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注一根丝的纺织“常青藤”——记江苏华佳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春花

 吴越尽说 2019-01-11

——记江苏华佳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春花

作者: 贾黎



      她一直与蚕、与丝为伴。她用像蚕一样的专注,把“一根丝”拉成了从种桑、育种、养蚕到缫丝、织造、服装、品牌、文化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吴江丝绸业的“常青藤”。丝路拓荒,可谓步履维艰,但她用专注和创新走出了一路铿锵足音。她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华佳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春花。


从女工到企业家

把一根丝做成了一条产业链


      上世纪70年代,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农村姑娘王春花,来到刚刚成立的坛丘缫丝厂,成为该厂首批24名生产工人之一。入厂后,她学着将茧子抽成丝,并与一粒粒茧子结下了终身的情缘。

      王春花怀揣热情,不断地学习,在工作中脱颖而出,从工人到车间主任到厂长,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时的乡办企业转型为华佳集团,成为丝绸界的佼佼者,产品90%以上出口欧美、日本等。

      在缫丝业处于鼎盛期的那一年,王春花却嗅到了危机。王春花说,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她带领团队开发新产品,朝着产品多元化进军。1988年,企业增加了针织面料生产等业务,让产业链雏形初具。2006年,她又将产业链向前延伸到育种、种桑、养蚕,保证了优质蚕茧的长期供应。

      1996年,华佳集团正式推出了第一个天然蚕丝品牌“迎春花”,走上了品牌拓展之路。2002年,服装品牌“美星”获评江苏省著名商标;2005年,“迎春花”牌白厂丝、真丝、捻线丝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2010年,真丝服饰品牌“桑罗”获评“中国驰名商标”……王春花把一根丝做成了一条龙产业。


从传统型企业到品牌运营商

成为丝绸行业全产业链的标杆企业


      2005年,华佳集团转型升级,走高端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王春花重视产品研发。

      “创新研发靠'人’。”王春花说。她组建了一个30多人的研发设计团队,从工艺到样式,不断推陈出新。为了管理好人才,她制定了科研管理制度,规定每年科研资金要占公司年销售收入的3%至5%。在她领导下的团队不负众望,研制的“膨体弹力真丝”实现了全真丝绸的抗皱和抗变形,破解世界丝绸难题。华佳的丝绸产品也实现了由睡衣、床上制品向高档丝绸西装、商务装的跃升。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王春花对蚕茧要求很高。随着蚕农减少,本地优质蚕茧已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外购的蚕茧不仅成本高,质量也难以把控。2006年,王春花在“东桑西移”西部开发战略政策的引导下,在广西率先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将产业链向前延伸到种桑养蚕,并投资开办缫丝工厂,在保证了优质蚕茧的长期供应的同时,也为华佳集团的全产业链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源头基础。

      现在,华佳集团已从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向品牌运营商转型,公司走“精尖”“中高端”和“时尚化”路线。随着产品的设计创新和元素多元化,市场认可度逐年提升,尤其近两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推广销售,以时尚、科技、文化为特色“桑罗”品牌,成为众多个性独立、追求时尚的中高端白领女性的佳选。

      “桑罗”品牌获得“中国十大丝绸品牌”、中国内衣“金肚兜奖”等荣誉,华佳集团被工信部授予“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称号,成为丝绸行业全产业链的标杆企业,连续五年入选“中国服装行业100强”“中国丝绸企业10强”。


从个人到企业家代表

关爱职工,帮助他人,承担社会责任


      因为华佳集团有目标——成为丝绸行业佼佼者,有“野心”——征服国际高端市场,所以在产品研发方面不断创新,在市场营销上不断努力。

      王春花用自己的勤奋浇灌“华佳集团”,她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她曾当选江苏省妇女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第四届优秀女企业家、苏州市十大女杰、苏州市优秀董事长等荣誉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王春花十分关爱女职工身心健康,不仅教授女职工生产技能,还利用讲座、座谈会、展板等各种平台,为企业女职工开展妇女健康知识宣传,增强女职工健康意识。

      作为吴江女企业家杰出代表,王春花时常主动关心女性企业家的生产经营情况,与她们交流市场行情,对遇到难题的女企业家伸出援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