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下垂脾虚夹饮型实用偏方

 循天园 2019-01-10

典型症状表现:胃腹坠胀不适,食后尤甚,喜暖喜按,心下悸动,肠间漉漉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薄白,脉象沉细小滑。

一、药物治疗偏方

偏方1

【组成】 苍术10克。

【功效】 温脾益气燥湿。适用于脾虚夹饮型胃下垂胃腹坠胀,便溏者。

【制法】 将上药加水4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液。

【服法】 每日1剂,分数次温服。

【疗程】 连续服用10剂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注意锻炼腹肌。

【来源】 《家庭常用验方》。

偏方2

【组成】 升麻6克,枳壳、厚朴各9克,苍术12克。

【功效】 升阳举陷,温脾燥湿。适用于脾虚夹饮型胃下垂伴胃腹部坠胀喜温暖,大便不爽者。

【制法】 将上药用清水冲淋洗净晾干后,研为细末。

【服法】 每日3次,每次3克,温开水送服。

【疗程】 连续服用15日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注意锻炼腹肌。

【来源】 《胃病偏方验方疗法》。

偏方3

【组成】 附子3克,炒白术15克,焦艾叶、小茴香各6克。

【功效】 温补脾阳。适用于脾虚夹饮型胃下垂伴手足不温者。

【制法】 将上药加水4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液。

【服法】 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疗程】 连续服用15日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注意锻炼腹肌。

【来源】 《胃病偏方验方疗法》。

偏方4

【组成】 党参、茯苓各15克,陈皮、枳实各12克,大腹皮9克,半夏6克。

【功效】 益气健脾,利水渗湿。适用于脾虚夹饮型胃下垂伴食少,消化不良,腹胀,乏力者。

【制法】 将上药加水5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液。

【服法】 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疗程】 连续服用15日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注意锻炼腹肌。

【来源】 《胃病偏方验方疗法》。

偏方5

【组成】 白术15克,附子片6克,吴茱萸12克。

【功效】 温中健胃,升举下垂。适用于脾虚夹饮型胃下垂伴胃腹坠胀不适,食后尤甚,得温暖可缓解者。

【制法】 将上药加水5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液。

【服法】 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疗程】 连续服用20剂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注意锻炼腹肌。

【来源】 《家用偏方99》。

偏方6

【组成】 半夏、茯苓块各15克,川黄连3克,厚朴9克,通草24克。

【功效】 燥湿利水。适用于脾虚夹饮型胃下垂伴胃腹部胀闷不适,便溏者。

【制法】 用水1200毫升,煮通草成800毫升;再入余药,煮至300毫升,去渣取液。

【服法】 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温服。

【疗程】 连续服用20剂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注意锻炼腹肌。

【来源】 《温病条辨》。

偏方7

【组成】 桂枝、生姜各9克,大枣12枚,甘草、麻黄、细辛、附子(炮)各6克。

【功效】 温经通阳,宣散水饮。适用于脾虚夹饮型胃下垂伴便溏,恶寒者。

【制法】 先煮麻黄,加水700毫升,大火煮沸后,去上沫,放入其他药煮沸后,小火煎煮至300毫升,去渣取液。

【服法】 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温服。

【疗程】 连续服用20剂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注意锻炼腹肌。

【来源】 《金匮要略》。

偏方8

【组成】 肉桂10克,五倍子20克,炒何首乌30克。

【功效】 温阳散寒化湿。适用于脾虚夹饮型胃下垂伴便溏,手足欠温者。

【制法】 将上药用清水冲淋洗净晾干后,研为细末。

【服法】 每日1~2次,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

【疗程】 连续服用10日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注意锻炼腹肌。

【来源】 来自民间。

二、食物治疗偏方

偏方1

【组成】 干姜、大枣各30克,花椒9克。

【功效】 温阳散虚化湿。适用于脾虚夹饮型胃下垂伴喜热饮,呕吐者。

【制法】 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放入花椒,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液。

【服法】 每日1剂,分2次温服,早晚各1次。

【疗程】 连续服用5剂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注意锻炼腹肌。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2

【组成】 莲子100克,荷叶蒂5只,白糖适量。

【功效】 温脾化湿。适用于脾虚夹饮型胃下垂不思饮食者。

【制法】 将莲子、荷叶蒂分别洗净,加水4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煮至200毫升,取出荷叶蒂,加白糖调溶。

【服法】 分1~2次趁热食用。

【疗程】 宜常食用。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注意锻炼腹肌。

【来源】 《常见病自疗:常见病食疗便方》。

偏方3

【组成】 黄芪15克,黑豆50克,羊肝1具,精盐适量。

【功效】 温中散寒、益气升提。适用于脾虚夹饮型胃下垂伴乏力,大便不爽者。

【制法】 取黄芪将布包好,与黑豆、洗净的羊肝,共炖羊肝至熟,去黄芪,羊肝切片后再入汤中,酌加食盐略煮。

【服法】 每日1剂,分2次趁热食用。

【疗程】 连续食用5~7日。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注意锻炼腹肌。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4

【组成】 党参30克,羊肉250克,植物油、生姜丝、精盐、料酒、五香粉各适量。

【功效】 健脾温阳。适用于脾虚夹饮型胃下垂伴胃腹部喜温暖,易疲劳,手足欠温者。

【制法】 将羊肉切成薄片,选上好党参。锅内放素油、生姜丝、盐及水,煮沸后加入党参煎煮10分钟,倒进羊肉薄片,加料酒、五香粉等稍煮。

【服法】 每日1剂,分2次趁热食用。

【疗程】 宜常食用。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注意锻炼腹肌。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5

【组成】 韭菜子60克,蜂蜜120克。

【功效】 温阳益气健脾。适用于脾虚夹饮型胃下垂伴脘腹冷,喜温暖,便秘者。

【制法】 将韭菜子洗净捣烂,加蜂蜜调匀。

【服法】 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疗程】 宜常食用。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注意锻炼腹肌。

【来源】 《中华名医偏方集粹》。

三、外用药物治疗偏方

偏方

【组成】 附子24克,蓖麻子仁30克,五倍子18克。

【功效】 益气温阳举陷。适用于脾虚夹饮型胃下垂脘腹冷胀,喜温便溏者。

【制法】 将附子、五倍子研成细末,与蓖麻子仁共捣烂如泥状。

【用法】 每日于睡前,取适量药泥敷于百会穴及鸠尾穴上,用纱布覆盖,用绷带、胶布固定;次日晨起取下。

【疗程】 连续使用10日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百会穴位于头顶,两耳尖连线中点与前正中线的交点;鸠尾穴位于胸骨下方前正中线上,剑突下。蓖麻子仁具有一定刺激性,患者用药后局部皮肤可能出现刺激反应,如发红、肿胀、疼痛等,能忍受者可继续使用,倘若反应较重,则需停止用药。本方只可外用,不可口服。

【来源】 《穴敷疗法聚方镜》。(杨继军,张蕴,史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