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一个外行,在现场如何理解张小龙的演讲

 myth360doc 2019-01-11

  Raphael,Self Portrait with a Friend


正如题目所说的,这是一篇有关张小龙9号晚上演讲的文章。你一定会问,为什么还要写呢?你既不是最快的,也不是最全的。

 

快的能快到什么速度呢?坐在我身边的两个朋友,在张小龙登台前已经写完300字,达到公众号文章的原创标准了,张小龙一登台,文章就发送了。全的,张小龙演讲一结束,全文发布的记录者就相当不少。现场是一个媒体的战场。

 

第二天,10号,关心的人,都已看完演讲的全文。连太看完了很感动,转到公司群里,让所有员工必须看一看。我对她说,我也会写一篇,是不一样的。

 

最大的不一样,显然就是迟了,凉了,今天已经不再是话题。这也是我本意,故意迟一点,凉一点,当然,也不能太迟、太凉,隔一天刚刚好。有些东西忘了,有些细节更鲜明。

 

在写演讲前,请先让我说一下自己在广州的另一个社交活动。

 

我是一个正常人。也就是说,出门和陌生人聊聊天,开开玩笑,交交新朋友,都做得到。但我并不爱出门,我爱有规律的居家生活,几点起床,几点干活,几点看NBA,几点健身,大致都安排好了,周而复始,这种生活极简,但很有意思,符合少即是多的原则。出门打破这个规律,总是让我有点不安。

 

但是,有机会在4000个现场观众中坐在第三排看张小龙演讲,还不用自己买票,我怎么可能拒绝这个机会?你以为你是谁?一个再不爱出门的人也会出门社交,只要足够有吸引力。

 

但我在广州最爱的人,不是张小龙,是我哥哥,我已经一年多没见过他了。厦门与广州虽然很近,但我们经常多年才见一次,不过一个小时多点的航程,想见就能见。这可能就是成年人的友情吧。我想你,但是很少见到你。

 

当然,他不是我亲哥。是20年的老友。我想,如果要一个哥哥的话,应该就是他,善良、温柔、聪明、高大、包容。

 

我一看行程,只有8号晚上确定有空,入住完酒店飞奔去找他。在包间里,两张椅子依圆桌的直径相对摆着,他一见就说,怎么行,来,搬起,靠在一起,好说话。

 

一个晚上,无非老友聊些旧事与日常,他的人生开创了新局面,精神饱满,活力四射,勤奋度达到了新高,看了让我更爱他。

 

送我回酒店门口,他下车拥抱我,当晚有一点冷,特别适合拥抱,抱起来暖洋洋的,而且,他不仅没有中年男人的臭味,还有点香,于是我又再抱了他一下。再见了,哥哥,虽然喝酒时信誓旦旦约见面,但下一次见面可能又是很久以后。

 

你也像我一样,有一个或几个这样的老友,重要程度超过业内大神,超过张小龙。所谓的人是社交动物,就是人都需要这样的朋友,需要一个拥抱。

 

9号晚上,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张小龙4个小时的演讲,极其成功,这点你已经知道。干货满满,一气呵成,没有段子,没有套路,没有亢奋。他说,我要喝口水,现场数千人抱以微微的笑声和掌声,大家像听他这个老友在聊天,甚至就像是喝了几杯酒,特别放松,又特别信任你,话开始多起来,所以预计的2小时,讲成了4小时。

 

但表面上看来,张小龙其实是冲突的、矛盾的、左右手互搏的。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演说家,他只是业余演讲者,但他的演讲是最成功的,而且只要他愿意,每年的演讲都会成为盛大事件,即使没有任何新意,听众也会像见一个老友一样,心甘情愿再来;

 

他写完一段话想发表,又会默默删除,表达谨慎而羞涩,但又有极强的诉说欲望,只要开了口,就停不下来;

 

他说他在公司是一个独裁者,这点我完全支持,好公司就应该独裁,好公司不过只是实现天才的想法;但是他的演讲没有一点攻击性,即使调侃“每天有1亿人教我怎么做产品”,也是善意的,他是一个温柔的人;

 

他说微信开机屏幕永远不会有广告,但你我都知道,微信其实是个大广告平台,而且会变得更大;

