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何而富 转载

 悠悠清莲 2019-01-11

因 何 而 富

叶春雷 《做人与处世》


 
 

精神与物质要双丰收。

儒道两家,都曾讨论富。儒家是常规思维,道家是求异思维。弟子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对富人的要求是“好礼”,这体现出孔子的礼乐思想。在孔子看来,富贵骄人是可憎的。富裕了,更要懂得谦恭,所谓“好礼”,实则就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无论那个人比自己贫还是富。

儒家不排斥富,但更注重德。《大学》中言:“富润屋,德润身。”明显看出德在富之上。事实上,“富而好礼”,也还是强调德高于富。将富和德结合起来,也许就是儒家所谓的大同吧。

道家轻物质,重精神,追求少私寡欲。在道家眼里,富不是财富,而是知足。老子说:“知足者富。”财富到多少才算是富呢?其实是没有底的。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在道家眼里,真正的穷人,是那些贪得无厌的人。因为不懂得知足,所以他们永远处在贫乏贪恋状态,饮鸩止渴,最后把自己毒死。

庄子对富也有自己的看法:“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这句话是说,行为不与众不同就叫宽容,心里包容着万种差异就叫富有。在庄子看来,富其实是一种包容,是对与自己不同的人与物的包容。不能因为他与自己不同,就将之排斥。庄子之所以“能与天地精神往来”,就因为他心灵的富有,或者说包容。

儒家讲“富而好礼”,如果说更多注重的是外在的仪礼,那么,道家却将富提升到心灵层面,从人们的精神需要着手讨论富,因此得出了非常新颖而耐人寻味的结论。无论是知足,还是包容,道家都丰富了富的精神内涵,令人耳目一新。今天的中国社会,更多的在追求物质上的富,而对精神上的富置若罔闻,这是非常危险的。大概一说到知足,大家就很反感,以为这是不知进取,或者说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其实不是这样。知足与进取,只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彼此并不矛盾。在事业上的进取,与在物质上的知足,是可以并存的。老子反对不义战争,他在讨论战争爆发的原因时,就认为是统治者不知足。其实孟子也有类似的看法,杀人盈野,缘于争地无餍。虽然战争爆发的原因不会如此简单,但是不能不说,老子或者孟子是看到了统治者不知足造成的巨大破坏力。

至于包容的精神,我觉得当代中国人的确很缺乏。我们大约都认同物质上的富裕才是真富裕,而对那些追求精神生活的人缺乏包容。当下的生活,非常单调,每个人的生活都像是在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缺乏丰富性。究其原因,我们都不敢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只是随波逐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缺乏包容精神。庄子讲“有万不同”,是非常富有真知灼见的。打一个比方,在自然环境中,生物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拥有了生物多样性,这个自然环境才是可循环的,生生不息的。试想一想,如果一个自然环境中,只有最强者可以生存,那么,最强者最终会因为缺少食物而相互残杀,同归于尽。强者的生存必须以弱者的生存为依托,只有弱者也能生存,强者才能生存得更好。有人片面强调竞争,对弱者和竞争失败者嗤之以鼻,那是一种缺乏包容与良知的心理,其实最终伤害到的还是我们自己。

我个人的观感,儒家是道德底线,道家是道德理想。达不到理想,必须守住底线。如果我们对富的认知,还达不到道家的高度,那么好吧,追逐财富,其实也是可以的,但必须守住儒家的道德底线,富而好礼,千万不要为富不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