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切缅怀我们敬爱的四位老校长(中)

 cxag 2019-01-10

  王老不仅是一位表演艺术家更是一位杰出、卓越的戏曲教育家老人家46岁的时候由于不幸失嗓谢绝舞台从此掀开了老人家艺术生活中崭新而光华的一页——专事课徒传艺把希望寄托在弟子身上通过他们的实践来践行自己的革新建树老人家不是像一般的老师那样照本宣科怎么学来的原封不动的教给弟子培养出几个“小王瑶卿”而是根据弟子们的不同素质不同条件把他们引向各自所长的艺术发展道路上。如梅尚程荀四大名旦都出自王门经过王瑶卿先生的“调教创造出了不同艺术风格的流派。王老不仅“调教”出了“四大名旦”还培养出了张君秋、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四小名旦”京剧界有成就的旦角演员均出自王门,桃李遍天下。老人家犹如一棵参天大树所有旦角流派都是老人家这棵大树的枝脉至使京剧旦角艺术根深叶茂繁花似锦。

  王先生不仅是京剧旦角行当倍受敬仰和推崇的一代宗师而且还精通京剧中生、净、丑的表演艺术同时通晓乐队文武场面可谓“六场通透教戏说“全堂”(包括生旦净丑各个行当、乐队的文乐和打出乐),因此被尊为“通天教主”。

  王老是在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前第一位到戏校传艺的老教授所以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情况了解的很清楚王老担任校长一职是最合适最称职最受欢迎的人选。

  老校长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一生经历了多次社会变革饱尝忧患历经苍桑古稀之年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又被任命为中国戏曲最高学府的校长老人家心里无比的兴奋和激动在就职讲话中老校长说“我已经是71岁的人了看到了新中国看到了艺人翻身国家瞧得起我我还有什么说得呢我只有发誓献身于人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凡是我所会的将毫无保留地倾囊以赠!”老人家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肺腑充满了老而弥坚的精神。老人家以对党感恩的朴素感情不顾年迈把全部心血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老人家以校为家制定教学规划建立和加强各种教学制度对每个教师所教的剧目都要经过审查彩排合格后才能对外演出不够质量要重新加工有的重点戏最后必须经过老人家亲自加工直到满意时方能上演而且提出了“随排、随演、随改”的要求并形成制度。由于老人家的严格要求大大提高并保证了教学质量。王老教学认真一丝不苟大公无私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的爱护与对自己的亲生的孩子无异学生对王老的敬爱也如对慈父一般。王老在担任校长期间如同年轻人一样朝气蓬勃愉快忘我的工作着奉献出晚年的全部精力把自己的艺术全部传授给了学生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艺术人才。

  我作为戏校的一名学生赶上了好时代遇到了王瑶卿先生并且得到了老人家四年之久的手把手地精心培育成为老人家最小的一个学生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耀最大的幸福。

  从1949年起老恩师除了校务工作外每天为我传艺雷打不动。四年当中老恩师教授了我大批的王派剧目《珍珠烈火旗》、《十三妹》、《孔雀东南飞》、《玉堂春》、《王宝钏》、《龙凤呈祥》、《貂蝉》、《宝莲灯》、《审头刺汤》、《汾河湾》、《打渔杀家》、《大保国》、《二进宫》、《宇宙锋》、《芦花河》、《三娘教子》、《四郎探母》、《法门寺》、《长坂坡》、《穆柯寨》、《穆天王》、《棋盘山》、《头二本虹霓关》、《樊江关》、《五花洞》、《得意缘》、《梅龙镇》等甚至连《战太平》里二夫人都教给我了(当年童祥苓报考戏校选修班时就是我陪他演的二夫人)。这些戏包括青衣、刀马旦、花旦、闺门旦等各个旦行也就是老恩师开创的“花衫”这一新的旦角行当。这些戏大多成了我几十年经常上演的保留剧目。老恩师为我的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拓了宽广的道路。

  最值得我们继承的是老人家的革新精神。老恩师常讲“戏要跟着时代走”。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与时俱进”的精神。老人家一生把革新精神贯穿始终在他70岁高龄时还创作了许多新编剧目如《牛郎织女》、《白蛇传》等。最能够体现老人家革新精神和艺术风格的是1952年为我们戏校创排的《白蛇传》无论唱念做打舞都体现了王派的特色和风格。特别是老恩师设计的唱腔抒情与渲染气氛相结合字音与声情相结合细腻委婉中韵味浓厚又不失纤巧结合人物的内心和情节的发展变化巧妙地掌握节奏使唱腔进入了化境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准确地表达了人物的感情和性格。

