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得到大家的肯定和喜爱?alexa 不是明星,不是贵族,而是一个有教养的普通人。 最近,一张地铁偷拍照刷爆了朋友圈。 照片里,一位年轻的妈妈坐在地铁上,右手抱着孩子,左手托着孩子的鞋。 她怕孩子踢着旁边的乘客,也怕孩子的鞋弄脏别人的裤子。从落座到到站,她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 同样是地铁,同样是一位怕弄脏了座位的妈妈。哪怕旁边的座位空空荡荡,她也要把背包垫在座位和鞋子之间。 一个人最大的善意,就是不依仗自身的强弱去给他人带来困扰。一个人真正的教养,是对自己的约束和对他人的尊重。 而一个人能得到的最高的赞扬,莫过于一句有教养。 常有人问,到底怎么样才算有教养。 我想,教养就是像这两位年轻妈妈一样,秉持对内的约束,恪守自觉的善良。 2 比我们年长的70后、80后,常常处在一种为人父母的焦虑中。 他们卯足了劲赚钱只为买学区房,挤破了头也要把孩子送进当地最好的私立学校。 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把他送进贵族名校,也不是一味的穷养或富养,而是从自身做起,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言传身教。 他会从你的言谈中学会尊重,也会从你的举止里读懂善良。 上海的一辆公交车上,一个孩子因为晕车开始呕吐,周围乘客纷纷避让。 孩子的妈妈立即向所有的乘客道歉,并迅速帮小孩换好了衣物,随后,她一边说着对不起,一边用衣物把地上的呕吐物全部清理干净了。 湖北武汉的地铁站,一位母亲带着自己的双胞胎儿子坐地铁。她没有放任他们四处乱站,而是指着地上的标志,教他们排队等车。 山东淄博的一个小男孩,骑自行车的时候不小心撞坏了停在一旁的汽车。他的母亲主动给车主留了字条。 一句“我也是小区住户,请您放心”,教会他的孩子: 犯了错误不逃避,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到底。 江西宜春的一个商城突发火灾。一名退伍的消防员立马单枪匹马地冲了上去,疏散了人员并控制了火情。 一旁的儿子目睹了爸爸救火的全过程,他在日记里写道: “我第一次见我爸灭火,真是棒极了。” 这篇日记的题目,叫做《我的爸爸是英雄》。 有一个小姑娘蹲在垃圾桶旁边吃雪糕,别人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她说是妈妈教的,妈妈说阿姨刚刚把地面打扫干净了,不能再弄脏了。 我们未来会成为的模样,早就在父母身上有迹可循。 在一档亲子节目里,华谊的CEO王中磊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他指着一张相片问奥莉说:“这个是你一岁的时候吗?” 龙应台曾经描述过一个很常见的中国式场景: “问别人家小孩几岁了呀,眼睛却看着家长。” 但王中磊提问的时候,他把身体蹲下,和孩子一样高,眼睛一直注视她,等她回答。 其父如此,其子自然也流露出一股让人舒服的绅士气度。 儿子威廉要上楼去看望奥莉妹妹的时候,他马上提醒说: “别直接进门啊,进人家房间之前要先敲门哦。” 威廉上楼梯的时候,会主动牵着妹妹的手。 看到奥莉舔着刀上的奶油时,会马上制止她,一边温柔地说,你拿刀吃会容易割到嘴的。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在学校要做个三好学生,在家里要听父母的话。 但不是我们中的所有人从小都被要求“被别人帮助要说谢谢”、“讲话时多用‘请’字“、”在公众场合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事情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长大以后,我才慢慢明白: 一个人能得到的最好的财富,不是娇惯,而是教养。 3 教养,是一种高贵人格的自然流露。 而这份高贵,从不由阶层和年龄来定义。 我大学时期最好的朋友,家庭条件不好,每年都会申请学校的补助。 