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缕玉衣、博山炉…724件文物:让你会看大汉王朝

 zdjphoto 2019-01-11

他是中山靖王刘胜,来自2000多年前的西汉王朝。


他的身份高贵,是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刘启之子,也是赫赫有名的汉武大帝的庶兄,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自称的先祖。


他十几岁时就被封为西汉第一代中山王,在位42年,是西汉中山王中在位时间最久的人。



他的一生享受过无尽的荣华富贵,也亲历了“七国之乱”等血雨腥风。有人说他“乐酒好内,不堪任藩臣”,也有人说他“优于文辞,为汉之英藩”。


50年前,他和王后窦绾的陵墓在河北保定满城区被偶然发现,墓中出土的上万件珍贵文物震惊了全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山靖王刘胜的世界,追寻这位大汉藩王的人生足迹,感受他身处的那个盛世时期的非凡魅力。


图片来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8年12月28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北博物院共同举办的“汉室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至2019年3月28日。


本次展览展出了包括来自河北博物院的149套722件文物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2件满城汉墓出土的一级文物,总数共计151套724件。

其中一级品数量多达62套(件),占比41%,包括观众耳熟能详的满城汉墓精品文物如刘胜金缕玉衣、铜朱雀衔环杯、错金铜博山炉、错金银鸟篆纹壶、鎏金银蟠龙纹壶、透雕双龙纹白玉谷纹璧等几乎悉数亮相,展出文物规格之高,在满城汉墓文物参与的国内外交流展中是史无前例的。



第一单元

盛世风貌


刘胜身历汉景帝、汉武帝两朝,彼时正值西汉盛世时期。经过“文景之治”以后,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盛世之景。到了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力发展到极盛:中央集权统治得到空前巩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府库充盈;开疆拓土,北征匈奴,凿空西域,经略南方。鼎盛的国力使整个社会呈现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 无论是驭兽的力士,还是蓄势而飞的夔龙,都与汉代人自信进取的精神高度契合;劲弩长戟、坚甲利刃伴随着大汉将士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也印证了汉代人的英勇尚武精神;登峰造极的鎏金、错金银、镶嵌工艺,色彩鲜明、线条流畅的彩绘技法,彰显了盛世时期的非凡创造力;冶金、天文、度量衡领域的卓越成就使汉文明傲立于世界文明的前列。


金铜博山炉

河北博物院藏

高26厘米、腹径15.5厘米

出于刘胜墓侧室,熏香用具。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炉身分为炉座、炉盘、炉盖三部分。炉座透雕成三龙出水状。炉盘上部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炉盖上因山势镂孔,雕塑出生动的山间景色,神兽出没,虎豹奔走,小猴嬉戏,猎人巡猎山间。此炉汇合仙山、大海、神龙、异兽等多种元素,不仅反映出汉代人求仙和长生的信仰体系,也体现了大汉王朝“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胸怀与气度。高超的铸造技艺充分诠释了盛世时期汉代工匠高度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当户”铜灯

河北博物院藏

高12厘米

出于刘胜墓中室。铜俑身着直襟左衽胡服, 昂首半跪作托灯状。灯盘直口, 直壁, 平底, 盘心有烛钎。灯盘壁刻有铭文:“ 御当户定(锭) 一, 第然于” 。 “当户”系当时匈奴官吏的名称。“锭”同“灯”。 “然于”应为器物的编号。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家大部落   后面精彩继续


铜骑兽人物博山炉

河北博物院藏

高32.3厘米、口径13.1厘米、底径22.3厘米

出于窦绾墓中室,熏香用具。由炉盖、炉身、底座三部分组成。盘形底座,折沿,浅腹,平底,四周饰同心圆和一组柿蒂纹;盘心一力士骑兽造型,兽作俯卧昂首张口状,力士上身赤裸,下身着短裤,腰间束带,跪坐于兽背,兽体下面有一支钉,安插于底盘上的小圆孔中。力士左手撑在兽颈部,右手上举托住炉身,并回首仰望着炉体,笑面可掬。炉身呈钵状,子母口,圆鼓腹,底部有一小圆座和力士的右手铆接在一起。炉壁饰宽带凸弦纹一周,并有云纹图案。炉盖为镂雕博山造型,纹饰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云气环绕的山峦造型,山间有虎熊出没、人兽搏斗、驾牛车人物等场景,下层有龙、虎、朱雀、骆驼、草木、云气等。用北方草原所出的骆驼替代玄武,这是很少见的例子。


透雕双龙纹高钮白玉谷纹璧

河北博物院藏

高25.9厘米、直径13.4厘米

随葬于刘胜棺椁之间。玉璧用和田白玉琢制,两面琢刻谷纹,璧上端透雕一对矫健威严的夔龙,夔龙张口挺胸、长尾高卷、侧身相背,有蓄势欲飞之势。顶端有流畅的云头装饰。中央有一圆穿,可供穿系悬挂之用。


