乐喜庆气氛,又装点着又一个幸福吉祥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