 

他说他放弃KPI考核机制,但又为微信达到10亿用户而自豪,还在演讲中披露了令投资者兴奋的消息:微信用户日均登录朋友圈7.5次,每日总登录达到了100亿次;

 

微信公众号平台事实上已是媒体帝国,但他依然对现场的专业写作者说,它原来并不为你们准备的;

 

专业的游戏公司正在进军小程序游戏,他却说,我希望圈外的业余者来做小程序游戏;

 

他在腾讯工作,却因为不想用QQ而开发了微信;

 

他发朋友圈,却因为朋友圈有压力而发得越来越少,甚至开发了“三天可见”功能,让人逃避这压力,1亿人使用了这功能;

 

他说人本能是懒惰的,不爱阅读的,但又开发了“好看”功能鼓励人阅读,拓展人的阅读范围;

 

他追求精美,但又不停降低普通人记录的难度,在视频动态功能中,就这样吧,这4个字是提醒用户随手记录就行,看到就好,不要追求美化。这点要加个星标,在这个环节,他说,在沟通交流中,要考虑到时空环境及工具,比如摇一摇功能,PC不可能有,手机才有,一个人记录、阅读信息的时空及工具,是生产信息及使用信息的重要组成。说实话,做为一个传媒老鸟,这一点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

 

他的演讲,都有解释环节:你们说我这么想的,可我不是这么想的;

 

……

 

你在现场听,或你看完他的演讲记录,你却感受不到矛盾,你觉得他表述得很好,像清晨的一滴露珠一样完美。

 

除了偶像崇拜,你说什么都对,一定还有别的原因,这些矛盾一定有本身的自洽之处,南极与北极是对立的,但地球是完美的,因为其中有漫长而丰富的过度。

 

我,坐在他前面不远的地方,专心听了4个小时。在技术上,我是一个纯外行,是业余者,是张小龙喜欢的听众,他说,10亿人就是1个人,人的一切动机,在我们是原始人时都存在,那时候的人,社交是为了什么?

 

人永远是矛盾体,我们渴望社交,又在社交中受伤;我们展示,我们又掩饰;我们疯狂地找朋友,又急功近利败坏友情;我们给得太少,又要得太多;我们渴望成功,却以伤害他人为成本;我们都是无法替代的个体,但总是只能默默站在角落。人的这种矛盾,在社交中容易放大,要怎么避免,怎么自洽?在4个小时中,张小龙一直在解释他找到的办法,在耐心地教使用这个办法,我一直在等那句统领30000字的话,我想,如果等不到,我只能自己概括了。

 

张小龙说,我们要问问自己的原动力是什么?

 

原动力是不会变的,车开了1000公里,动力还是由发动机输出,人飞了10000公司,动力还是由心脏提供。

 

张小龙认为,最好的原动力就是:理性的善良,是一种能力。


我等到了想要的那句话。

 

咔嚓一起,一切矛盾都融合化解了。


没有理性的善良,是愚蠢,成为恶人的养料,并养大了恶。没有善良的理性,那不是人,是机器,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榨干他人的机会、时间与生命。而理性的善良,让我们善待他人,我不想别人对我做的,我也不会对你做,在这善良基础上,动用理性增长自己的用户、财富、影响力,我之所得,亦是你之所得,就像长久的友情,是两人一起变好,好友的悲伤,不会成为自己的快乐之源。

 

很庆幸,这个时代有张小龙这样的企业家,也很庆幸,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理性的善良,将通过微信这个工具,将通过每年的演讲,传递给微信的使用者,他不仅给你一个工具,他还给你一个理念:理性的善良,这能力,才是大能力。正如迪特·拉姆斯影响乔布斯,正如乔布斯影响他,他也将影响一大批未来的企业家。

 

当然,也影响了我。

 

不过,无论张小龙影响力多大,在广州,我最爱的男人,还是我哥哥,真实的社交,是一起成长,是冬夜的一个拥抱,是不需要抢发的新闻,是不惧怕时间流逝的永恒,是不可替代的,是温暖,是思念,是爱。我想,这可能是张小龙喜欢的朋友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都无法取代自己真实的好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