但她的举止却常常散发出一种大家的涵养和气质。 吃完泡面从不把汤水倒在洗手池里,因为油渍会不好清洗。 剪手指甲的时候永远对着垃圾桶,剪完还会在桌面上再检查一遍。 工作后我们一起在外面租房子,对面的房间常常开着门,她却从来不往里面看一眼,因为觉得这样不礼貌。 还有一回在地铁末班车上遇到过一群民工大哥。 末班地铁到处都是空位,但他们上了地铁以后却只是围着栏杆站着。 看得出一天的作业已经让他们非常疲惫,他们连安全帽都还没来得及摘下,有的人甚至已经靠着栏杆打起了盹。 “这里有空位可以坐啊”,我对着他们指了指到处可见的座位。 但其中的一个大哥却只是朝我摇了摇头说: “不了,一身泥都还没来得及洗,怕弄脏了。” 有位网友曾经做过一个观察。 他说,在地铁和公交上,民工群体是最“傻”的。 之所以说他们傻,是因为他们常常有空位也不会去坐。 他们常常担心自己弄脏别人,宁可累着也不愿意坐下。 南京地铁上,一群农民工兄弟怕随身行李影响其他乘客,在早高峰时段蹲在一边等了2个小时。 “年轻人上班赶时间,让他们先走,我们不赶。” 这群农民工已经买好了上午11点返乡的车票,直到9点15分才上了地铁。 茫茫雨天,一辆公交车从远处驶来。 等候已久的一位民工不停地用双脚摩擦地面,想要蹭掉鞋底的泥。 但还没蹭干净就上了车,于是他坐在座位上也一直抬着腿,不敢把脚放下去。 他们有教养的样子,让人肃然起敬。 朴实的善意,从来不分高低贵贱。 夏天的大马路上,一位奶奶正在费力地推着自己的搬运车。 恰巧旁边有一辆洒水着驶过,好心的路人正想上前提醒奶奶注意避让。 却发现洒水车在路过奶奶时停下了。 拥挤的人群中,有一个小男孩格外引人注目。 和他同龄的孩子都是依偎着父母或者坐在大人腿上,但他却扮演起了家长的角色。 照片里的他一只手费力地支撑着栏杆,另一只手稳稳地搂着妈妈的脖子。 他疲惫的母亲靠在他怀里酣睡,他却像父亲一样搂着自己熟睡的母亲。 上学路上,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看到路边的自行车倒了一地。 但他并没有成为视若无睹的路人,反而过去把他们一辆一辆地扶了起来。 四川地铁线上,一位小哥哥一直在玩手机。 有一位轮椅乘客进来了,他很自然地搭了手,拉住了晃动的轮椅,又把一只脚卡在了轮椅下,把轮椅固定住,一直没放手。 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和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4 最近的一则新闻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 一对小情侣最近要搬家,退房时,房东打开家门却吓了一跳。 他从未见过一个租客将退回的房子打扫的如此干净。 门窗玻璃都被擦得锃光瓦亮,马桶甚至用清洁剂仔仔细细地刷过,整个家就跟刚装修完一样。 让人惊讶的是,这对小夫妻每次搬家都会这么做。 “我们在搬过6次家,每次离开前都会打扫干净。房东自己打扫不方便,有的房东还在外地,后面还有租客要进来……” 房子是租来的,但教养是原生的。 作家苏更生曾经在文章里写过: “一直以来我都在琢磨到底什么是教养,是不是穿阿玛尼比穿班尼路有教养?后来我明白,穿阿玛尼确实比穿班尼路更体面,教养却谈不上。“ 什么样的人讨人嫌、没教养? 是高铁上不知好歹的霸座乘客。 是去别人家做客还要理直气壮地顺走他人玩具的熊孩子。 是电影院里自己亮着屏幕玩手机,还放任孩子吵嚷的家长。 他们一边视若无睹地占用公共资源,一边毫无节制地要求所有人都服从自己的好恶。 他们拒绝包容,从不体谅,反而以自私和傲慢作为自己的通行证。 而有教养的人,永远将“他者的感受”和“自己的需要”一起考量。 他们不添无谓的麻烦、不开过火的玩笑、不消费他人的不幸、不显摆自己的优越。从他们身上,我看不出他们穿了什么牌子的衣服,手上戴的表价值几何。 但我能瞬间读懂他们举手投足间的谦逊和体谅。 人生来一样,却养而万种。 教养二字,流淌在骨子里,写在脸上,暴露在细节中。 和不同教养的人打过交道,才越来越认同一句话: 教养是一个无形的杠杆,它能无限放大你的价值,也能瞬间将你暴露得一文不值。 本以为一切昂贵的奢侈品才是值得追求的,后来才发现,最贵不过教养。 |
|
来自: 昵称61753640 > 《待分类》