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泳 黄杨子 医学科学领域的一个突破,能为千万病家送去希望。在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来自上海的医学成果斩获多个奖项。统计显示,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内科、外科组共有12个项目获奖,上海牵头完成6项,合作完成4项。 由于手术难度极大,听神经瘤是公认的疑难杂症。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吴皓教授团队历经廿余载,以听神经瘤临床诊疗为切入点,通过颞骨显微解剖研究和回顾性临床分析,创新了手术径路及术中操作技术,使得任意大小听神经瘤皆能被安全切除,手术死亡率及颅脑并发症率大幅度下降。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恶性肿瘤则让这扇窗户蒙灰乃至破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先群教授团队首次揭示了眼内恶性肿瘤发生新机制,提出肿瘤发生的“陷阱修饰”学说。建立眼动脉介入化疗等3个新技术,创建3个手术治疗新模式,形成3个综合序列治疗新方案,显著提高眼恶性肿瘤患者的保眼率和生存率。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团队聚焦胃肠癌的发生发展,通过三组临床队列研究,首次证明肠癌手术标本高丰度具核梭杆菌“预警”化疗(5—FU和奥沙利铂)耐药、易复发及差预后,提示肠道菌群的潜在治疗靶点作用。同时,团队发现低膳食纤维导致粪便低丁酸盐提示进展性腺瘤发生的高风险,首次证明我国人群中低膳食纤维是大肠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 怎样突破淋巴瘤治疗的“桎梏”,一直是医学界大难题。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团队以我国高发侵袭性淋巴瘤为切入点,建立中国患者的分子分型体系,使几乎100%的淋巴瘤患者获得明确诊断和分型,大幅改善治疗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