鎏金银蟠龙纹铜壶

河北博物院藏

高59.5厘米、口径20.2厘米、腹径37厘米

出于刘胜墓后室,盛酒器。通体以鎏金、鎏银工艺装饰。口部和圈足有鎏银卷云纹装饰带,颈部为鎏金银相间的三角纹带。腹部饰4条独首双身龙,上下盘绕,中间以金色云纹为地。纹饰带之间用金色带状弦纹分隔。壶盖上面饰有3 只鎏金凤纹。壶内壁髹朱漆,底部刻有铭文:“楚,大官,糟,容一石□,并重二钧八斤十两,第一”。此壶原属楚国,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 年),楚王刘戊参与七国之乱败死,国除,其财产没归朝廷。汉朝又将其转赐给中山王。据铭文可知,此壶是盛装“糟酒”的容器。春秋时,有的青铜壶自铭为“醴壶”,《周礼? 酒正》郑玄注中说明醴即多糟之甜酒。因此满城汉墓所出这件鎏金银壶就应该是春秋“醴壶”的延续,专用以盛装多糟甜酒的器皿。该壶巧妙地利用了金银的色差,将构图的复杂和色调的平衡结合得异常完美,展现了西汉登峰造极的青铜装饰工艺水平。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再出发   后面精彩继续


第二单元

王国往事


西汉盛世景象下也隐藏了深刻的国内危机——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的尖锐矛盾。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自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诸侯国的势力逐渐发展,对中央政府构成严重威胁,到了汉景帝时,终于酿成了吴楚七国的叛乱。


公元前154年,就在“七国之乱”被镇压后不久,景帝改中山郡为中山国,封皇子刘胜为第一代中山王。虽然新建的中山国仍可使用中山王的独立纪年、自铸钱币,机构职官设置一如朝廷,但势力已远远不及汉初诸侯国。随着景、武两朝相继剥夺诸侯国的置吏权和铸币权,以及“推恩令”等一系列政策的颁行,诸侯国“唯得衣食租税”,虽保留王国的威仪,但权势日趋衰落,再也不能与中央分庭抗礼,困扰西汉帝国近一个世纪的诸侯国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中山内府”铜镬

河北博物院藏

高22.5厘米、口径 41厘米

出于刘胜墓中室,敞口、微鼓腹,腹部有蟾蜍形铺首衔环一对。镬即大锅,用以煮牲肉。口沿上有铭文:“中山内府铜镬,容十斗,重卌一斤,卅九年九月己酉,工丙造。” 西汉诸侯国的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类同,“内府”职能应与中央“少府”职能相近,执掌诸侯王府内的事务 。卅九年即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己酉”指九月的某一日,“工丙造”即工匠丙制造,工匠丙所属机构可能是中山国专设的铜器生产机构。此器为断定墓主人身份提供了有力证据,西汉中山王只有刘胜在位时间超过39年。铭文对于时间的记载精确到日,这在满城汉墓刻铭铜器中是唯一的一件。


“中山内府”铜锺

河北博物院藏

高45.3厘米、腹径34.5厘米

出于刘胜墓中室。小口微外侈,鼓腹,圈足,无盖。上腹部有铺首衔环一对。肩部宽带上有铭文:“中山内府锺一,容十斗,重(缺文),卅六年,工充国造。”


“中山内府”铜钫

河北博物院藏

出于刘胜墓中室。钫是青铜制方口大腹的容器,用以盛酒或粮食。器身方形,小口,腹外鼓,高圈足,上腹有铺首衔环一对,颈部刻铭。一件铭文:“中山内府铜钫一,容四斗,重十五斤八两,第一,卅四年,中郎柳市洛阳。”


铜鸠杖首

河北博物院藏

高5.7厘米

出于刘胜墓后室。作鸠头形,长喙,圆眼,颈作椭圆形銎,杖已朽。相传鸠鸟进食不噎,杖饰鸠首,寓意老人进食顺利,身体健康。


汉代统治者讲“仁政”,十分重视尊老、养老制度,在《风俗通义》、《论衡》、《后汉书·礼仪志》等文献中都有关于汉朝赐鸠杖以示尊老的记载。鸠杖实物过去在考古发掘中曾有出土,如1959 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发现过3根,同时还伴出木简10 枚。经整理研究,木简内容为西汉宣帝、成帝时关于“年七十受王杖”的两份诏书和受仗老人受辱之后裁决犯罪者的规定。简中记载了受王杖者虽无官爵,其地位亦相当于六百石官;其持王杖若天子使者持节,可出入官府,行走于驰道;殴辱杖主按大逆不道论罪;市场买卖,持杖者不缴纳税赋。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重点    后面精彩继续


