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纪录片《中国的网瘾少年》将北京大兴郊区“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中的患者作为拍摄对象,这群身份“特殊”的少年也随之走入了大众视野。 成立于2004年的“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以《网路成瘾诊断标准》为规章依据,并采取半军事化手段进行管理。在接受了包括强制性的药物治疗、体能训练及电击疗法等在内的治疗手段后,一些“网瘾少年”终于痊愈,得以走出这个机构,重新开始他们的生活。 所谓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计算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友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标准明确了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而根据美国精神病协会(APA)颁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首次将网瘾作为心理疾病收录其中。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第一条便是:患者无法控制上网时间,表现为花费于上网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想要减少或控制上网时间但失败。 正如系列报道“关爱网瘾少年,呵护心灵成长”中所言,“互联网是青少年获取知识的通道,是交流分享的空间,更是创新创业的平台。中国青少年网民目前已达3.2亿,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却也常常刺痛人们的神经——青少年网络成瘾便是长久以来许多家庭挥之不去的痛。” |
|
来自: chenholly1 > 《电影和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