  老恩师不仅为《白蛇传》设计了优美动听的唱腔在剧本、导演、演员、音乐、舞美、服装等方方面面都做具体细致的指导比如对剧本老恩师在“断桥”一场就提出了画龙点睛的建议和要求当时排到白娘子、小青和许仙见面的时候原来的剧本是很简单的几句【散板】显得很薄弱小青愤怒追杀许仙时运用了变脸、蹿树墩等技巧再配有许仙的抢背、吊毛等动作反倒显得很火爆很突出。老恩师就对田老说“老田哪这仨人见面不能先瞧青蛇、许仙在那儿折腾白蛇在旁边傻愣着得给白蛇写段词加段唱把白蛇对许仙怒呀怨呀气呀恨呀爱呀全倒出来你的词甭特规整长短句都成要让白蛇数落数落许仙。”田老马上答应说“好”便妙笔如飞不多时间就写好了“你忍心将我伤……”老恩师接过唱词闪电般地吟出了唱腔二位老人神速的艺术创作妙词惊四座一曲代代传。这段“你忍心”传唱至今一个字没动一个音符没改依然是新颖别致优雅悦耳, 动情动听。

  《白蛇传》是田汉先生和王老两位艺术大师联手合作共同打造的艺术经典堪称双美双绝。

 《白蛇传》创作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课堂我一天学到的东西胜过10年。特别是老恩师一字一句一板一眼一个身段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手把手地教我更主要的是老恩师传授我技艺的同时也教会了我如何运用京剧独特的艺术手段去塑造人物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深入浅出的理论启发诱导我怎样去创演新戏使我受益匪浅。我后来能够创演电影《穆桂英大战洪州》和《沉海记》以及《四川白毛女》等新剧目主要是老恩师为我在艺术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老恩师在任教期间不仅传艺课徒主要精力浸注在教学之中。

  第一老恩师首先抓了“基础工程”即用正统、正规、规范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请雷喜福老师教男生的各种台步请茹富兰教学生打把子请荀令香老师教女生台步、圆场走各种翻身统一规范。这些老师都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因此中国戏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被公认为基本功扎实。

  第二老恩师另一个治学方法和举措就是“择贤任教”请好老师教拿手戏老人家不顾年迈腿疾无论炎夏寒冬总是在史若虚副校长陪同下课堂当发现个别老师不适合教剧目课便马上调整。老人家不怕得罪人一切以学生的学业和前途着想一切以学生和学校的利益为出发点这正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戏校治校的高度责任心和大公无私的精神的体现。

  第三就是本着“普遍教育、重点培养”的精神用教“手把徒弟”也就是带研究生的办法不是“大堆搓”而是“吃小灶”来精心培养尖子生。京剧历来是明星制各地都需要好角儿戏校就是要为社会院团输送优秀人才。要出人才首先要严格选才而选才的关键就落在了“辨才”这一环节上 “辨才”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前途和命运老恩师有一双睿智的慧眼对“辨才”有惊人的能力因此老恩师“选才”、“辨才”、“育才”培养调教出一大批京剧的栋梁之才。

  第四“因材施教”就是老恩师的“拴猴法”。老人家非常风趣地说“我的这些学生都是我这根儿棍儿上的猴我是一个猴一个拴法。”也就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条件施以不同的方法。老恩师朴实无华的讲解却道出了非常深刻的哲理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老恩师是从1949年就到戏校授课、传艺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戏校的物质条件非常差新校址在东城区草垛胡同借用证章厂十分破旧的一座二层小楼既是文化教室又是练功房既是排演场又做师生用饭的餐厅。二层楼上男女拥挤在地铺上另有一个10米左右的小房间便是当时史若虚教务长的办公室兼卧室兼学生课堂。老恩师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同全校师生在艰苦中创业着。从草垛胡同迁移到西四赵登禹路也是租赁一所旧四合院在那简陋的院落里开展着新中国第一所戏曲最高学府的教育事业。老恩师虽然是一校之长却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教室里没有暖气也没有电扇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老恩师教学生看学生实习彩排参加新剧目的排演没有任何特殊待遇只有一把破旧的藤椅伴随在老人家身边算是对王老的特殊关照了。物质生活虽然艰苦但老恩师却以古稀高龄带领全校师生建校、创业奉献出了全部精力和心血为中国戏校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之逐步走向正轨而且培育出了一届又一届优秀学生为全国各地京剧院团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戏曲人才成为表演艺术和业务管理的顶梁柱。老恩师为中国戏校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为后人颂扬。


    老校长萧长华先生


  萧老是京剧丑行表演艺术一代宗师、泰斗,塑造了蒋干、汤勤等人物至今无人可比被公认是“活蒋干”、“活汤勤”。京剧丑行表演艺术发展到萧老到了一个里程碑阶段。萧派艺术是一代楷模典范据我所知京剧丑行只有萧派而无其它流派。田汉先生有诗赞曰:

    三冬两夏苦耕耘百载梨园一老军;

    盗柬争疑真蒋干审头都说活汤勤;

    艺能已是醇如酒桃李于今密似云;

    难得称觞新社会再抛心力福人群。

  田汉先生这首诗中前四句称赞萧老在表演艺术上的贡献和业绩后四句则是讴歌萧老对戏曲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功勋。萧老自1904年起当年27岁时就在喜连成科班执教任总教习亲自培养出了“喜、连、富、盛、世、元、韵”七科学生如:雷喜福、侯喜瑞、马连良、刘连荣、于连泉(筱翠花)、苏连汉、谭富英、马富禄、茹富兰、苏富蕙、叶盛兰、李盛藻、高盛麟、萧盛萱、袁世海、叶盛长、李世芳、艾世菊、阎世善、江世玉、谭元寿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艺术家有的还成了自创流派的艺术大师他们在京剧艺术的继承和革新方面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为祖国剧坛增辉耀彩大大推动了京剧艺术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萧老从1950年便到中国戏校执教了先是教授后任副校长、校长萧老和前两位校长一样都把全部心血浸注到教学工作中以传艺育人为己任。中国戏曲学校数以千计的学生无一没有受过这位德高望重老校长的教益。

  萧老在富连成执教时生、旦、净、丑无一不教无一不好。在中国戏校教学时因教旦角老师较多萧老基本上不教旦角戏。我有幸得到萧老的亲传跟萧老学了几出花旦戏这是我一生的荣耀和幸运。萧老传授给我的第一出花旦戏是《拾玉镯那是1950年的事至今已经58年了。当时戏校接待前苏联芭蕾舞艺术大师乌兰诺娃到校参观以往外宾观摩完了学生的基功等课程之后都要安排高年级学生演出诸如《水漫金山》、《珍珠烈火旗》等剧目中的武戏片断。这一次我的老恩师王瑶卿校长提议给外宾演一出文戏请萧老教我《拾玉镯》戏校领导决定后马上派车去接萧老同时安排其它角色傅朋是张春孝刘媒婆是李鸣岩(当时戏校演出规定男演男女演女),乐队也准备好了一起恭候萧老的到来。很快萧老就从宣武区西草厂赶到了当时的西四赵登禹路戏校住地当时已是午饭后没容萧老喘口气便开始排练一直到晚上就把戏立起来了。老恩师到现场看了一遍响排非常高兴地说:“好不错。”对萧老说:“辛苦了!”史校长说:“大家回去赶快睡觉明天上午演出。”这出《拾玉镯》从学到演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

  第二天上午9,我们为外宾演出了《拾玉镯》。这出戏唱念较少更多的是表演外宾一看就懂戏也很有风趣外宾都特别高兴很喜爱赞不绝口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

  我跟萧老学《拾玉镯》的时候是14在这之前我也曾学演过一些花旦戏《春香闹学》、《打钢刀》、《打花鼓》等但是没有学过像《拾玉镯》这样以花旦为主的戏。这出戏很像《三岔口》完全用演员的形体表演来表达剧情表现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拾玉镯》全剧孙玉姣只有四句【南梆子几句念白全靠演员的表演虽没什么高难技巧但这个戏难度非常大而且这个戏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演员内心不充实表演不到位花旦的基本功不规范不地道戏就不可能演好也很容易把戏演“温”了观众就会坐不住。当时安排我学《拾玉镯》的时候我没想到这个戏这么难开头只觉得唱腔念白都不多并不复杂明天上午演出没问题可是萧老一给我们“下地儿”吓了我一跳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首先旦角的上场【小锣打上】这几步台步和我以往学的花旦步法就完全不一样而是老前辈走的纯花旦那种台步非常好看但真难学。这出戏里不仅有轰鸡喂鸡做针线活儿拾镯子还有扫地这些表演虽然都是我生活中所见到的有的也是我经常做的怎么今天萧老一做竟然如此好看这么突出这么美。特别是轰鸡随着小鸡轻快敏捷的飞跑萧老让我脚底下用小碎步再配和腰间微微左右摇动真是美极了。还有做针线活儿穿针引线萧老说:“一定要把两只手里的针和线举到眼前(这样做很突出造型也很美),要定住神细心地看手里的针和线这样才显得像真的也就是有真实感。”萧老传授给我的这出《拾玉镯》为我的花旦戏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使我的表演水平有了有大的提高。

  几十年来我演《拾玉镯》能够受到圈内同行和观众的认可这也是得益于萧老这句“细心地看”、“像真的”这句名言一语点拨使我开了窍。在我多年的演出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把戏演的精彩必须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把真实的生活用虚拟的表演体现出来把它夸张美化既是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才是艺术也是我们戏曲艺术的美学原则更是我几十年艺术生涯中始终追求的艺术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