第三单元

长乐无极


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的对抗中,站在地方势力一边的刘胜曾利用到长安朝拜的机会,向武帝进言,请他顾念骨肉亲情,勿再削减诸侯封地,但无功而返。进言无果的刘胜看破了时局,选择了一条不理政事、偏安一隅、独享安乐太平的生存之道。在其封国内,他和王后窦绾舞文弄墨、游猎宴饮、养生保健,生活可谓“长乐无极”。


铜说唱俑镇

河北博物院藏

高7.7厘米

出于刘胜墓中室。两件风格基本相同,均坐姿,头戴圆帽,高髻,着错金云纹右衽衫,袒胸露腹。大眼睛,高额骨,尖下巴,张嘴嬉笑,表情滑稽。两者均为汉代俳优人形象,正在进行说唱表演。


此二镇与大云山江都王墓出土的铜说唱俑镇在形制、尺寸、装饰工艺上几乎完全相同,应为中央工官的制品,由朝廷统一赐给诸侯王使用。


豹形铜镇

河北博物院藏

高3.5厘米、长5.9厘米

出于窦绾墓中室。豹躯用金银错出梅花状的豹斑,头、足和尾部错出点状纹,口部涂朱,双目镶嵌白玛瑙,但因黏合料中调有朱红色颜料,故呈现红色,显得炯炯有神。整器制作精致, 造型优美, 栩栩如生,可以跻身于我国古代最成功的动物雕塑小品之列。


蟠虎钮方形玉印

欢迎关注公众号:今日点藏    后面精彩继续


第四单元

因山为葬


公元前113年,刘胜平稳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和王后窦绾的最后归宿是长眠于满城陵山。满城陵山所属的汉北平县,是汉中山国最北的一个县。陵山是一座孤立的小山峰,位于今保定市满城区西南1.5公里。依山开凿的满城陵山汉墓,属于横穴式的“崖墓”。这种“因其山,不起坟”的埋葬方式是刘胜效仿其祖父汉文帝刘恒的霸陵而成。


刘胜夫妇试图借助金缕玉衣、镶玉漆棺来实现永生不朽的愿望,但“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终究只是幻灭的神话而已。


满城一号刘胜墓出土玉衣

刘胜的玉衣复原后全长1.88米,由2498片玉片组成,估计用于编缀的金丝重1100克左右。玉衣复原后形体肥大,腹部突鼓,头部的脸盖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的形象,上衣的前片制成鼓起的腹部,后片的下端做出人体臀部形状,裤筒制成腿部的样子,形象都颇为逼真。


鎏金镶玉铜枕

河北博物院藏

长44. 1厘米、高17.6厘米

出于刘胜玉衣的头部之下,枕为长方形,外表鎏金,两端饰以高昂的龙首,四矮足作龙爪形。枕的下部边缘饰浅浮雕流云纹,枕面两侧棱上各饰浅浮雕双兽,双兽相对,兽间另饰一兽面。枕面和枕的两侧镶玉,作透雕和阴线辅雕花纹,枕面为图案化云纹,枕侧为怪兽纹。枕两端龙首亦镶嵌各种形式的玉饰,多数作透雕花纹。枕底另行制成,安装在枕下。枕底粗糙,有四个长方形孔,孔上嵌四块质地较差的玉。枕中装满花椒。花椒果皮中含有芳香的挥发油和味麻的蜡状物,为人们经常食用的辛辣香料,有麻醉、止痛、驱虫、抗菌的效用。花椒出现在铜枕中,说明当时用以制作香枕。


镂雕龙凤纹银铺首

河北博物院藏

长19厘米、宽14.9厘米

刘胜椁上的构件。银铺首两侧攀附两条对称的蟠龙,龙首引颈向外,中作兽面衔环,环由对称的双凤双龙组成。


镶玉漆棺(复原图)

棺约长2米、宽0.52米、高0.54米

窦绾墓中有棺无椁,棺长方形如箱状,木质髹朱漆,内壁镶嵌玉版,外壁镶嵌玉璧、圭形玉饰。出土时木质部分已朽毁,仅存各种玉件。这种形制的镶玉漆棺在中国考古史上是首次发现。


棺内壁由192块玉片镶嵌而成。玉片表面平整光洁,大多为长方形,少许正方形或梯形。棺的左、右侧壁和底部玉片残存天干和数码编号。棺可分为棺盖、左侧壁、有侧壁、前端、后端和棺底六部分。棺盖玉片46块,右侧壁43块,左侧壁49块,前端12块,后端14块,棺底28块。其镶嵌方法是先在棺内壁涂抹0.2-0.4厘米厚的灰泥,然后玉片按编号顺序贴上,在棺底上铺了一层席子。棺外壁镶嵌26块玉璧。其分布是棺盖、右外壁、左外壁各8块,前端、后端各1块。棺盖左右两壁口部各嵌圭形玉饰4块,即所谓“小腰”(《释名·释丧制》)。


玉璧是髹漆木棺外刻挖环形凹槽,深约1 厘米,槽内放灰泥,将其嵌入凹槽内。棺表经过多次髹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